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屆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

巴山起舞,渠水歡歌。昨日,主題為“和諧大舞台·幸福新農村”的全國首屆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開幕式暨首場文藝演出在達州市宣漢縣君塘鎮洋烈新村舉行。北京山東四川廣東河南重慶等全國20餘個省市遴選的反映新農村建設的優秀文藝節目集中展演,為全國人民奉獻了一場魅力獨特的文化藝術盛宴。副省長黃彥蓉、達州市委書記焦偉俠、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常克仁等出席開幕式。黃彥蓉宣布展演活動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首屆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
  • 節日起源:中國民眾文化學會,四川省文化廳,達州市委、市政府倡導並主辦
  • 舉辦地點:達州市宣漢縣君塘鎮洋烈新村
  • 主題:和諧大舞台·幸福新農村
展演開幕,展演閉幕,

展演開幕

據悉,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大型文化活動是由中國民眾文化學會,四川省文化廳,達州市委、市政府倡導並主辦。活動將突出“離鄉土最近才有生命力、離農民最近才有親和力、離農村最近才有感染力”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集中展現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新業績、新成就、新氣象,廣泛採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全新的藝術形式生動演繹新農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由山水實景文藝演出、廣場民眾文化活動、優秀劇目集中演展、全國農民攝影大展、新農村題材電影展映、新農村題材圖書展銷和達州市民族民間文化展示暨特色農產品展覽7大板塊精心構成。節目形式多彩斑斕,有聲樂、舞蹈、戲曲、小品、器樂、情景劇等。活動融合了時代主旋律、原生態雛形、現代流行、地域風情等多種文化元素,並充分運用各種高新技術,烘托渲染展演氛圍,高水平打造展演活動。活動還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幾十家新聞媒體的關注。
在昨日的開幕式文藝演出上,達州市的《乖么妹》、山東招遠的《走進新農村》、貴州黔東南的《反排木鼓舞》、山西運城絳州的《黃河船夫》、東北劉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轉《雙回門》等節目,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焦偉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大型文化活動,是乘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四川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召開的東風,專門為農民朋友精心打造、歌頌農民自己的藝術盛會,目的在於把中央和省委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精神與達州實際相結合,堅定不移地實施特色文化建設工程,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達州特點的文化發展新路子。通過活動,謳歌農民的幸福生活,讚頌農民的幸福創造,激發農民的幸福追求。
據了解,達州將以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活動為契機,按照“舉旗正名、聚焦成名、聯手揚名、制度保名”的思路,通過辦活動帶動展演基地建設,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將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辦成具有中國特色、四川風格、達州風采的文化盛會。
此次活動為期三天,還將深入到大竹縣、宣漢縣、達縣、通川區等地。本報將持續報導此次活動。

展演閉幕

巴山起舞,渠水歡歌。由四川省文化廳、中共達州市委、達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於11月20日在四川省達州市圓滿落幕。為期三天的展演活動以“和諧大舞台·幸福新農村”為主題,堅持“離鄉土最近才有生命力,離農民最近才有親和力,離農村最近才有感染力”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集中展現新農村建設的新成就,展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新氣象。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院團文藝與民眾文化交相輝映,廣場展示與劇場演出各具情態,城市潮流與鄉村淳樸深度融合,是專門為農民朋友精心打造的藝術盛會,真正實現了“請農民進城”、“農民演給農民看,農民愛看農民演”。整個展演活動由山水實景文藝演出、“歡樂鄉村行”廣場民眾文化活動、“巴風蜀韻”優秀劇目展演、“金秋書香”新農村題材圖書展銷周、“新生活·新風貌”新農村題材電影展映、“三農風采”全國農民攝影大展、達州市民族民間文化展示暨特色農產品展覽等7大版塊精心構成。包括開、閉幕式在內的四場山水實景文藝演出,聚集了來自北京、山東、四川、陝西、廣西、河南、河北、湖南、雲南、貴州、吉林、新疆、安徽、黑龍江、內蒙、重慶、天津、遼寧、福建、山西等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700餘名文藝工作者同台獻藝。廣西桂林的瑤族舞蹈《嚀囉哪嘞》,四川達州的說唱舞蹈《巴山茶韻》,貴州黔東南的《反排木鼓舞》、雲南紅河州的《打穀場上》,內蒙古的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以藝術的語言抒寫了當代農民的幸福生活,以藝術的手法描繪了現代農村的驚天巨變,以藝術的筆墨暢想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生活。經評審,鼓樂演奏《黃河船夫》、天津快板《誇誇咱們家》和四川荷葉《大棚歌飛》等29個節目榮獲“金土地獎——最佳演出獎”,山西省民眾藝術館、福建省泉州市文化館等26個演出團體榮獲“金土地獎——優秀組織獎”。展演期間,還在達州市7個縣(市、區)舉行了10場廣場民眾文化演出;舉辦了音樂舞蹈史詩《巴山魂》、大型巴蜀歌舞《大美四川》及曲藝專場等3場優秀劇目展演;組織了300多個知名出版社、600餘個品種的圖書展銷,共銷售圖書10萬冊,銷售金額60萬元,讓利讀者近10萬元;電影展映啟動儀式在“中國紅色第一街”——達縣石橋列寧街放映了達州本土紅色題材電影《紅色戀曲1933》,同時依託全市各級電影放映隊,在全市310個鄉鎮和部分城市廣場展映新農村題材電影950餘場;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7個,展覽展銷特色農產品40餘種,惠及農民民眾600萬人次。
達州區位優越,交通暢達,被川渝鄂陝四省(市)相擁,是秦巴地區的中心和腹地,北靠秦嶺、大巴山,南有華鎣山,轄7縣(市、區),幅員1.66萬平方公里,人口680萬。達州是川東門戶、巴蜀明珠,是溝通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橋樑,是通江達海的大通道。達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4000年前巴人開疆拓土,始建古巴國,羅家壩遺址、賨人國都、城壩遺址、漢闕之鄉、開江牌坊聞名遐邇,元稹等六相的歷史故事全國傳頌,三匯彩亭會、劉氏竹編工藝、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達州紅色文化厚重,作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入了中國革命史,徐向前等300多位將帥在達州浴血奮戰,走出了王維舟、張愛萍、魏傳統等50多位達州籍將軍。近年來,達州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大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度打造以“巴山作家群”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品牌形象,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取得了雙豐收。十一五期間,全市建成了18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957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創建了2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年均“送文化下鄉”220餘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3萬餘場。正是達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卓有成效的文化建設,為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落地達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