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委員會誕生於1995年12月,在學校黨委和團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跟學校黨委的步伐,緊扣學校的發展主線,服務學校的工作大局,充實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紮實為培養大批高素質套用型人才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委員會
  • 外文名: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Guangdo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
  • 團體類別:共青團
  • 直屬單位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
團委簡介,機構設定,部門簡介,團隊文化,品牌活動,團委大事記,

團委簡介

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委員會誕生於1995年12月。現任委員會由2013年12月28日召開的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共有委員34名,其中常委11名,選舉產生了書記1人、副書記4人(其中學生兼職副書記2人)。
在學校黨委和團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校團員青年,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緊跟學校黨委的步伐,緊扣學校的發展主線,緊貼學校辦學特色,緊抓團建陣地建設,服務學校的工作大局;指導學生參與學校有關事務和民主管理,倡導團員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增強團員的責任感和自立能力;舉辦各類競賽活動,全面提高廣大同學的思想覺悟,專業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促進廣大同學的全面發展。充實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紮實為培養大批高素質套用型人才服務。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鍛鍊成長,引導廣大學生以激昂的姿態迎接祖國所賦予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
校團委下轄18個學院團委,設有辦公室、宣傳部、校園文化部、科技實踐部、組織部、音響技術部等六個部門;直屬旗下有廣工七大組織,分別是校學生會、校社聯、校青志、校紅會、校藝術團、校學生新媒體中心、學島講堂。

機構設定

書記、老師
職能部門
秘書長
·辦公室
·組織部
·宣傳部
·校園文化部
·科技實踐部
· 音響技術部
校學生新媒體中心
學島講堂

部門簡介

秘書長
結合校團委的具體情況,認真傳達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的決議和指示;協助書記檢查校團委的工作計畫、決議的執行情況,按時向同級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報告工作;協助書記抓好校團委的自身建設,督促各部門做好分管工作;團結學院各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加強交流與合作;指導和幫助團總支開展工作,檢查、督促並幫助團委各部門抓好日常工作;負責團委的接待工作。
辦公室
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分為內務籌劃、物資訂購、財務報銷、廳室管理、外賓會晤五大板塊,主要負責各類檔案、資料的整理,日常會議的安排與組織,日常辦公的後勤保障,是具有綜合性和多功能性的協調和服務部門。同時,辦公室還扮演著校團委內部建設的樞紐,外部聯繫的橋樑的角色。對內,協調各部門工作,凝聚內部力量;對外,辦公室是禮儀與形象的代表,打造團委與各大學生組織溝通交流的平台。
組織部
全面負責學校共青團思想建設及團員幹部培養和管理,聯繫組織各院團委加強基層團支部建設,把握團員思想動態,組織領導團建工作,對各團支部團日活動的開展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和評選,切實豐富基層團支部生活,向黨組織推薦優秀團員和青年做為黨的發展對象,負責審批和監督推優工作,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同時通過考核評比形式具體實施年度"五四"評比表彰工作。
宣傳部
共青團對外傳達信息,宣傳團學動態,展示精神風貌的視窗。與校園文化部合作負責審批和監督學生組織的活動,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配合團委的中心工作,對內成立團學宣傳統一戰線,對外負責上報學校重要信息至團省委,並藉助新媒體中心微博微信平台,及時有效地開展對外宣傳工作,展示活動成果,樹立學校共青團在校內及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從而推動學校共青團工作的順利開展。
校園文化部
通過開展校園文體藝術節、與宣傳部合作對學校日常學生活動進行審批與監管等活動,引導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在校園內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開展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高雅的藝術氛圍,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
科技實踐部
科技實踐部主要開展和協助舉辦科技類和實踐類的活動,包括挑戰杯、學術科技節、實驗技能大賽、社會實踐和展翅計等,為工大學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營造濃厚的學術氣氛,提供同學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音響技術部
主要職責是後台音響技術輔助和音響器材的調試、使用、維護,協助學校文體活動的開展,致力於提高學校文化活動層次,質量和效益。
校學生新媒體中心
廣東工業大學新媒體中心成立於2014年5月10日,是校級官方媒體組織,協助校團委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做好新媒體宣傳工作,以微博、微信、網站、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為主要媒介,關注和追蹤校園網路熱點話題,搭建學校與師生溝通互動的網路新平台,為青年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引領廣大青年學生走向更美好的未來。以“成為學生的媒體,報導學生的新聞”為宗旨,舉辦各類有關新媒體的文學或攝影類活動,例如:“美麗瞬間”,徵文比賽,女生節許願樹,平面動畫設計大賽,APP創意展示大賽,聞文爭鋒,各期校刊新書發布會,封面設計大賽。
學島講堂
2004年10月,共青團廣東工業大學委員會主辦的"學島講堂"誕生於廣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校園.學島講堂以"品風流人物、探人生真諦"為理念,以"啟迪思維、加強修養、開闊視野"為宗旨,邀請校內外知名學者、社會人士登堂開講,傳播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社會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嘗試著以深厚的人文精神與科技對話、以高遠的大學文化與社會生活對話、以廣闊的知識視野與專業體系對話,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打造工大學子厚實的科學與人文底蘊。

