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起義中的葉挺將軍

八一起義中的葉挺將軍

《八一起義中的葉挺將軍》是2007年7月1日中共黨史出版的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八一起義中的葉挺將軍
  • ISBN:9787801997616, 7801997611
  • 頁數:174
  •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葉挺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將,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將軍偉大的一生,可歌可頌的事跡很多,本書選取葉挺將軍北伐和南昌起義為切入點,蒐集史料,講述將軍偉大的革命事業。

媒體推薦

導語
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八一南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以革命的武裝鬥爭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所打響的第一槍,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進行革命武裝鬥爭的新的嘗試。在這場鬥爭中,葉挺作為起義部隊的主要領導者、指揮者之一,在起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書是根據葉挺將軍北伐和南昌起義的史料事跡撰寫的。
前言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和廖金龍同志大學畢業後,一起分配到葉挺將軍的故鄉——廣東省惠州市惠陽縣工作。我在將軍的故鄉一乾就是四十餘年(包括在惠州市下作的時間),而廖金龍同志後來因家庭原因調回梅州工作,並長期從事黨史和地方志的研究,成果斐然。最近,他邀我一起編著關於葉挺將軍的書,我欣然應允。考慮到將軍偉大的一生,可歌可頌的事跡很多,寫《全傳》大浩繁,故我們選取葉挺將軍北伐和南昌起義為切入點,蒐集史料開始了我們的編著工作。從而成就了這本小冊子《八一起義中的葉挺將軍》。
葉挺(1896-1946),原名為詢,國小畢業時改名挺,字希夷,號西平。
出生於清代歸善縣秋溪鄉(今廣東惠陽秋長周田村)會水樓一貧苦農家。幼年甚愛讀《前後出師表》,文天祥的《正氣歌》、西漢《蘇武致李陵書》以及秋瑾、趙聲等人的詩,常“感動至涕零”。13歲時手抄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以及《民報》等進行學習。葉挺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將,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1912年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國小,後循序以優等生資格升人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1918年底畢業後,當時盤踞廣東的桂系軍閥欲委任他為惠陽縣縣長,葉挺堅辭不就,表示 “決不當吸人民血汗的官僚!”。1919年,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參加援閩粵軍,任第一支隊參謀、工兵營副營長,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1922年6月,陳炯明部在廣州發動叛變、炮轟總統府時,葉挺率部激戰一晝夜,打退叛軍多次進攻,護衛孫夫人宋慶齡脫險轉移,受到孫中山的特別嘉獎。8月,孫中山離粵赴滬,葉挺避居香港待命。年底,與鄧演達、張發奎等到西江沿線策動部分粵軍反正,與桂軍組成討陳聯軍,並於1923年1月收復廣州。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設立大元帥府,葉挺先後任憲兵司令部參謀長兼第一營營長,粵軍第一師三團三營營長。他目睹社會動亂和政治黑暗,對國民黨深感失望,開始認真閱讀共產黨主辦的《前鋒》、《嚮導》和《新青年》等雜誌,接受社會主義思想。1924年秋,經孫中lu同意,並得到廖仲愷、鄧演達支持幫助,辭去軍隊職務,赴蘇聯留學,在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先後加入中國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為共產主義戰鬥的生涯。
1925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參謀處處長、第三十四團團長。不久,擔任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1926年率獨立團為北伐先鋒,直搗湘鄂,在汀泗驕、賀勝橋和武昌等重大戰役中,屢建赫赫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1927年3 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兼二十四師師長,兼管武昌衛戍。同年8月1日,參加領導南昌起義,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是年12月,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任軍事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工農紅軍總司令。起義失敗後,於1928年去蘇聯,受到當時中共黨內“左”傾領導者和共產國際領導人的冷落和錯誤的指責,後離開蘇聯,脫離黨組織,到歐洲流亡十年,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回國。
1937年9月,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領新四軍挺進華東敵後,轉戰大江南北,先後創建了蘇南、蘇北、皖東、皖中、皖東北、豫皖蘇、淮海等敵後抗日根據地,殲滅大量日偽軍。
毛澤東讚譽他“領導抗敵,卓著勳勞”。1940年兼任華中八路軍、新四軍總指揮部總指揮。葉挺率領的新四軍完全接受共產黨的領導,而不聽蔣介石的旨意,因此處處受到國民黨頑固派的限制和壓迫,並不斷挑起軍事磨擦。但均被新四軍擊退。
1941年1月,蔣介石調動國民黨軍隊8萬多人,對奉命北移的新四軍 9000餘人發動突然襲擊,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葉挺率部英勇抗擊,奮戰7晝夜,因寡不敵眾,糧盡彈絕,除2000餘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在面對絕境之時,葉挺致電中共中央,表示要“打到最後一人一槍”,決心為革命犧牲。後根據黨組織指示,下山與顧祝同談判,結果被強行扣押。1月17日蔣介石誣告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其番號,要將葉挺交付“軍事法庭審判”。先後被囚禁於上饒、重慶、恩施、桂林等地,度過了5年零2個月的囚禁生活。其身陷囹圖,仍繼續跟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頑強鬥爭。當顧祝同轉達蔣介石的旨意說,葉挺只要肯發表一個聲明,說明事變責任不在國民黨政府而在中共,便可以恢復自由,還可委任為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葉挺拍案恕斥國民黨頑固派道,你們做出襲擊抗日部隊這種使親痛仇快的事,還要共產黨負責,“怎么說得出口?”要求蔣介石趕快對他“公開審判”,以求將事實真相公諸全國。他表示,“只要全國人民了解我葉挺,那么要殺要留皆由你們”。國民黨頑固派見無計可施,只好將葉挺長期囚禁在監獄裡面。葉挺在囚室牆上寫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10個大字。1942年初,被押到重慶。陳誠、蔣介石先後出面以高宮厚祿相誘,葉挺則橫眉冷對,嚴詞拒絕。11月21日葉挺在重慶渣滓洞寫下著名的《囚歌》:“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軀體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抗戰勝利後,經中共中央多次交涉,葉挺於1946年3月4日始獲釋,次日,即致電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人中國共產黨。7日,中共中央復電批准為黨員。同年4月8日,奉命赴延安參加中央整軍會議,由重慶赴延安途中,因飛機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難,時年五十歲。
空難發生後,在延安和國內許多地方都舉行沉痛的悼念活動。延安、重慶兩地同時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寫了“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的輓詞。周恩來在悼念文章中講到葉挺功績時說:“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
葉挺的遺體葬於延安“四八”烈士陵園。
我與廖金龍同志願以這本書祭奠葉挺將軍的在天之靈,以及告慰將軍故鄉的父老鄉親。
忝為序。
2007年6月18日於惠州

目錄

第一章 奉命北伐
第一節 先遣人湘初振聲威
第二節 攻占長沙平江直搗汀賀
第三節 血戰武昌飲馬長江
第二章 斥汪討蔣
第一節 面對蔣汪逆流
第二節 追剿夏斗寅、何鍵叛亂
第三章 舉義南昌
第一節 偉大的決策
第二節 風雲際會南昌城
第三節 八一槍聲
第四章 轉戰江閩
第一節 依計南征臨川整訓
第二節 首戰壬田惡戰會昌
第二節 從瑞金到汀州、上杭
第五章 激戰粵東
第一節 次第占領大埔三河和潮汕
第二節 激戰湯坑、山湖失利
第六章 撤往香港
第一節 流沙會議的決定
第二節 撤向香港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書刊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