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進化論(亨利·柏格森所著書籍)

創造進化論(亨利·柏格森所著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創造進化論》是2014年10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亨利·柏格森,譯者是肖聿。

基本介紹

  • 書名:創造進化論
  • 作者:(法)亨利·柏格森
  • 譯者:肖聿
  • ISBN:9787544749824
  • 頁數:348
  • 定價:28.8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作品目錄,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生命的進化--機械論與目的論
第二章 生命進化的不同方向--麻木、智慧型、本能
第三章 論生命的意義--自然規則與智慧型形式
第四章 思維的攝影機機制與機械論錯覺:各種哲學體系瀏覽--真正的變化與虛假的進化

內容簡介

《創造進化論》是作者柏格森的代表作品,書中作者提出並論證了關於“生命衝動”的理論和直覺主義方法論;反對用物質的機械組合和外部力量的選擇來解釋生命的進化。該書於1906年在法國首次出版,是人類史上重新建構哲學的一個重要典範,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所有最能長存且最富成效的哲學體系是那些源於直覺的體系。伯格森獨特的生命哲學具有強烈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色彩,此書也在解放人類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者簡介

亨利·柏格森,1859年出生於巴黎,父母均為猶太人。他從中學時代起便對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發生濃厚興趣,尤其酷愛文學,1914年當選為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和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年邁的柏格森反對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的迫害,拒絕與侵法德軍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歲。柏格森以“創化論”之說,強調創造與進化並不相斥,因為宇宙是一個“生命衝力”在運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對科學上的機械論,心理學上的決定論與理想主義。他認為人的生命是意識之綿延或意識之流,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成因果關係的小單位。他對道德與宗教的看法,亦主張超越僵化的形式與教條,走向主體的生命活力與普遍之愛。1927年,“為了表彰其豐富而生氣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在柏格森有生之年,他的哲學影響了整個世界,在二十世紀二、三年代,中國知識界就對他相當重視,梁漱溟、梁啓超、蔡元培、杜威、胡適、熊十力、賀麟、艾思奇等都曾研究或評論過柏格森哲學。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直覺意識的研究》(1888)、《時間與自由意識》(1889)、《物質與記憶:身心關係論》(1896)、《笑的研究》(1900)、《形上學導論》(1903)、《創造的進化》(1907)、《生命與意識》(1911)、《精神的力量》(1919)、《綿延性和時間性》(1922)、《道德和宗教的兩個來源》(1932)、《思想和運動》(1934)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