團隊文化

團隊名稱:菁英團隊
團隊理念:聚成一把火,散作滿天星
工作理念:團結、創新、高效、合作、積極 、奉獻
菁英團隊一直秉著 “聚成一把火,散作滿天星”的團隊理念。在團委中,菁英仔們像一團火一樣發出熾熱的光芒;分開後,能像滿天的燦爛星斗,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都能點亮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品牌活動

組織建設
【”青馬工程“育骨幹】
2011年11月起,校團委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選取校級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骨幹,進行思想素質、業務知識、工作技能等專項培訓,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思想過硬、素質全面的團學工作骨幹隊伍,努力造就和為黨培養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系列主題教育強信念】
校團委積極利用校園網、文印刊物、宣傳欄等陣地,以一系列重大紀念日為契機,以多種形式為依託,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了“永遠跟黨走,爭做新一代” 、“和諧工大責任青年” 、“愛國愛校,青年爭先” 、“青春使命黨旗紅” 、“我的中國夢”等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努力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青年,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青年,引導團員青年牢固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先鋒模範樹榜樣】
校團委注重挖掘、培養和塑造先進基層組織和優秀團員骨幹。我校團委曾先後多次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 、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湧現出多個“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 、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總支(團支部)” 、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支部” ,多名優秀團員獲得“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 、 “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 、 “廣東大學生年度人物”和“廣東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等榮譽稱號,在全校各級團學組織和青年學生中營造出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
【新媒體建設聚力量】
校團委和個學生組織積極探索運用新媒體開展青年思想引導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強大的互動性功能和信息傳播的便捷性特點,集中力量打造高校團組織新媒體宣傳體系,通過這些平台,進一步提高了我校共青團整體工作效率,擴大了團學組織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科技創新
【鼓勵青年科技創新】
校團委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並最佳化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並完善了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以學生科研立項為重點,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以學術科技節為基礎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機制,推動學校制定出台了《廣東工業大學本科生創新創業實踐保障和激勵暫行辦法》,使我校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蓬勃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新格局。
2013年10月,我校參賽作品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一等獎3個,二等獎3個。在第十三屆“挑戰杯” 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組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表決一致通過我校為全國2015年全國第十四屆“挑戰杯”競賽承辦單位,香港科技大學為聯合承辦單位,標誌著全國“挑戰杯”競賽進入了廣東工業大學時間。
【服務青年就業創業】
校團委堅持把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作為服務學生的重中之重,有計畫地開展服務學生創業,就業和擇業規劃的系列活動,重點推進“共青團青年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增強服務實效,創造精品工程,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廣闊的發展天地,切實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校園文化
“學島講堂”暢遊知識海洋】
大學的本質是一種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文化的薰陶和精神上的潛移默化是大學培養人最基本的方式。學島講堂的誕生,源於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園的啟動,根植於蒸蒸日上的廣工大發展偉業中。學島,取義於大學城及所處的地域——小谷圍島,這是一塊人傑地靈、孕育英才的寶地;講堂,開設名士講座、演講的地方。學島講堂以“品風流人物,探人生真諦”為理念,以“啟迪思維,開拓視野,貫通文理,提升素養”為宗旨,自2004年10月創辦以來,定期邀請校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就人文精神、國際視野、社會認知、邏輯思辨、科技創新、現代經濟等重大主題舉辦講座、論壇、報告會等為主,其它多種形式如讀書會、觀影會、學術研討等活動為輔的校園人文文化精品活動,營造濃郁的育人文化氛圍,培育工科大學生厚實的人文底蘊。
自2004年創辦以來,學島講堂共舉辦100餘期,先後邀請何鏡堂、孫玉、陳小奇、冼東妹、陳小敏、胡佳、曹景行、張維為等知名人士做客學島,累計參與達25000餘人次。2007年,憑藉“三化”運作模式,即條件專業化、組織程式化、影響擴大化,以及科學與人文交融、走精品路線、開放式運作等特色,“學島講堂”入選“廣東省高校十大文化品牌項目”。
學島講堂在學生的民眾中的受益面相當廣泛,其品牌已經深入廣工大學子心中。此外,在學島講堂的輻射和示範下,我校各類“講堂”如雨後春筍般衍生,例如教授講堂、毓秀講堂、創新實踐大講堂、研學大講堂、人文素質大講堂等等。
學島講堂,生長於小谷圍島上的一朵人文奇葩,一朵怒放的思想之花,綻放在珠江畔的巍巍學府,正秉承著學術的傳統,開拓著精神的境界,激盪著思想的浪花,浸潤了越來越多求知若渴的心靈。

團委大事記

2013年,我校團委獲得“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標兵”稱號,是全省高校團委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2013年10月17日,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廣東工業大學參賽作品關注社會熱點、貼近社會需求、著力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參加終審決賽的6件作品,3項獲得一等獎,3項獲得二等獎,其中1項還獲得交叉創新三等獎,以總分330分居廣東首位、全國地方院校第3名,捧得“優勝杯”,並獲得了2015第十四屆挑“挑戰杯”競賽的承辦權。
註:“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地方政府共同主辦,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