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

劉建軍(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8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建軍,男,1969年8月出生,山東省昌樂縣人。政治學博士。2000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5年晉升教授。

現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外政治制度方向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建軍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昌樂縣
  • 出生日期:1969年8月
  • 職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曲阜師範大學,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 代表作品:《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十六講》等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主要兼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情況,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7-1991,山東曲阜師範大學政治系,本科;
1991-1994,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研究生;
1997-2000,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博士研究生;
2000.1-5月,美國喬治亞大學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94-2003年,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後改為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
2003-2007年,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副處長;
2007-2009年,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
2009-2012年,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
2012.7-2013.7,上海市民政局局長助理(掛職)。

主要兼職

1、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3、上海市統戰研究會理事;
4、上海市公共選撥領導幹部考試命題組專家組成員(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
5、瑞士達沃斯論壇智囊機構“全球議程理事會網路”理事會理事;
6、上海市青年教育協會理事;
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研究員;
8、上海市楊浦區團的建設研究會顧問;
9、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統戰基礎理論上海研究基地兼職研究員;
10、復旦青年學校特聘講師。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政治制度、一黨執政體系(One-Ruling PartySystem)與國家建設、古代中國治國方略、當代中國政治思潮、中國單位政治、領導學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致力於開發精英政治、中國基層政權與社會建設、公眾領導與政治領導以及國際領導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負責組織研究團隊撰寫四卷本的《西方政治制度發展史》(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復旦大學出版社)。

主要貢獻

1.《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合著,第二作者);
2.《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個人、組織與國家》(專著);
3.《中國現代政治的成長—— —項對政治知識基礎的研究》(專著;
4.《制度建設與國家成長》(主編);
5.《執政的邏輯:政黨、國家與社會》(主編);
6《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第三版)(編著);
7.《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研究》(合著,第一作者);
8.《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十六講》(編著);
9.《當代中國政治思潮》(專著);
10.《創新與修復:政治發展的中國邏輯》(合著,第一作者)。

獲獎情況

1、《中國現代科學主義政治哲學反思》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個人、組織與國家》第六屆天津市優秀圖書一等獎;
3、《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個人、組織與國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三個代表”是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根本保證》上海市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理論研討徵文優秀論文獎;
5、《“三個代表”是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根本保證》上海市第四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三等獎;
6、《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個人、組織與國家》教育部優秀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
7、博士論文《中國現代政治的成長—— —項對政治知識基礎的研究》入圍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8、博士論文《中國現代政治形態之確立——以政治的知識基礎為中心》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
9、《政治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復旦大學教學成果講三等獎;
10、《復旦博學——MPA公共管理系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者);
11、《中國現代政治的成長——一項對政治知識基礎的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一黨執政下的現代化》研究報告上海市黨的建設研究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13、《跨單位組織與政黨建設》研究報告上海市黨的建設研究會優秀成果二等獎;
14、《先進性教育:保持政黨活力的動力機制》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與黨的先進性建設”理論研究徵文一等獎;
15《“跨單位組織”與社會整合:對單位社會的一種解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6《領導學原理》(教材)上海市優秀教材三等獎;
17《領導科學》(課程)復旦大學精品課程;
18《有序民主與人大制度: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種思考》上海市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徵文活動優秀論文獎;
20、《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十六講》華東六省一市優秀圖書二等獎;
21、《創新與修復:政治發展的中國邏輯》上海市社聯“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系列活動優秀著作獎;
22、《當代中國政治思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6年);
24、上海市曙光學者(2007年)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