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村(雲南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前所村)

前所村(雲南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前所村)

前所村隸屬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地處鎮政府北邊,距鎮

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8公里。東鄰景范,南鄰北屯,西鄰利月,北鄰灰窯。轄良子、中排等1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32戶,共有鄉村人口3644人,其中男性1760人,女性1884人。其中農業人口3644人,勞動力1754人。該村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5人,漢族3067人,其他民族42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52人,參合率91.99%;享受低保15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11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全村國土面積12.65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蠶桑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843畝,人均耕地1.06畝,林地15127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5.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前所村有耕地總面積3843畝(其中:田1562畝,地2881畝),人均耕

地1.06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5127畝,其中養殖面積2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所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
  • 耕地總面積:3843畝
  • 種植:稻穀、玉米
  • 林地:15127畝
  • 人均純收入:2063元
發展重點,村務公開,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層組織,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地圖信息,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集體經濟薄弱無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村民科技意識落後,農民缺少資金、缺技術。 3、水利條件差,產業結構調整無法展開。。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對農民的各種科技培訓及技能培訓。 2、完善水利設施及道路硬化。 3、加強環境衛生的整治工作。 4、積極探索新的路子,發展本地經濟。。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6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09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4.00萬元,有固定資產291.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4.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村情概況

前所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6.00公里, 國土面積10.78平方公里,海拔198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5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256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6畝;有林地9977.0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04戶,有鄉村人口3061人,其中農業人口2992人,勞動力17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1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65.00畝(其中:田1865.00畝,地700.00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997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528.0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06人,黨員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19人。 團員132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785戶飲用井水, 有904戶通電,有75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5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3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6.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6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3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04戶,共鄉村人口3061人,其中男性1562人,女性1499人。其中農業人口2992人,勞動力176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9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503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72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5.00萬元,畜牧業收入16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0頭,肉牛49頭,肉羊55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96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66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6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10人 ,在省內務工110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7.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前所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白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10人,中學生186人。

基礎設施

前所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560戶通自來水,有372戶飲用井水。有932戶通電,有6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0.82%和81.8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58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0戶(分別占總數的63.2%和21.46%)。
該村到鎮道路為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0.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5輛,拖拉機19輛,機車4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6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6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
3畝。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0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1戶;建有小水窖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08戶。全村有1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64戶為磚混結構;有218戶為磚木結構;有645戶為土木結構,有5戶為其他結構。
太陽能太陽能

農村經濟

前所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5.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1萬元,占總收入的29.58%;畜牧業收入417.08萬元,占總收入的38.4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80頭,肉牛60頭,肉羊121頭);漁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1.17%;林業收入46.5萬元,占總收入的4.28%;第二、三產業收入196.47萬元,占總收入的 18.67%;工資性收入79.07萬元,占總收入的7.29%。農民人均純收入206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
人數18人(占勞動力的1.03%),在省內務工94人,到省外務工0人。
蠶桑產業蠶桑產業

特色產業

前所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往縣內外。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1.8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甘蔗烤菸、糧食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甘蔗、冬早瓜果蔬
菜產業。
冬農開發冬農開發

文化教育

前所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467人,距離錦屏鎮中學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67人,其中小學生335人,中學生132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
文化生活。
學校學校

人文地理

前所,因明代“屯田制”中設過所,並在後所之前,因而得名。
1950年設行政村,村委會駐地良子自然村,位於距黑冠長臂猿之鄉銀生古城景東7公里,錦屏鎮北邊,明代曾置圓通寺於村境內。出境公路從村境穿過,每天有14輛公共車來回運營,交通便利。現有景東火炮廠、液化汽站建於村北邊;光明電站於大壩河高橋;鎮衛生所於村委會旁,後所、中村兩個衛生室,看病就醫十分方便,村內有西南聯大希望國小校址於新街自然村,利月河、大壩河匯入川河東流而去,川河上建有鋼繩吊橋,川河大溝在村東山腳下果園自然村境內流過,東西兩面山林環繞,西山腳下茶園滿地,一年四季綠水青山,農田分布在公路兩旁,9個自然村實現了溝路配套園田化,桑園分布於川河畔兩岸。
進村道路進村道路

地圖信息

地址: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