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世界大戰:西方的沒落

兩次世界大戰:西方的沒落

《兩次世界大戰:西方的沒落》是2011年1月1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R.R.帕爾默、喬·科爾頓、勞埃德·克萊默。

基本介紹

  • 書名:兩次世界大戰:西方的沒落
  • 頁數:232頁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兩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
開本: 16
ISBN: 9787510023187, 7510023181
條形碼: 9787510023187
尺寸: 22.8 x 16.4 x 1.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R.R.帕爾默,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先後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大學和耶魯大學。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1970),1990年被義大利林琴科學院授予費爾特里內利獎。除本書外,另著有《18世紀法國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國與歐洲的政治史》(1959)等。
喬·科爾頓,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1950-1989年任教於杜克大學歷史系。
勞埃德· 克萊默,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北卡羅萊納大學歷史系教授。

內容簡介

帕爾默等人所著的《現代世界史》初版於1950年,廣受好評。其銷量在同類作品中始終名列前茅。它上溯歐洲古典時代,下及21世紀初,娓娓道來西歐如何在數百年里逐漸興起,創造出一個輻射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諸方面的世界體系。該書視野宏大,內容廣博,論述細密,見解深刻睿智,展示出歷史的奧妙與魅力所在。《兩次世界大戰:西方的沒落?》講述從20世紀初到1945年間的世界歷史。兩次規模空前的世界大戰,使得歐洲的相對實力衰落,歐洲之外的美國和蘇聯崛起。

目錄

序一 用“現代化”的視角解讀現代世界史
序二 現代世界史的標準著作
序三 歷史教科書的黃金標本
大事年表
第1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1.國際上的無政府狀態
兩個敵對聯盟:三國同盟對三國協約
摩洛哥和巴爾幹半島各國的危機
塞拉耶佛危機與大戰的爆發
2.武裝對峙
地面戰爭,1914-1916年
海戰
外交策略與秘密協定
3.俄國的崩潰與美國的干涉
俄國退出戰爭:革命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
美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的最後階段
4.奧地利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崩潰
5.大戰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影響:政府調節經濟
通貨膨脹,工業變革,思想控制
文化悲觀主義
6.巴黎和會,1919年
“十四點”與凡爾賽條約
巴黎和會決議的意義
第2章 俄國革命和蘇聯
7.背景
1881年以後的俄國:反動和進步
革命政黨的出現
社會民主黨的分裂: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
8.1905年革命
背景和革命事件
1905年革命的成果:杜馬
斯托雷平的改革
9.1917年革命
沙皇專制的結束:1917年三月革命
1917年11月布爾什維克革命
新政權:內戰,1918-1922年
10.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政府:多民族和聯邦制
政府:黨和國家
新經濟政策,1921-1927年
革命後社會和文化的變化
史達林和托洛茨基
11.史達林:第一個五年計畫和清洗
計畫經濟
農業集體化
工業的發展
五年計畫的社會代價和社會成果
20世紀30年代的清洗審判
12.共產主義的國際影響,1919-1939年
背景:社會主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國際的成立
第3章 第-次世界大戰後的民主政治、反帝國主義以及經濟危機
13.1919年以後民主政治的進展
民主政治和社會民主的實現
中歐和中東歐的新國家
東歐的經濟問題:土地改革
14.德意志共和國和洛迦諾精神
德國民主政體和凡爾賽
賠款、德國1923年的通貨膨脹和恢復
洛迦諾精神
15.亞洲的反帝運動
亞洲的憤懣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革命
土耳其和波斯的革命
印度的民族運動:甘地和尼赫魯
中國革命:三民主義
中國: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
日本:軍國主義和侵略
16.大蕭條:世界經濟的崩潰
20世紀20年代的繁榮及其弱點
1929年的崩潰和經濟危機的蔓延
對危機的政治和經濟反應
對危機的文化反應
第4章 20世紀30年代的民主與獨裁
17.美國:蕭條和新政
18.英法民主政體的試驗和調整
英國政治生活:20世紀20年代和蕭條
英國和大英國協:帝國的關係
法國:20世紀20年代和蕭條的到來
蕭條引起的動盪不安和人民陣線
人民陣線及其後
西歐和蕭條
19.義大利法西斯主義
墨索里尼和法西斯的奪權
法西斯國家
20.極權主義:德意志第三帝國
阿道夫?希特勒的興起
納粹國家
極權主義:起因和後果
專政政體的擴展
第2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21.民主國家的弱點:戰爭又起
西方國家的和平主義與不團結
納粹的進攻和法西斯侵略
西班牙內戰,1936-1939年
綏靖政策的頂點:慕尼黑危機
綏靖政策的終結
22.軸心國家勝利的時期2
納粹歐洲,1939-194()年:波蘭和法國的淪陷
英國的戰鬥和美國的援助
納粹進犯蘇聯:蘇聯前線,1941-1942年
令同盟國沮喪的1942年:蘇聯、北非和太平洋
23.西方和蘇聯的勝利
計畫與準備,1942-1943年
形勢的轉變,1942-1943年:史達林格勒、北非、西西里
同盟國在歐洲的攻勢,1944-1945年
大屠殺
太平洋戰爭的最後階段:1944-1945年
24.和平的基礎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