功臣號坦克

功臣號坦克

功臣號坦克是1945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從瀋陽日本關東軍坦克修理廠蒐集的三菱重工97式中型坦克改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在攻打錦州的戰鬥中,高克同志的警衛員董來扶同志駕駛它,腳踏車突入國軍防禦縱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為此董來扶同志榮立大功一次,這輛坦克被授予“功臣號”坦克的光榮稱號。1949年開國大典時它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現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坦克長5.49米、寬2.38米、高2.38米,裝甲厚度15~25毫米,乘員4人,發動機功率149.2千瓦。戰鬥狀態重17噸,極速40千米/時,裝備一門47毫米一式戰車炮,一挺7.7毫九七式機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功臣號坦克 、 97式中型坦克
  • 英文名稱:Type 97"Hero"
  • 研製時間:1937年
  • 服役時間:1938年
  • 國家:日本 、 中國
  • 尺寸:長5.49米、寬2.38米、高2.38米
  • 裝甲厚度:15~25毫米
  • 乘員:4人
  • 發動機功率:149.2千瓦
  • 戰鬥狀態重:17噸
  • 極速:40千米/時
  • 武備:47mm戰車炮1門,7.7mm機槍1挺 
由來,戰鬥經歷,坦克型號,

由來

1945年8月8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駐南泥灣的八路軍炮兵學校里接到中央軍委指示:派人到東北戰場,收繳日軍坦克,建立特種兵部隊。孫三等人穿越封鎖線,艱難跋涉,直到1945年11月,才到達瀋陽。此前,從延安來的幹部高克已在瀋陽日本人開的“918坦克修理廠”里發現有幾輛日軍的97式改坦克。高克和戰友進入了“918廠”。乘人不備,他和俘虜的日本人各駕著一輛正在修理的坦克,衝出了修理廠大門開走。此兩輛九七式改被稱為101號和102號。
功臣號坦克
高克指揮坦克開到一個破工廠里隱藏起來。當時,國共內戰爆發後,國軍占領了山海關錦州一線,高克接到命令指揮兩輛坦克和裝甲車進行轉移。當時車隊還帶走了一批日本技術人員,但車隊行駛到瀋陽市郊一個村子休息時,他們叛變而且破壞了101號和一輛裝甲車。正巧,孫三帶人來接應。孫三他們費盡周折,搞到了修理器材和零部件,但是,沒有時間修好被破壞了的101號坦克和裝甲車。這樣,孫三和高克他們只駕著那輛102號坦克,到達了當時的炮兵司令部駐地馬家灣子。
12月1日,解放軍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特種坦克大隊"在瀋陽馬家灣子成立,全隊共有30人但只有一輛坦克,就是那輛102號。孫三為坦克大隊大隊長,高克為副大隊長。從此,人民解放軍有了自己的坦克部隊。解放軍坦克大隊成立後來,發現從日軍那裡收繳的坦克車車齡長、資格老、型號雜、毛病多,解放軍戰士稱它們為“老頭坦克”。戰士董來扶駕駛的“老頭坦克”就是從瀋陽“918坦克修理廠”繳獲來的那輛老坦克,它也是解放軍坦克大隊的第一輛坦克。為了趕在遼瀋戰役前把這輛“老頭坦克”修理好,董來扶和戰友們日以繼夜地埋頭苦幹,終於把它修復一新。

戰鬥經歷

1948年10月10日晚,錦州外圍戰打響了! 董來扶的“老頭坦克”在最後面壓陣。國民黨軍隊以猛烈的炮火擋住了我軍的進攻。解放軍坦克部隊的4輛坦克受阻,董來扶駕駛著“老頭坦克”改變了行進方向,避開了敵人的炮火。董來扶的“老頭坦克”爬過一道道壕溝,碾過一道道鐵絲網,衝到了敵人的炮樓前。炮樓在發炮,射出一發發炮彈。董來扶駕駛著“老頭坦克”,走著“z”字路線,避開敵人炮火。他找到了有利位置,“老頭坦克”發火了!一口氣打下好幾個敵人碉堡,為部隊進攻掃清了障礙。在其後的戰鬥中,董來扶的“老頭坦克”從壓陣車變成了衝鋒車,越過了一個個障礙,攻下了一個個碉堡。一次夜戰中,董來扶的“老頭坦克”滑進了污水壕溝里。董來扶開著小油門,慢慢往上爬。待爬出壕溝時,突然加大油門,“轟”一聲,“老頭坦克”又衝上地面,一下子把敵人碉堡炸平。
功臣號坦克
在錦州戰鬥中董來扶的“老頭坦克”是打頭陣的先鋒。一次,坦克冷卻器損壞,不能行進了,就在原地用坦克炮射擊敵人指揮所。坦克的炮火擊中敵人指揮所,解放軍步兵部隊在“老頭坦克”炮火掩護下發起衝鋒,敵人升起白旗投降。“老頭坦克”又立了一功。
功臣號坦克
此後,董來扶駕著“老頭坦克”還參加了攻打天津等戰鬥,立下一項項戰功。董來扶的“老頭坦克”被授予“功臣”號榮譽稱號,還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式,行進在坦克方隊最前面。1950年,董來扶被授予“鋼鐵英雄”稱號。如今,“鋼鐵英雄”和“功臣”號坦克已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部隊史冊。
功臣號現存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坦克型號

日本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最成功坦克之一。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1937年設計定型,1938年裝備部隊,總生產量為1500輛,在二戰期間被日軍廣泛使用。
閱兵中的功臣號坦克閱兵中的功臣號坦克
97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中型坦克,日本定名為“97式中戰車”。97是日本天皇紀年2597年(西元1937年)的後兩位元數位,“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漢語音譯。該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於1937年製成。1938年開始裝備,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裝備了1500多輛。其中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了1224輛,日立的龜有工廠和相模工廠生產了300多輛。本館陳列的97式中型坦克,是1955年蘇軍駐旅大地區的第7機械化師臨撤離前,贈送給瀋陽軍區裝甲兵的。 97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5.3噸,乘員4人,車長和炮手在炮塔內,駕駛員在車體前部的右側,機槍手在駕駛員的左側,炮塔在車體縱向中心偏右的位置。主要武器為1門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發射榴彈和穿甲彈,攜彈量120發(榴彈80發、穿甲彈40發),穿甲彈可以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輔助武器為2挺97式7.7毫米重機槍,攜彈量4035發,1挺為前置機槍,另1挺裝在炮塔後部偏右的位置。動力裝置為1台功率為125千瓦的12缸風冷些油機,在體後部;車輛最大速度38公里/小時,主動輪在前,動力需通過很長的傳動軸才能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並速器。車體每側有6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第1和第6負重輪為獨立的螺旋彈簧懸掛,第2-5負重輪每2個為一組要用平衡懸掛。車體和炮塔都是鋼質裝甲,採用柳接結構,最大厚度25毫米。車長5.516米、寬2.33米、高2.23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