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少農

冷少農

冷少農(1900—1932),貴州省甕安人,1923年從法政專科學校畢業,先後任《民意日報》編輯,貴州籌餉局紫雲、開陽印花稅督催員等職。在此期間,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了解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真情,目睹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他斷言:“軍閥殘暴必敗,革命事業必成”,並毅然棄職返鄉。1925年,全國革命運動已形成,冷少農南下廣東投身革命,報考黃埔軍校。畢業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分配到黃埔軍校政治部周恩來主任辦公室,擔任秘書。大革命失敗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冷少農隱蔽了黨員的身份,到南京從事情報工作。1929年冷少農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在南京石將軍巷10號建立中共地下聯絡站,聯絡了鄭仲堅等貴州籍具有進步思想的軍人。利用各種關係收集情報。冷少農和地下黨其他負責人在南京秘密深入軍隊進行策反,策動中國國民黨一個營投奔紅軍。1931年,何應欽被任命為湘贛“剿匪”總指揮,率20萬兵馬,對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周恩來親自安排埋藏在何應欽身邊的冷少農開始發揮作用。1932年,南京地下黨聯絡站被敵人破獲,敵人在搜查時,發現了冷少農的聯絡信件。何應欽得知冷少農是中共地下黨員,半天說不出話來。國民黨的許多高官為討好何應欽,也紛紛前來勸降,但都遭到拒絕。1932年5月,冷少農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時年3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冷少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貴州甕安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32年
  • 職業:特工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人物概述,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冷少農 (1900—1932),貴州甕安人,出生於農民家庭。6歲接受私塾教育。1912年考入縣高等國小堂。1917年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貴州省公立法政專科學校。在校期間,“五四”運動爆發,參加了貴陽學生運動聲援北平學生,抗議北洋軍閥統治。1921年,從法政專科學校畢業,先後任《民意日報》編輯,貴州籌餉局紫雲、開陽印花稅督催員等職。1925年,全國革命運動已形成,決心投身革命。1926年7月,受黨組織的派遣,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北伐。1932年3月,敵人從叛徒口中得知冷少農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的重要人物,如獲至寶,憲兵司令谷正倫親自下令逮捕了冷少農。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得知冷少農被關押在憲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設法營救,但終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同年5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南京雨花台。

