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半新聞報導

六點半新聞報導

《六點半新聞報導》是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及資訊部製作的新聞節目,每天傍晚18:30於翡翠台播出。

節目在翡翠台啟播當日(1967年11月19日)首播,1976年前在19:30播出,但隨著1976年翡翠劇場啟播,改在18:30時段播出至今。《六點半新聞報導》同時在TVB網站作免費網上直播,並會提供免費網上重溫服務;2008年07月13日起,六點半新聞報導節目改用16:9技術製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點半新聞報導
  • 外文名稱:News At Six-Thirty
  • 別名:6點半新聞報導
  •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 類型:新聞資訊
  • 主持人:潘蔚林、藍可盈等
  • 製作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首播時間:1967年11月19日
  • 播出頻道翡翠台
  • 播出時間:每晚18:30
  • 線上播放平台:myTV(已關閉)
  • 每集長度:21分鐘
  • 播出狀態:播出中
  • 視頻格式:16:9
節目形式,節目特色,形式變化,主播更替,主播名單,節目包裝,歷年片頭,片頭音樂,播出信息,播映時間,播出頻道,

節目形式

節目特色

與外國(例如美國)的新聞報導不同,《六點半新聞報導》並非採用固定主播制,即每日的新聞報導不一定由同一位主播報導,但傳統上只有具經驗的主播才可負責報導《六點半新聞報導》,組合通常為一男一女主播另加一位體育主播,但當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六點半新聞報導》會只有兩名新聞主播,沒有體育主播。
在2009年2月2日之前,由3位主播坐在直播室在2009年2月2日之前,由3位主播坐在直播室

形式變化

從節目開播至1993年,名為“六點半新聞報導”,而到1993年改為“六點半新聞報導”。因為“導”有引導性質的含義,而新聞報導的性質為"播報",所以沒有引導觀眾思考的性質。
然而,兩岸三地仍有個別媒體會寫作報導。
自2009年02月02日無線新聞改革起,體育主播在《六點半新聞報導》中站立播報,此亦為《六點半新聞報導》在是次改革中最明顯的改動。
2010年05月03日起《六點半新聞報導》作出改革,大幅度地縮短體育新聞環節,並且革新主播陣容。

主播更替

2009.2.2起啟用的新廠景2009.2.2起啟用的新廠景
1980至1990年代初曾擔當長時期的男主播有蘇凌峰,袁志偉,梁家榮,徐忠明等,而女主播有何潔貞,李汶靜,陸嘉敏,楊玉珍等,當中袁志偉更一直擔任主播至1999年後轉職幕後工作。
而1990年代中期至2005年中期,男主播有邱文華/李燦榮/黃慶州等,而女主播有魏綺珊/周潔儀/趙麗如等,直至2004年夏天,無線打破傳統,起用趙海珠林燕玲經驗較不足但較擁有美麗臉孔的主播,惹來外界的一些議論.
2005年擔任的男主播有李臻/黃家俊/許方輝/方東升/吳璟儁等,而女主播有方健儀/郭詠琴/李家文/羅若安等.
1982年至2005年06月期間,體育新聞主要由伍晃榮/尹錦輝報導,其後伍晃榮於2005年榮休後,報導體育新聞的有伍家謙/馮堅成/劉顯輝/文宇軒等.
2010年05月03日,六點半新聞報導在星期一至五的主播陣容中,男主播有許方輝黃家俊:而女主播則有周嘉儀盤翠瑩,並取消體育環節.
2012年01月02日,六點半新聞報導的主播陣容中,男主播有許方輝/方東升/潘蔚林和吳璟儁:而女主播則有羅若安/劉芷欣/周嘉儀/盤翠瑩/張文采和鄭萃雯.

