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漢字釋義)

刺(漢字釋義)

拼音:cì,cī

部首筆畫

部首:刂

部外筆畫:6

總筆畫:8

五筆86:GMIJ

五筆98:SMJH

倉頡:DBLN

筆順編號:12523422

四角號碼:529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23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刺
  • 外文名:stab;sting;spine;thorn;thrust
  • 總筆畫:8
  • 倉頡:DBLN
  • 四角號碼:52900
  • 基本字義:用有尖的東西插入
字形結構,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字形結構

異體字:㓨朿莿
刺 漢字刺 漢字
漢字首尾分解:朿刂
漢字部件分解:朿刂
筆順讀寫:橫豎橫折鉤豎撇點豎豎鉤

基本字義

刺 cì 
1. 用有尖的東西插入:~繡。~傷。~殺。
2. 暗殺:~客。被~。行~。
3. 偵探,打聽:~探。
4. 用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壞處:諷~。譏~。
5. 尖銳像針的東西:芒~。魚~。~叢。
刺 cī
◎ 象聲詞:~地滑了一跤。

詳細字義

刺 cī
<象>
(1) 激烈的撞擊或爆炸聲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聲,他滑了一個跟頭。
刺溜|刺的一聲|導火線刺刺地冒火星
(2) 另見 cì
◎ 刺 cì
〈動〉
(1) 形聲。從刀,朿(cì)聲。本義:扎入,用尖利的東西刺
(2) 同本義 [stab;prick;pierce]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說文
刺,殺也。——《爾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禮·司刺》
專諸之刺王僚也,慧星襲月。——《戰國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詞,比喻刻苦攻讀);刺子(暗劍);刺心(以刀等刺進心臟。喻刺痛內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誠的一種苦行);刺臂(古代一種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諷刺 [satirize;mock]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譏刺(譏諷);刺邪(諷刺邪惡);刺戒(譏刺告戒);刺美(諷刺邪惡,讚揚美好)
(6) 殺。古時君殺大夫叫刺 [kill]
經刺公子偃。——《左傳·成公十六年》。註:“魯殺大夫皆言刺。”
刺懷公於高梁。——《國語·晉語》
(7) 又如:刺斫(刺殺);刺虎(殺虎)
(8) 指責、揭發 [blame;expose]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
(9) 又如:刺舉(檢舉;謂檢舉奸惡,舉薦有功);刺打(斥責。方言)
(10) 探取;採取 [seek;take]
刺六經中作王制。——《史記·封禪書》
(11) 又如:刺取(採取,選用);刺問(探問);刺答(拜訪答問)
(12) 刺探;偵探[spy out]
至公車刺取。——《漢書·丙吉傳》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偵察)
(14) 插入;鑽進 [insert]。如:刺天(沖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stimulate]。如:刺乾(刺激);刺鬧(發癢);刺惱(刺撓。煩惱;難受)
(16) 刺繡(一種美術工藝)[embroider]。如:刺文(猶刺繡);刺鳳描鸞(謂刺繡)
◎ 刺 cì
〈名〉
(1))泛指尖利如針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種多刺的竹);刺兒(尖銳像針的東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name card]
即門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見。——宗臣《報劉一丈書》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寫的姓名);刺紙(猶名片);刺請(以名刺邀請)
(4) 兵器的鋒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屬)
(5) 旁邊 [side]。如:刺斜(旁邊);刺邪里,刺斜(旁邊)
(6) 另見 cī

常用詞組

【刺刺不休】說話囉嗦,沒完沒了。
刺槐】見【洋槐】。
【刺激】作用於有機體並引起其反應的外部或內部因素。感受刺激的能力普遍存在於生物界,並隨著動物進化而得到高度發展。如眼感受光刺激,耳感受聲刺激。
刺客】用武器進行暗殺的人。
【刺配】古代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並發配到邊遠地方。
【刺蝟】哺乳動物。頭小肢短,身上有硬刺。晝伏夜出,吃昆蟲、鼠等,對農業有益。
刺吸式口器】昆蟲口器的一種類型。整個口器形成針狀的管,不能食固體食物,只能刺入動植物體內吸食汁液。如蚜蟲、蟬、蚊的口器。
刺細胞腔腸動物特有的細胞。一般產生於外胚層,觸手上特別多。其特點是細胞向外的一端有一刺針,細胞質內有一刺絲囊。碰著外物時,刺絲可刺入,放出毒素。
【刺繡】
①一種手工藝。用彩色絲絨在絲織品或布上繡花鳥、景物等各種圖案。
②刺繡工藝的產品,如蜀繡等。
【名刺】
讀音:ming ci
解釋:又稱 “名帖”,拜訪時通姓名用的名片。
出處:元稹《重酬樂天詩》:“最笑近來黃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名片,是清代官員交際不可缺少的工具。不過,那時的名片叫做“名刺”、“刺”,或叫“名紙”、“名帖”,也叫“謁”、“柬”。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刺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𠀤此去聲。《說文》刺,直傷也。從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注》刺猶剗除之也。
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注》刺,採取之也。
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
又《韻會》棘芒也。
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又《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注》刺,訊決也。
又刺史,官名。《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為刺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跡切,音磧。穿也,傷也。《增韻》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殺之。
又針黹也。《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又偵伺也。《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𠋫朝廷事。
又《韻會》黥也。
又撐也。《史記·𨻰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為咢咢乎。《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又七計切,音砌。《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集韻》俗作㓨。《韻會》從朿從刀。俗作刺,誤。剌音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