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故宅

劉羅鍋一般指劉墉(清乾隆年間官員),劉羅鍋故宅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路口東南側的禮士胡同,典型的明清北京的老四合院布局,在北京東城區保護四合院的行動中經修繕已恢復原貌,常年吸引著各方遊客來此尋蹤探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羅鍋故宅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
簡介,歷史,發展與變遷,

簡介

劉羅鍋故宅
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路口東南側,正對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大門之處,有一個售樓處,這處樓盤的名稱很高雅,似乎叫“禾風相府”,其吸引人的賣點在“劉墉府後花園”,道是“二百年才有的風骨底蘊”。劉墉之有名,在於前兩年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使現今的人們對這位敢與和珅斗一斗的劉宰相,耳熟能詳起來。
這處樓盤在附近的胡同中,是在拆遷老舊四合院的地上蓋起的。作為元、明、清三代古都的北京城,從某種角度講,其城市建築格局和文化品位是以胡同和四合院為體現和承載的。很多胡同都有彌足珍貴的歷史和故事,不少四合院也有值得感悟的典故和傳說。隨著近年北京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程和危舊房屋的拆遷改造,一些胡同和四合院消失於無形。有存留價值的胡同和四合院的保護,就更應該受到人們從思想認識到實際行動上的重視。北京市前年對200個四合院掛上了“保護院落”的標牌,東城區決定修繕和復建20條明清老胡同,就是保護古都風貌和韻味的具體措施。
前年曾有報導,位於市中心的禮士胡同經過兩個多月的粉飾維修,已恢復了其特有的老北京風情,其中的羅鍋宰相劉墉故居亦恢復了原貌,這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我前不久到那裡尋訪,據胡同里臂戴紅袖箍、坐著小板凳的大媽講,來禮士胡同尋幽訪古、覓蹤拍照的人一直未斷。
禮士胡同是東四南大街路東的一條胡同,它與其南側相鄰的演樂胡同,都居於東城區計畫保護復建的20條精品胡同之列。東四南大街即現在被稱之為銀街的一段,目前正在維護粉飾,不久會以更新的面貌出現,成為京城一條繁華的商業街。禮士胡同以前先後叫過石碑胡同、石牌胡同和驢市胡同等名稱。按民國年間陳宗蕃所著《燕都叢考》所記,從燈市東口的丁字路口向北:“又北曰內務部街,原名勾欄胡同……又北曰本司胡同……又北曰演樂胡同……又北曰燈草胡同……又北曰禮士胡同,昔稱驢市胡同。”
這幾條胡同,從南向北並列,至今名稱一仍其舊,總體面貌和格局也無太大變化。說起來,它們都很有些歷史和講究的。
內務部街原名勾欄胡同,顧名思義,就知其特色。《燕京訪古錄》載:“東四牌樓南勾欄胡同,為元時御勾欄處”,可知此處在元代是“中央級”的紅燈區。《析津日記》載:“京師黃華坊,有東院,有本司胡同,又有勾欄胡同、演樂胡同,其相近復有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粉子胡同……皆舊日之北里也”,從這些胡同的名稱,就知此處在明代是妓院集中的區域。《燕京訪古錄》還記載:胡同中“一巨室廢第,花園內一小廟,廟內有一銅鑄女像,坐式,高四尺八寸,方面含笑,美姿容,頭向左偏,頂盤一髻,插花二枝,身著短襖,盤右腿,露鉤蓮,右臂直舒作點手勢,揚左腿,左手握蓮鉤,情態妖冶,楚楚動人。按:此地應是勾欄故址,此像當為妓女崇奉之神矣。”為妓女塑像,或塑妓女崇奉之像,且為銅鑄,也稱得上罕見了,找遍京城內外,似乎只有此地一處。這是元明兩代的情況,這條胡同當時應是北京城內主要的一個聲色場所。
到清代,明確規定內城不許設戲樓、妓館,勾欄胡同自然不會例外。可勾欄胡同名稱依舊,並且還能出之於皇帝之口,也很值得一記。那是清代諸帝中最稱節儉乃至吝嗇的道光皇帝,有一天想吃果餅,詢問貼身的侍從,該當辦差的御膳房和甜食房很快就開來了單子,要買做果餅的松子、榛子等物料,然後現做,“值數十金以進”,即需要不少的錢。道光皇帝看了以後笑道:“此餅只需銀五錢,便可於東長安大街勾欄胡同買一大盒矣,何用多金耶?”聽了皇帝的這番話,內務府和御膳房等“內臣俱縮頸而退”。《野獲編》記載此事後說其原因:“蓋上在潛邸久,稔知其價也”。也就是說道光在接位當皇帝以前,居之於分封的王府時,就到過勾欄胡同或對其有基本的了解;由此也可見這位拘泥於小節的皇帝並不好糊弄。
其實在清乾隆年間,勾欄胡同已為貴人所居,“一等誠嘉毅勇公第在勾欄胡同”。後來承襲此爵位的景壽成了道光皇帝的女婿,亦是鹹豐皇帝死後顧命八大臣之一。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合力發動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盡被罷黜,肅順和兩個王爺還丟了命,惟獨景壽免職而不獲罪,就因為他是鹹豐皇帝和恭親王的親姐夫。入於民國,“內務部衙門在此胡同,故更名為內務部街。”現在這條胡同里,還有盧森堡大公國駐華大使館,這在北京的胡同已不多見;胡同東部的北京二中,更是名動京城的重點中學,多少學生和家長嚮往的地方。

歷史

作為元、明、清三代古都的北京城,從某種角度講,其城市建築格局和文化品位是以胡同和四合院為體現和承載的。很多胡同都有彌足珍貴的歷史和故事,不少四合院也有值得感悟的典故和傳說。

發展與變遷

隨著近年北京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程和危舊房屋的拆遷改造,一些胡同和四合院消失於無形。有存留價值的胡同和四合院的保護,就更應該受到人們從思想認識到實際行動上的重視。
北京市前年對200個四合院掛上了“保護院落”的標牌,東城區決定修繕和復建20條明清老胡同,就是保護古都風貌 和韻味的具體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