人物概述

冷少農(1900—1932),男,貴州省甕安人,1900年1月25日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6歲即入私塾,14歲考進甕安縣立高等學堂。1917年秋天,考入貴州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就讀第三期法律本科,
此後,更關心國家大事,經常閱讀進步報刊、書籍,並做了大量讀書筆記。又與思想進步的同學研讀、宣傳馬列主義,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遂將自己的名字“肇隆”改為“少農”,以表達為勞動大眾獻身的願望。
1919年,五四運動的訊息傳到貴陽,各校學生代表集會,成立貴州省學生聯合會,組織3000多名學生舉行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冷少農積極參加,成為一名先鋒分子。在此期間,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了解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真情,目睹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他斷言:“軍閥殘暴必敗,革命事業必成”,並毅然棄職返鄉。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他立志以身許國,振興民族,遂將自己的名字“肇隆”改為少農,決心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貢獻一生。
1923年,冷少農從法政學校畢業,先在貴陽《民意日報》任編輯,後在省籌餉局工作,又到紫雲縣、開陽縣任印花稅督催員,在此期間,他深刻體驗到軍閥的殘暴統治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深為學了法律不能保護勞動人民而內疚,1925年夏,他憤然棄職回家,尋機參加革命。1925年秋,冷少農與志同道合的兩個同鄉相邀,一齊赴廣州投身革命,被安排到周恩來領導的中共兩廣區委軍事部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兩廣區委軍事部技術書記(秘書)。同年秋天,被黃埔軍校錄取。畢業後,分配到黃埔軍校政治部周恩來主任辦公室。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冷少農隨軍轉戰至武漢。大革命失敗後,根據黨的指示,隱蔽了黨員的身份,到南京從事地下工作。並利用與何應欽師生及同鄉的關係,打入到國民黨訓練總監部與軍政部,任總監辦公室秘書和軍政部部長辦公秘書,給黨蒐集了一、二、三次“圍剿”等重大軍事情報,對前線反“圍剿”的鬥爭和保衛地下黨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間,還秘密參與抗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救會活動,策劃國民黨軍隊暴動和協助南京市委恢復黨的組織等工作。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分別在上海、武漢發動政變,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共產黨轉入地下鬥爭。1928年,根據共產黨的指示,冷少農隱蔽共產黨員身份前往南京,幾經周折,他利用與何應欽的同鄉關係,先後打入其把持的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軍政部任秘書等職,並以此身份作掩護,為共產黨做大量的情報工作。他將國民黨第一、二、三次圍剿紅軍的重要軍事情報按約定的秘密通訊方法及時轉報黨組織,為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1931年5月,冷少農奉黨的指示秘密參與組織恢復“反帝大同盟”和南京地區“革命互濟會”工作,按黨的指示在中央大學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
1932年前後,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屢遭破壞,冷少農的工作更加緊張,風險更大,但他不顧個人安危,利用一黔籍同鄉在浙江警備司令部任職的關係多方說情,設法營救在浙江被捕的共產黨員。冷少農身居虎穴,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地為黨工作,而家中老母不了解情況,寫信責備他“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對於家中誤解,他心裡很痛苦,但又不好明說,他寫信向母親解釋,表示要把孝移去孝順大多數受苦的人類,忠實地去為他們努力。1932年3月,敵人從叛徒口中得知冷少農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的重要人物,如獲至寶,憲兵司令谷正倫親自下令逮捕了冷少農,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得知冷少農被關押在憲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設法營救,但終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冷少農在獄中非常沉穩,始終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不為高官厚祿所誘,不為嚴刑酷打所屈服,1932年5月,冷少農被敵人秘密殺害在南京雨花台。
1950年,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冷少農為革命烈士,1985年1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冷少農的故居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冷少農,原名肇隆,貴州甕安人,1923年從法政專科學校畢業,先後任《民意日報》編輯,貴州籌餉局紫雲、開陽印花稅督催員等職。在此期間,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了解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真情,目睹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他斷言:“軍閥殘暴必敗,革命事業必成”,並毅然棄職返鄉。1925年,全國革命運動已形成,冷少農南下廣東投身革命,報考黃埔軍校。畢業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分配到黃埔軍校政治部周恩來主任辦公室,擔任秘書。大革命失敗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冷少農隱蔽了黨員的身份,到南京從事地下工作。
冷少農在黃埔軍校時,何應欽是黃埔總教官,二人為師生,同時又是貴州老鄉,憑藉這兩層關係,冷少農順利地打入到何應欽身邊,任總監部和南京憲兵司令部秘書。冷少農曾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軍事秘書,又是國民黨行政院軍政部長、陸軍總監部總監何應欽的秘書,但他真實的身份卻是中共地下黨員。 1929年冷少農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在南京石將軍巷10號建立中共地下聯絡站,聯絡了鄭仲堅等貴州籍具有進步思想的軍人。利用各種關係收集情報,並發展國民黨中央陸軍學校的甕安老鄉舒葆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冷少農和地下黨其他負責人在南京秘密深入軍隊進行策反,策動了國民黨一個營投奔紅軍。
1931年,何應欽被任命為湘贛“剿匪”總指揮,率20萬兵馬,對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周恩來親自安排埋藏在何應欽身邊的冷少農開始發揮作用。
前線戰鬥還沒有打響,何應欽總指揮部的電台密碼已經被冷少農送到了根據地,很快,國民黨軍隊的通訊全部被紅軍破譯,聯繫被紅軍掌握。為迷惑敵人,保護冷少農等地下黨,紅軍假做是由於破譯技巧高明才因此破獲了敵人密碼,在關於情報戰的一本資料中說:“中國共產黨在密碼戰方面表現也不錯,他們一開始就注意密碼的保密性和破譯敵軍的密碼。相比之下國民黨的密碼保密性極差,經常被破譯,在二次反圍剿時紅軍破譯敵密碼就起了很大作用。”其實,這是冷少農立下的大功。 為儘快了解敵人的軍力和部署,中央下達密令,要冷少農設法竊取參戰敵軍的番號、指揮官姓名、兵力、部署和作戰方案等絕密情報。前幾項對冷少農難度不大,難度大的是部隊部署和作戰方案。這兩件都由何應欽的機要秘書保管,放在公文包里形影不離,而且此人警覺性很高,冷少農幾次設法,都沒能近身。冷少農根據中央指示,又轉入“蟄伏”之中等待時機。 1932年,南京地下黨聯絡站被敵人破獲,敵人在搜查時,發現了冷少農的聯絡信件。何應欽得知冷少農是中共地下黨員,半天說不出話來。國民黨的許多高官為討好何應欽,也紛紛前來勸降,但都遭到拒絕。冷少農在給母親的信中說:革命“這樣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事情,我要這樣乾,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貫注著,非得把生命貢獻。”他終於以生命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同年5月,冷少農被殺害於南京雨花台,時年33歲。
冷少農致母親信冷少農致母親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