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員

冗員

冗員在歷史上大致可分為冗官,冗軍。冗官即官僚機構惡性膨脹,人員遠遠超出正常工作需要,行政效率低下。冗軍主要表現為軍隊人員數量巨大,戰鬥力弱。無用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冗員
  • 拼音:rǒng
  • 筆畫數:4
  • 部首:冖
冗,冗員,分類,歷史信息,

閒散的,多餘無用的:冗人。冗長(rǒng cháng)。冗員。冗贅。
忙,繁忙的事:撥冗(忙中抽出時間)。冗務纏身。

冗員

rǒngyuán
[redundant personnel]
1.亦作"冗員"。
2.指無專職的散吏。
3.指多餘的人員。
指機關中超過工作需要的人員,指無才能的人。
古設官分職,人有常守,轉移執事,不可無人,故有冗員備使令。——《正字通
捐不急,罷冗員。——《白孔六帖
相關詞語:
冗滯 冗絆 冗賦 冗闒 冗輯 冗鬧 冗官 冗繁 冗剩 冗濁 冗筆 冗長 冗煩 冗亂 冗雜 冗積 冗賤 冗從  贅冗 塌冗 雜冗 心煩意冗 衰冗 駁冗 區區冗冗 猥冗 百冗 纖冗 忙冗 愚冗 謬冗 語近詞冗 脞冗 遷冗 愁冗冗 俗冗

分類

冗員在歷史上大致可分為冗官,冗軍。冗官即官僚機構惡性膨脹,人員遠遠超出正常工作需要,行政效率低下。冗軍主要表現為軍隊人員數量巨大,戰鬥力弱。無用處。

歷史信息

在我國歷史上,北宋朝冗員表現最為明顯,每10萬人平均擁有官吏數目:東漢為13人,明為37人,即使是我國封建社會繁榮的頂峰唐朝,也只有35人,而北宋為51人。官僚機構之臃腫,官員數目之冗繁,北宋為歷朝之冠。如此多的官員都需要俸祿,導致政府財政緊張,這是北宋衰落,被金滅亡的重要原因。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力又相對低下,改革開放後很多企事業單位存在冗員現象,90年代國企改革,工人下崗再就業,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公有制經濟。現今也有很多冗員的例子,如國家級貧困縣,安徽省霍山縣僅副縣長就曾有11名;河南省新鄉市有11個副市長,16個副秘書長和6個調研員;只有300多萬人口的遼寧鐵嶺市,卻有9個副市長,20個副秘書長。這樣極易造成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是經濟和社會健康平穩發展的一大毒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