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

全人

全人,指人格、道德和學行等各方面毫無瑕疵的人;四肢健全的人;保全人民。見明 陳繼儒《讀書鏡》卷三:“ 羅豫章曰:‘朝廷大奸不可容,朋友小過不可不容。若容大奸,必亂天下;不容小過,則無全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人
  • 外文名:saint
  • 拼音:quán rén
  • 注音:ㄑㄨㄢˊ ㄖㄣˊ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解釋

1. [perfect person]∶聖人;完人。
2. [able-bodied person]∶具有完全肢體的人。

引證解釋

1. 指善於契合天然而又應合人為的全德之人。
《莊子·庚桑楚》:“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成玄英疏:“全人,神人也。夫巧合天然,善能晦跡,澤及萬世而日用不知者,其神人之謂乎!”
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強,此之謂全人。”
2. 指完美的人。
《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殊不知凡為女子,必須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四者兼備,才算得個全人。” 朱光潛《談美感教育》:“理想的教育是讓天性中所有的潛蓄力量都得儘量發揮,所有的本能都得平均調和發展,以造成一個全人。”
3. 肢體齊全的人。
南朝 梁沉約《與徐勉書》:“外觀旁覽,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綜攝,常須過自束持,方可僶俛;解衣一臥,支體不復相關。”
4. 指整個人、整個面貌。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
5. 保全人的身體和生命。
荀悅《漢紀·成帝紀》:“今之除肉刑者本欲以全人也。今去髠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其本意矣。”亦指保全百姓。《後漢書·郅惲傳》:“昔伊尹自鬻輔商,立功全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