主播名單

歷任主播
現任主播
  • 男主播:方東升、潘蔚林、李卓謙
  • 女主播:藍可盈、黃曉瑩、陳嘉欣、張文采、李朗怡

節目包裝

歷年片頭

  • 開播至70年代末:此階段片頭僅有一旋轉的地球儀.
  • 70年代末至1983年:背景為廣播道電視城大樓靜態畫面,然後螢幕下方顯示方框(方框內顯示無線電視的出鏡記者/新聞中心繁忙的景像等),之後飛入機房靜態畫面,最後飛入節目名稱,節目開始.
  • 1983年至1985年:先是香港街景,當出現攝像機時,畫面變為三視窗(背景為黑色.三視窗內顯示無線電視的出鏡記者/新聞中心繁忙的景像等),之後三視窗進入機房監視器中,電波化為節目名稱,節目開始.
  • 1986年至1987年:背景為綠色.先出現節目名稱,隨後節目名稱在三維動畫繪製成的樓群中穿梭,之後節目名稱化為四視窗(視窗內顯示無線電視的出鏡記者/新聞中心繁忙的景像等),四視窗飛入三維動畫繪製成的廣播道大樓中,之後出現工作間景象,並再次飛入節目名稱,節目開始.
  • 1988年至1990年:先由18條長方形構成世界地圖,隨後變為香港版圖,並有一顆人造衛星飛過,之後飛入寫有"無線新聞,事事關心"字樣的深藍色背景,顯示日期並提要新聞,最後出現節目名稱,新聞開始.
  • 1990年07月至1991年:先出現地球,然後地球邊有幾個白色圓點,圓點聚合後地球打開,出現13條紫色長方形,然後蓋上香港版圖圖案,發出射線,射入攝像機,從攝像機進入橙色背景(寫有"無線新聞"/"事事關心"),顯示日期並提要新聞,最後出現節目名稱,新聞開始.
  • 1991年至1993年:先從電腦晶片路線開始,路線中爬出紅點,紅點聚合成一道雷射,射入衛星電視接收器(背景為藍綠色,有香港版圖),顯示日期並提要新聞,之後飛入人造衛星,背景翻面顯示世界版圖及節目名稱,新聞開始.從此版本開始,節目名稱改用綜藝體顯示.
  • 1993年至1994年:背景為橙色.先從一個沙漏開始(該沙漏有地球圖案),然後到沙漏頂端,頂端變成旋轉的圓環,此時中間出現方框,顯示日期(如:"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及新聞提要片段,提要後圓環飛出,顯示節目名稱,背景為香港夜景(有一些像電腦晶片路線的射線),片頭擦出,新聞開始.此版本的片頭在同年也轉給當時開台的台灣子公司TVBS的《無線晚間新聞》使用.
  • 1994年至1995年:背景先為藍色(顯示無線電視新聞採訪車的車頭的一部分),飛入四個三角形,顯示方框(方框內顯示無線電視的採訪車/新聞中心繁忙的景像等),後面出來一個地球和一個風向標,後用擦入的橙色長方形將背景轉入橙色(寫有"無線新聞"/"事事關心"),顯示日期(如:"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又用擦入的橙色長方形將背景轉入新聞提要片段,最後用擦入的橙色長方形將背景轉入藍色背景(中間方框顯示機房,背景則為香港日景),顯示節目名稱,最後節目名稱飛出,新聞開始.
  • 1995年至1997年:背景為胭脂紅色.先出現兩個帶有世界版圖圖案的橙色圓環,然後射入一排二進制數字"10101010……",再彈出幾個方形(顯示與無線新聞相關的片段,第一個片段為"無線新聞 事事關心"),圓環化為衛星電視接收器,顯示日期(如"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由一個衛星電視接收器擦入每條新聞的提要片段,最後擦出圓環,出現節目名稱,名稱字型向上飛出後開始新聞.從該版本開始,新聞節目名稱改用近似綜藝字型的由無線電視另制的藝術字表示.
  • 1997年至2000年:背景為灰色,有"NEWS"/"新聞"等字樣.先出現"NEWS",然後飛出彩球(近似無線電視台標的圓形部分,表示無線電視),螢幕四角先後顯示"無線新聞"/"事事關心"等字樣,中間的"NEWS"與突然出現的帶有“新聞”的方形聚在一起飛出.背景變為藍黑色,中間是紫白色的球形體,彩球射出,顯示日期及新聞提要片段,然後顯示節目名稱,最後紫白色球體破開,新聞開始.從該版本開始,顯示的日期改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999年09月09日").
  • 2000年至2003年:背景為藍色.先出現攝像機,然後一個人造衛星及地球.接下來顯示日期並提要新聞,最後顯示節目名稱(背後有三個地球),背景圖案撕開後,新聞開始.
  • 2003年至2006年:背景為紫色至藍綠色.先出現零散的各大陸地圖,經過三位轉動後形成地球,然後有藍/綠/紅三色圓點轉來轉去,螢幕下方出現無線電視的記者的照片,然後球旋轉顯示日期及新聞提要,最終字型旋轉顯示節目名稱,新聞開始.
  • 2006年至2008年:背景為藍色.多圈環狀帶旋轉出現藍色香港版圖畫面,藍光覆蓋整個換面後,一光束把記著畫面投射在畫面兩側,有線上光柱在中央出現日期及新聞提要.畫面最後顯示香港著名建築,箭頭狀線條帶出顯示節目名稱的字樣,中間鏤空顯示演播室,新聞開始.
  • 2008年至2009年:背景為藍色至金黃色.左上方顯示TVB NEWS字樣電子顯示屏,右面為多條零碎的金屬帶狀物,拉遠景後,中間顯示一道藍光,前方寫著TVB NEWS ,多個金屬圈將其包裹起來形成電線狀物體,其構成導線環繞地球轉動.錄像帶式日期及新聞提要出現.最後顯示節目名稱,中間橫向撕開畫面,新聞開始.
  • 2008年奧運特別版:背景為紅色至金黃色.左上方顯示北京奧運中各種運動圖樣電子顯示屏,右面為多條零碎的金屬帶狀物,拉遠景後,中間顯示一道金光,前方寫著TVB NEWS ,多個帶有祥雲圖案的金屬圈將其包裹起來形成電線狀物體,其他同上.
  • 2009年第一版:背景為藍色至金黃色.有跳動的金黃色數字元號起拉開遠鏡,跳動數據組成半透明地球狀,前方顯示TVB NEWS字樣,從地球射出紅/綠/黃三色光線,由光線帶出日期及新聞提要.最後顯示節目名稱,斜線撕開畫面,新聞開始.
  • 2009年第二版(至2013年):除背景為紫色至紫紅色外,其他同上.
  • 2013年版(至2014年):在2009年版的基礎上修改,背景為紅色至藍色,且新聞提要之間以圓環過渡.
  • 2014年版:背景為銀色至金黃色,在頻幕上顯示新聞模板,且在前方顯示TVB NEWS字樣,此時圓柱體接近地球,顯示與無線新聞相關的圖片,兩個圓柱體相結合,顯示日期和新聞提要.最後顯示節目名稱,直接直線撕開畫面,新聞開始.
  • 2016年版:背景為藍色至白色。先展示地球,球上各點連成面,顯示tvb記者採訪畫面。之後出現TVB NEWS字樣,該字樣上升,顯示日期,之後顯示節目名稱,接著展開演播室畫面。在主播進行禮貌性問候以後,進入新聞提要(兩位新聞主播輪流),完成提要後,新聞開始。

