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趟子戰役

冰趟子戰役

冰趟子戰役,又名“黑風口阻擊戰”,是著名抗日將領趙尚志指揮的戰役,是東北抗聯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伏擊日寇的戰鬥,日偽軍死傷300多人。抗聯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和米肉、服裝、軍毯等物資,為繼續西征開闢了通道。

基本介紹

  • 名稱:冰趟子戰役
  • 地點:黑龍江冰趟子
  • 時間:1937年3月7日
  • 參戰方:中國東北抗聯,日本
  • 結果:抗聯獲勝
  • 參戰方兵力:日偽軍800多人,中國300餘人
  • 傷亡情況:日偽軍死傷300多人,中方7人
  • 主要指揮官:中國:趙尚志
冰趟子,戰役簡介,戰役過程,戰役戰果,戰役意義,戰役過後,

冰趟子

冰趟子,地名,原名黑風口,其位於黑龍江省現今冰趟子林場境內。原先,有眼山泉,泉水流結,大片冰層,高低不平,附近被稱為冰趟子。冰趟子林場1956年建立,是松花江林區9個林業局中人工林保存面積最大最好的。林場1970年一度改名叫“紅星”,2003年,改叫“冰趟子”。20世紀30-40年代,冰趟子是原始森林,人跡罕見。
冰趟子戰役

戰役簡介

1937年,抗聯第三軍軍長趙尚志率軍部和第一、第五師,由湯原縣向鐵力、海倫實行長距離轉移,也叫西征。敵人尾隨趙部,圍追堵截,日偽軍700餘人緊追到通北。抗聯行軍到冰趟子,在伐木工人空留的木房宿營休整。溝側山林可設伏,峽溝可斷敵退路,趙尚志決定設伏。漫山冰雪覆地,冰雪澆水,木房周圍,砌戰壕掩體。3月7日,日偽軍竹內部隊守田大尉率敵撲來,遭到抗聯戰士的迎頭痛擊。日軍死亡300多人,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和米肉、服裝、軍毯等物資,為繼續西征開闢了通道。

