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爽村

六爽村

六爽位於洪州鎮所在地南18.5公里,上世紀50年代曾稱高山村,地處三省坡西南側的半山腰,海拔710米,東南面與廣西三江縣獨峒鄉接壤,東北面與湖南通道縣獨坡鄉交界,是三省坡地區海拔最高的一個村。

全村轄1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侗族聚居,2005年有271戶、1337人,300多戶。楊氏先到六爽定居,後陸續遷出,現僅有3戶人家。主要家族有吳氏——100多戶,黃氏——60戶和粟氏——30戶、石氏。吳氏分兩個房族,彼此之間可互相通婚。

六爽全寨有5座鼓樓,曾毀於火災,上世紀80年代重修。除五組鼓樓為7層歇山頂塔樓結構外,其它鼓樓均為2層懸山頂木質卡房。村民介紹說,五組鼓樓為全寨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鼓樓原為各家族所有,屬各親緣單位的聚會中心。上世紀“人民公社”後,全寨按地緣被分為跨家族的5個組,各鼓樓則變成作為地緣單位的每個組的聚會中心。

六爽全村國土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5畝,森林覆蓋率62%。2003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2004年6月平架至六爽公路通車。寨內木樓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石板路相連。寨外山勢險峻,山上多霧,梯田層疊,鬱鬱蔥蔥,風光奇麗。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六爽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六爽村
  • 外文名稱:Six great village
  • 別名:高山村,略雄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黎平縣洪州鎮
  • 政府駐地:洪州鎮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7307
  • 面積:11平方公里
  • 人口:1428人
  • 方言: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三省坡
  • 主要農產品:水稻,辣椒,韭菜
  • 主要經濟作物:油菜,油茶,鉤藤
簡介,名貴動植物,飛山廟祭祀,薩壇祭祀,薩壇,薩壇祭祀,飛山神與薩歲神祗職能及神格比較,地圖信息,

簡介

六爽村位於洪州鎮所在地南18.5公里,上世紀50年代曾稱高山村,地處三省坡西南側的半山腰,海拔710米,東南面與廣西三江縣獨峒鄉接壤,東北面與湖南通道縣獨坡鄉交界,是三省坡地區海拔最高的一個村。
全村轄1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侗族聚居,2005年有271戶、1337人,300多戶。楊氏先到六爽定居,後陸續遷出,現僅有3戶人家。主要家族有吳氏——100多戶,黃氏——60戶和粟氏——30戶、石氏。吳氏分兩個房族,彼此之間可互相通婚。
六爽全寨有5座鼓樓,曾毀於火災,上世紀80年代重修。除五組鼓樓為7層歇山頂塔樓結構外,其它鼓樓均為2層懸山頂木質卡房。村民介紹說,五組鼓樓為全寨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鼓樓原為各家族所有,屬各親緣單位的聚會中心。上世紀“人民公社”後,全寨按地緣被分為跨家族的5個組,各鼓樓則變成作為地緣單位的每個組的聚會中心。
六爽全村國土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5畝,森林覆蓋率62%。2003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2004年6月平架至六爽公路通車。寨內木樓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石板路相連。寨外山勢險峻,山上多霧,梯田層疊,鬱鬱蔥蔥,風光奇麗。
三省坡上森林呈原始面貌,山下紅心松高大挺拔,鬱鬱蔥蔥,風光綺麗。奇特的三省坡風光和古樸的民族風情,使其成為旅遊探險之地。
六爽村是侗族聚居村寨,地理條件獨特,山勢險峻,歷來為軍事要地,1950年至1988年曾駐軍隊,明末清初設寨,1951年設村,1953年置鄉,1958年為高山大隊,1984年恢復設村。
六爽村

名貴動植物

六爽村氣候宜人,夏天涼爽,冬天寒冷,空氣清醇,時常霧氣朦朧;民風古樸,千百年來他們養成了愛護大自然的良好風尚。三省坡山上珍稀物種多,有紅心松、紫金木、紫檀木、金雞木、櫸木、桫蘿等珍稀樹種,有獨腳蓮、金葉芋、血藤、人參、掌參、鐵皮石斛、人頭果等稀有藥材,有蛙蛙魚、井蝦、井螃蟹等珍稀動物,野生動物種類多。青石可用儲藏量達2600萬片,是建築和雕刻佳材,曾一度暢銷黔湘桂邊區各地。

