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溥(國民黨軍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澤溥 字霖官,河北南皮縣高莊子村人。國民黨陸軍中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澤溥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88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詩歌資料,

人物簡介

國小畢業後外出謀生,在安徽加入馮玉祥第二路軍之龐炳勛部。後考入炮兵學校,結業後升為排長。1931年保送陸軍大學,畢業後派回四十軍任職。1933年3月,參加了長城喜峰口、古北口抗日活動,作戰勇敢,升為校級軍官。l939年台兒莊戰役後,劉澤溥率四十軍一部積極支援八路軍抗日鬥爭。
抗日戰爭期間,曾參加滄縣戰役、臨沂戰役和邯鄲戰役等,時任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全司令、國民黨第四十軍參謀長等職。
解放後病故於原籍。

人物生平

劉澤溥1898年生人,字霖官,系河北省南皮縣高莊子村(今屬滄州市)人。
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全司令、國民黨第四十軍參謀長等職。
澤溥幼年家貧,其父輩析產時,僅分得土地8畝。父劉樹芳是清末秀才,終生以教讀為業,曾在集北頭完小任義務教員,頗得鄉里之間人民好評。
澤溥兒時受家庭嚴格文化教育,文學基礎頗佳。國小畢業後,因無力升學,遂外出謀生,在安徽加入馮玉祥第二路軍之龐炳勛部。舊社會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之說,劉澤溥無升官發財奢想,只願顧全生活,免於凍餓而已。時,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軍閥與蔣介石在豫、魯、湘等省,展開劇烈爭奪戰。劉澤溥目睹軍閥混戰,百姓流離失所的悲慘情景,深為同情。家庭文化教育,使他接受軍事知識較快,不久,考入炮兵學校,結業後升為排長。
l931年被保送入陸軍大學學習,品學兼優。陸大畢業後,因不是蔣軍嫡系,派回四十軍任職。
1933年3月,日軍侵占熱河,駐長城的中國軍隊在喜峰口、古北口奮起應戰,劉澤溥所在國民黨第三十九師四旅一團,參加了抗日活動。由於作戰勇敢,升為校級軍官。
l939年台兒莊戰役後,劉澤溥率四十軍一部,轉移至晉東南地區活動,積極支援八路軍抗日鬥爭。
l943年,國民黨新五軍軍長孫殿英投降日本,由孫指引,在太行山洞中抓獲國民軍四十軍軍長龐炳勛。龐亦降日。劉澤溥帶四十軍殘部,依靠民眾幫助,地理熟悉,在八路軍配合下,分三路突出重圍,得以脫身。後,輾轉於河南南部。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發動內戰,邯鄲一役,軍長馬法五被解放軍俘虜。
1945年3月8日,劉澤溥與丁樹中孫立人凌琦戴笠、吳仲僖、伍培英胡棟成李則芬李學正彭斌胡臨聰劉春嶺楊良麥務之韓潮、鄒軫善、李奉武、楊業孔成剛杜建時王昌烈徐廷瑗張慶余黃珍吾、陳益公、田載龍許顯時等同期晉升陸軍少將。
先後任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全司令、國民黨第四十軍少將參謀長等職。
隨後,晉陸軍中將,然澤溥自參軍以來一直胸懷大義,清廉耿直,彼時國民黨政府的種種卑劣行徑,以及官員之間的貪污腐化,勾心鬥角,令劉澤溥對時局十分失望,心中激憤難平,毅然決定辭掉國民黨授予的中將軍街,放棄官職,攜家到肖山縣隱居,他的好友、部下李振清等邀其一同去台灣,皆被謝絕。
全國解放後,劉澤溥與同鄉在南京集資,開設麵粉廠,自任技術員兼工人。1951年抗美援朝時期,澤溥積極回響人民政府捐獻飛機號召,把數百萬元積累,獻給國家。
l953年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時,麵粉廠加入公私合營,連續數年劉澤溥被評為模範工作者。“文化大革命”期間,劉澤溥被打成潛入人民內部的“反革命”,押解還鄉。
l977年南京市政府為其平反,恢復待遇,復回南京。
1983年劉澤溥退休後再次回到家鄉。l988年以90高齡,病故於原籍。
澤溥一生,生活儉樸,不嗜菸酒,在軍隊數十年,廉潔清正,無積蓄。薪俸工資悉付女兒和侄子讀書。
長女麗臻解放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入伍,組織安排學習亞偉速記,學成後為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做速記員,後保送上大學,畢業後,在解放軍第二地面炮兵學校(即今解放軍瀋陽炮兵學院)任教,後隨夫到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任國小教員至退休。
次女榮臻大學畢業後,在南京大學生物系任教,教授,研究成果屢受國家獎勵,1984年同其丈夫於從魚體中提取出一種雌性特異蛋白複合物(簡稱FS蛋白),可用於魚、蝦類催產,效果十分顯著,極大地提高了產量。
由澤溥供養的侄子數人,大學畢業後亦在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當時全國知名的高等學府任教授、校長等職,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詩歌資料

由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喜海所寫《國民黨抗日將領頌580人》中收錄了謳歌劉澤溥將軍的詩作,反映了其驍勇善戰,心繫國運的光榮事跡。
國民黨抗日將領頌(一)(修改稿)——劉澤溥 篇
劉澤溥
從軍為伍謀生計,受教方知保國平。
日入中華烽火起,君仇敵寇激情生。
長城古北洵驍猛,魯地台兒滅日兵。
主力投降唯爾志,突圍衝出衛邦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