戰役過程

1937年3月初,寒風凜冽,冰雪層層覆蓋著東北小興安嶺起伏的山林。
為打破敵人的“討伐”計畫,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趙尚志率領騎兵和第六師張光迪部共200餘人,從湯原根據地出發西征,到達海倫與通北交界的山裡,與活動在這裡的五師蔡近葵部會合。
部隊剛剛住下,就有訊息報來:日偽軍800餘人已進山“討伐”,正向我軍奔襲而來。敵人前阻後追,軍情十分緊急。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趙尚志當機立斷,馬上集合部隊,連夜火速向通北東山里轉移。他決定,把敵人引進山里,尋機設伏,狠狠打擊一下敵人的囂張氣焰,以擺脫敵人的追擊。
戰役半景畫戰役半景畫
趙尚志率領部隊轉移後,便有一股敵人尾追而來。當部隊來到一處山路狹窄、兩側山坡樹林茂密的地方時,趙尚志命六師一部20餘名戰士,在前方隱蔽設伏,誘敵深入;又命其他部隊,前進一段路程後,沿山脊返回山路兩旁的半腰處,待敵伏擊。不出多時,一長串馬爬犁出現在前方,爬犁上坐著100餘名日軍。“砰!砰!砰!”前方打響了。馬爬犁上的日軍立刻人仰馬翻,敵人紛紛滾下爬犁,趴在雪地上拚命抵抗。打了一會兒,日本鬼子發現我兵力不多,便集中力量發動進攻。戰士們邊打邊撤,巧妙地把日軍引入山腰處我軍伏擊圈。趙尚志看見一群群氣勢洶洶的日偽軍衝上來後,一聲喊:“打!”頓時四挺機槍一齊怒吼,鬼子兵應聲倒地,死的死,傷的傷,於是敵人慌忙後撤,倉惶而逃。日軍一大尉軍官當場被擊斃,死傷30餘人。戰士們還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毛毯等物品。
趙尚志認真分析了形勢,認為敵人決不會甘心失敗,一定會調來大批軍隊再次反撲,進行報復。於是決定部隊迅速前進,甩開敵人。當部隊來到一個叫“冰趟子”的地方時,趙尚志看了看地勢,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
“冰趟子”是通北縣城從西向東進入山溝里的必經之路。坡上的山路旁,有4座大木營,每個屋子能住一、二百人,是來往山裡的車馬店。在木營附近,有常年流淌的山泉,冬天泉水從山上流下來,在山路北面形成一層層、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冰甸子,當地人稱之為“冰趟子”。
趙尚志在木營里召開班以上幹部會議。他說:“這4座大木營很堅固,可以固守;溝的兩側是山林,可以設伏;溝口很窄,可以截住敵人的退路,又可以打敵人的援兵。總之,這裡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戰場。”趙尚志決定在這裡布置一個“口袋陣”,重創敵人,讓日本鬼子再嘗嘗抗聯戰士的鐵拳。他讓大家抓緊在這裡搶修工事,以迎接更大的戰鬥。幹部、戰士們分頭行動,在每個木營的牆上都挖了一排排槍眼,院套的矮牆上也構築了工事,還用冰雪澆注了交通壕。在山路南的溝林旁也布置了伏擊陣地。戰士們嚴陣以待。
3月7日傍晚,日軍竹內部隊守田大尉率日偽軍800餘人,沿山溝口向“冰趟子”木營攻擊前進。
一群偽軍首先被打退,接著約200名日軍在機槍和炮火的掩護下,向木營兇猛地撲來。山路、冰層上布滿了敵人。我軍六挺機槍同時向敵人開火,子彈、手榴彈雨點般地飛向敵群。日本鬼子倒下一排,又一排沖了上來。受傷的日本兵也趴在冰面上繼續射擊。戰鬥異常激烈。隨著敵人後援部隊的不斷到來,敵人更猛烈地發動了第二次、第三次進攻。溝里冰趟子上的敵人趴著不敢動,有的掉頭就跑,日軍指揮官狂舞戰刀命令衝鋒。為了牽制敵人,減輕正面部隊壓力,趙尚志派多股小部隊,從兩側密林和北部河溝中攔腰突襲敵人。敵人仗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集中攻打正面木營。20多名日軍一度占領了左側一個木營。趙尚志大聲命令少年連,趁日軍立足未穩,堅決奪回這個陣地。少年連兩個班戰士,在排長趙有財的帶領下,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搏鬥。左側木營終於失而復得。
戰役半景畫戰役半景畫
戰鬥一直打到晚上,氣溫迅速下降,槍枝凍得打不響,士兵的手指凍得麻木不能彎曲扣扳機。戰士們就輪流到木營屋內火爐旁烤手、烤槍,然後繼續投入戰鬥。天慢慢地黑了下來,趴在冰雪中的日本兵凍得無力還擊,加上冰上又滑,不敢前進,槍聲漸漸稀落。此時,趙尚志估計敵人將要撤退,於是命令部隊加強溝口堵擊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敵人停止攻擊,開始撤退。我抗聯戰士在溝口處與敵人激戰一小時,又殺傷了大批的日偽軍。

戰役戰果

戰鬥結束後,趙尚志命令部隊打掃戰場,蒐集敵人丟下的槍枝彈藥,然後率隊轉移。這次戰鬥擊斃日偽軍200餘人人,凍傷100餘人。其中日軍守田大尉、津田慶一準尉、曹長高山五朗、天野松治、伍長三井勇三被我軍擊斃。我軍還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馬匹、糧油、服裝、軍毯等物資,我軍僅犧牲7人。

戰役意義

冰趟子戰鬥是趙尚志指揮抗聯三軍遠征隊進行的一次較大的戰鬥。是抗聯三軍建軍以來與日軍作戰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也是抗聯鬥爭史上敵眾我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這次戰鬥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戰軍民的士氣。
這次戰鬥對敵人震動最大,一提起冰趟子膽戰心驚,從此再也不敢從此處進山去“討伐”抗日聯軍。這樣大大鼓舞了抗日聯軍的鬥志,1937年和1938年,抗聯六軍從冰趟子出山,先後打開了通北火車站,管家燒鍋,杜家圍子,六井子,福安火車站,龍鎮飛機場,訥莫爾警察署,並在北安市東勝、勝利等一些村屯建立了抗日救國會,開展游擊戰爭,使敵人百萬關東軍不敢離開東北寸步,生怕抗日聯軍端他老窩。

戰役過後

冰趟子戰鬥後,趙尚志留下200多兵力,在通北、海倫、綏稜、鐵力一帶抗日。在八道林子和南北河建立了兩個後方基地。距冰趟子戰鬥遺址的10公里外的白皮營(“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著名《露營之歌》就出自“白皮營”),是抗聯的密營,有抗聯的槍械檢修廠、衛生院和被服廠。20世紀70年代,出土過槍枝、鋼盔、蘇制縫紉機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