飛山廟祭祀

(1)齋戒:農曆年底,臘月二十五日前後,各家各戶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然後至次年正月初八日期間,全寨各家各戶不能進行屠宰,也不能開展各種各樣的生產活動。這段時間內,全寨人不能外出務工、求學,即使這一期間寨內有人去世,無論是誰,也要等到初八日祭祀“飛山大王”後才能舉行喪葬活動。這期間可以食肉食,實際上是全體村民在祭祀前進入一種“半齋戒”狀態。
(2)選定犧牲:正月初七日晚,由祭師通過卜卦在全寨範圍內選定一頭豬作為犧牲。一旦確定,無論豬主是何人,均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祭祀結束後,由全寨各家各戶集資或由村集體按市場價出資補償。2011年正月初七日選定的豬為一黃姓農戶所有,他介紹說,這是他家族莫大的榮耀。村乾介紹說,相關費用由村委會賣掉一棵被雷擊而死的大樹所得收益支付。
(3)準備祭品:初八日早上,由村里幾位年富力強者一起將確定作為犧牲的豬殺好並稱重。六爽侗寨習慣用稻草燒火去毛,當地人解釋說這樣去毛後豬肉鮮嫩。豬肉被拿到位於寨子下方的“五組鼓樓”,在中央火塘里的大鍋中煮熟,然後被分割成半斤左右的小塊,用5寸長左右的竹籤穿上。各家各戶安排一位男姓成人帶上兩隻碗、一瓶酒、六柱香和一些紙錢,來到五組鼓樓的坪子上,按照既定的方位擺上各自的碗,在一隻碗裡裝上酒,另一隻碗空著,焚香化紙並作揖,祈求飛山神保佑。焚香化紙完畢,將碗中的酒倒進各自組已準備好的一隻桶內,然後由籌備祭祀的專人在一隻碗內放上一塊已分割並用竹籤穿好的豬肉,並在另一隻碗裡盛滿煮豬肉的湯。
(4)祭祀:下午二點鐘左右,全寨60歲以上的男姓老人全體著民族盛裝前往飛山大王廟,在廟門外列隊站立。作為犧牲的豬頭、三杯清茶和三杯酒這時已被供在廟內神台上,祭師在廟內焚香化紙,念了咒語、祭詞。祭祀前筆者問過祭師有關咒語的內容,祭師表示沒有咒語、祭詞之類,只有“請公用茶”一句話。但祭祀時祭師念了很多,說明祭師不願意在非祭祀的場合念咒語和祭詞。祭祀完畢,炮手鳴了三響鐵炮,放了若干響鞭炮,是為祭祀結束的信號。各家參加祭祀的人們聞信,奔往五組鼓樓,取回各自放好的分別盛有肉塊和肉湯的兩隻碗。
(5)分食祭品:下午,各家各戶以從五組鼓樓帶回的一塊肉、一碗湯為主菜完成晚餐。寨里的所有參與祭祀相關活動的人們則集中在五組鼓樓,以用來祭祀的豬頭、分發剩餘的豬肉和肉湯為主菜,在五組鼓樓里用餐。晚餐結束,標誌著齋戒完成,各家各戶自此可以屠宰、可以開展各種生產活動,可以外出工作、務工或求學。
(6)鼓樓娛樂:當天晚上,除第五組以外的其他組的男姓,集中到各自組的鼓樓,就著白天祭祀時集中到桶里的酒,或吹奏蘆笙,或彈琵琶唱琵琶歌,歡飲達旦。下酒菜為炒熟的豆子,其提供者為鼓樓管理者,以鼓樓火塘里一年中積累下來的灰作為回報,用作肥料。第五組因鼓樓作為全寨祭禮人員的會餐場所,娛樂時間推遲到次日。

薩壇祭祀

薩壇

六爽侗寨下方林中有一薩壇,系一1米5見方、1米高規格的圓錐形石砌堆體,形同黎平縣境內最普通的薩壇。其獨特之處在於其前面豎有一塊無字石碑。

薩壇祭祀

每月初一、十五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每年的三十晚進行簡單的祭祀,大祭則在祭完大王廟後的正月初十日,由全寨的女性為主導、男性參與,祭品為清茶三杯,儀式也較為隆重。
祭祀完畢,全體女性手拉手圍在中心,和著耶歌載歌載舞轉著圈,男性則在外圍吹著蘆笙伴奏,是為哆耶。

飛山神與薩歲神祗職能及神格比較

“飛山大王”保平安,村寨安全,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薩瑪天歲”則保人丁興旺,紡紗織布。
根據祭祀活動的頻度、隆重程度及祭祀時的祈求內容進行對比分析,飛山神是六爽侗寨全體村民信仰的主要神祗,融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於一體,相關祭祀活動是六爽侗家人的主要精神生活。“飛山神”的神格明顯高於“薩瑪天歲”,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公主外,奶主內”。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