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信

劉尚信

劉尚信(1587-1656),字貫石,號還朴,明末清初濬縣弦歌里西郭村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尚信
  • 別稱:貫石
  • 字號:還朴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濬縣弦歌里西郭村
  • 出生時間:1587
  • 去世時間:1656
  • 主要作品:《再至青壇》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

人物簡介

尚信少即聰穎過人,塾師目為大器。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補邑弟生員。四十三年(1615年)中進士,初授大行,後轉戶部郎中,以疾告歸。天啟三年(1623年)升徽州太守,廉潔善政,甚有稱譽。時權璫(音當,稱宦官)擅政,尚信與之抗爭,挺然不屈,猶高其節。天啟六年(1626年),父卒,遵禮服喪,耆舊父老猶稱其孝。服闋後,以南朝缺額謫大梁別駕,循分盡職,斷疑獄,勵學校,聲價逾重。後擢刑部員外,多所平反,才能逾著。崇禎四年(1631年)補南戶部。遇母喪,家食七年,絕意仕進。崇禎九年(1637年),補北戶部員外。時值司農告匱,尤勞心會計。翌年,補通政司右參議。引秦之日,尚信器宇磊落,辭氣宏亮,旋升右通政。時方急修練儲備四事,首倡捐助築城。以公急疏,加俸二級。崇禎十二年(1640年),大災,上疏請賑,浚滑兩邑救活甚眾。清順治元年(1644年)夏,闖王義軍治浚,將尚信及其子遠發漢中。順治四年生還,仍補通政司。順治七年三月,引病馳驛歸里。浚城西門湫隘,往來車馬阻礙,行人苦之。尚信力請邑侯,出公費潤修,闔邑稱便。文廟傾圮,尚信捐資繕茸,致宮牆煥然一新。凡此皆以芟除弊竇為快,以振起文風為美。於鄉曲井裡,洵大有所造。順治十三年(1656年)卒,與夫人郝氏合葬於西郭村北。 劉尚信志趣高雅、廣結名士,常高朋滿座。
明天啟四年(1624年),劉尚信為楊守勤(浙江慈谿人,字克之,號昆阜。生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狀元)所著《寧澹齋集》作序。

主要事跡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正月動亂之際,故友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王鐸來浚,寄寓於劉尚信的“攝生閣”,此間,他和王鐸兩次遊覽大伾山,興致所至,王鐸沉著痛快地在山崖上用隸書題寫“ 鷺濤虎岫”四個筆力雄健的大字,並題詩《再至青壇》:“窅窅崇青色,中興謚此壇。石稠原少樹,洞背故多寒。帝子留神鼎,河渠自漢宮。為憐騏馵歇,暫得憩安磐。”之後,他和王鐸的親友彭而述、張雲齋、張寀、張亮遠從數百里外會集在他的“攝生閣”。初春二月,劉尚信送王鐸等友赴南京。
王鐸在大伾山留下的墨寶,不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還成了大伾山旅遊景區的一個亮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