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鈴(植物)

六耳鈴(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六耳鈴既是藥材名,也是植物名,但二者完全不同,植物的六耳鈴是菊科艾納香屬植物Blumea lanciniata(Roxb.)DC.,其莖無翅,極易與本品區分。六耳鈴,粗壯草本,主根肥大,有多數纖維狀根。莖直立,高0.5—1,5米,基部徑約7毫米,多分枝,有條棱,下部被疏柔毛或後脫毛,上部被開展的長柔毛,雜有具柄腺毛,在幼枝和花序軸上的毛更密,節間長3—6厘米。基生葉花期生存,下部葉有長達2—4厘米具狹翅的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形。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粗壯草本,主根肥大,有多數纖維狀根。
莖:莖直立,高0.5-1.5米,基部徑約7毫米,多分枝,有條棱,下部被疏柔毛或後脫毛,上部被開展的長柔毛,雜有具柄腺毛,在幼枝和花序軸上的毛更密,節間長3-6厘米。
葉:基生葉花期生存,下部葉有長達2-4厘米具狹翅的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0-30厘米,寬4-6厘米,基部漸狹,下延成翅,頂端短尖,下半部琴狀分裂,頂裂片大,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側裂片2-3對,三角形至三角狀長圓形,邊緣具不規則的鋸齒或粗齒,上面被糙毛,下面被疏柔毛或後脫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5-7對,網狀脈明顯或有時不明顯;中部葉與下部葉同形,無柄,長6-10厘米,寬2-4厘米,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刻,有時琴狀淺裂;上部葉極小,不分裂,全緣或有齒刻。
花:頭狀花序多數,徑6-8毫米,排列頂生、疏或密的長圓形的大圓錐花序;花序梗長8-15毫米,被具柄腺毛和長柔毛;總苞圓柱形至鐘形,長約9毫米;總苞片5-6層,帶紫紅色,花後常反折,外層線形,頂端稍鈍,背面被密短柔毛或有時被具柄腺毛,長2-4毫米,中層長圓狀披針形,長4-6毫米,漸尖,邊緣乾膜質,內層線形,長約9毫米,背面上部被疏毛;花托扁平至微凸,徑2.5-5毫米,蜂窩狀,窩孔周圍被短柔毛。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長約1毫米,檐部2-3齒裂,裂片無毛;兩性花花冠管狀,約與雌花等長,上部漸寬,檐部5裂,裂片三角形,被疏毛。
果:瘦果圓柱形,長約1毫米,具10條棱,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狀,長約5毫米,不易脫落。
花期:10月一翌年5月。

分布範圍

廣產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及台灣等省區。
生於田畦、草地、山坡及河邊、林緣,海拔400-800米。
印度、不丹、錫金、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及夏威夷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全草(走馬風):辛、苦,溫。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用於風濕痹痛,頭痛,跌打腫痛,濕疹,毒蛇咬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