片頭音樂

無線新聞的主題音樂主要可分為二代五個階段:
  • 1967年開台至70年代末的第一階段為第一代,音樂帶有粵語長片色彩,片頭會出現一個不斷旋轉的地球儀。
  • 70年代末至1983年為第二階段並進入第二代,主題音樂全面更改為以"NEWS TODAY"為藍本的摩斯密碼音頻(即現今新聞音樂的初型),此階段音樂最為平淡,沒有明顯的高低起伏,僅有“嘟嘟嘟嘟”的聲音.
  • 1983年12月01日起,新聞部將音樂重混,變為有明顯高低起伏,亦富節奏感,此為第三階段音樂.
  • 1990年07月01日開始第四階段,新聞部再將主題音樂以更富現代感和高低節奏感的形式重新包裝,富有重低音效果.
  • 1995年07月,香港無線電視將第四階段的現代感重混音樂轉給即將在台灣開台的子公司台灣無線衛星新聞台(台灣TVBS)使用,而香港的新聞音樂則於1995年07月09日再作出調整,雖仍與第四階段類似,但已失去重低音的效果,音調較平淡.

播出信息

播映時間

這節新聞報導通常為21分鐘,公眾經常誤會為半小時,及分為兩節播放.但當有一些特別日子,例如:香港回歸前夕/香港回歸/九一一事件等,此節新聞報導會延長至一小時,及分為四節播映.
新聞播放完畢後,廣告後有一節《天氣報告》.2011年06月13日起,逢星期一至星期五《六點半新聞報導》於播映前增設《新聞檔案》.
當有特別新聞要報導的時候,會增加節目的播放時間.
而當因為互動新聞台及無線新聞台直播或報導重大新聞時,會與翡翠台取消聯播《六點半新聞報導》,改為播放《新聞報導》.

播出頻道

無線電視在1967年11月19日首播起,一直只是翡翠台直播.在90年代起,同時在無線電視網站作免費網上直播,並會提供免費網上重溫服務.直到在互動新聞台在2008年11月11日正式啟播,同日起會在翡翠台/互動新聞台/香港無線新聞台聯播.高清翡翠台更改節目編排,由2009年06月15日起該節目會在高清翡翠台播放.
另外,2009年8月17日開始.高清翡翠台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再同步播放六點半新聞報導,於同時段改播七點新聞報導,僅翡翠台/互動新聞台/香港無線新聞台同步播放.
2016年2月22日,由於高清翡翠台改名為j5,《六點半新聞報導》取消在高清翡翠台的播出。
此節目也在翡翠衛星台(東南亞版本)同步播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