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論

典型論的發展及論爭典型的概念基本上由西方文論創立,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7世紀以前,西方的典型觀基本上是類型說;18世紀後,開始了由重視共性到重視個性的轉變,形成了個性典型觀占主導的時期;19世紀80年代末,馬克思主義典型觀趨於成熟,把人類的典型理論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典型論
  • 產生:西方文論
  • 代表文學典型
  • 發展:三個階段
文學典型,典型環境,

文學典型

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徵文學典型作為符合人類審美理想的一種范型模式,文學形象的一種高級形態,它是指寫實型作品言語系統中呈現的、顯出特徵的、富於審美魅力的、含有豐厚歷史意蘊的性格,又稱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徵表現為典型的特徵性、典型的豐厚歷史意蘊、典型的藝術魅力。典型的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典型獨特的審美效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文學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現出無窮魅力、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真實性、文學典型的魅力還在於它合乎理想、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新穎性。

典型環境

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謂典型環境,指充分地體現了現實關係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關係總情勢的大環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境。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係,首先表現為相互依存關係,一方面沒有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環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其次表現為互動性關係,一方面典型環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礎,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並非永遠在環境面前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對環境發生反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