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師範大學法政學院

內蒙古師範大學法政學院

內蒙古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成立於2006年,其前身為馬列主義理論教研室,正式建繫於1959年9月,稱為政治教育系。1962年9月,政教系與歷史系合併成政史系,1979年9月又分成政教和歷史兩個系。1995年,政教系更名為政治經濟系。2006年9月,政經系分為法政學院和經濟學院。

基本介紹

學科建設,科研工作,師資隊伍,黨政建設,

學科建設

(一)本專科專業建設
學院現設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行政管理和政治學與行政學四個本科專業。
1.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其前身為政治教育專業,1959年開始招生,主幹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倫理學、政治學、法學、普通邏輯學、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政治與國際關係、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
2.法學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現已招收8期本科生;2006年開始招收蒙語授課班,除2010年停招一年外,至今共招收了5期蒙語授課班。主幹課程有: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商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和智慧財產權法。
3.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從2007年開始招生,2007-2010年間該專業掛靠在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招生;2011年開始學校調整為法政學院所屬專業,故2011年開始在學院招收本科生。現已招收5期學生,其中招收蒙語授課班兩期。主幹課程有:政治學、行政學、中國政治制度史、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制度、中國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中社會政治分析、比較政黨制度、公共政策概論、市政學、行政法學、人事行政學、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學。
4.行政管理專業。從2007年開始招生,現已招收5期本科生。主幹課程有:政治學、行政學、行政管理學、中國政治制度史、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比較政治制度、法學、人事行政學、地方政府學、市政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信息管理學和管理心理學。
(二)碩士學位點建設
在我院擁有的8個二級學科中,除了宗教學掛靠在社會學民俗學學院招生外,其餘學科均掛靠在我院招生。2005年以來,除美學外,其他二級學科共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199名。
1.哲學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1986年獲準建立;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比較研究和管理哲學研究研究方向,指導教師烏峰、孟慶國、孟根其其格,其中教授2名,學位點主任為烏峰。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38名,在讀研究生17名。
中國哲學:2005年獲準建立;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蒙古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研究、蒙古族宗教哲學研究和中國哲學史研究方向,指導教師包勇、扎拉嘎,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包勇。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14名,在讀研究生11名。
西方哲學:2005年獲準建立;下設西方哲學史研究、現代西方哲學研究方向,指導教師包勇,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包勇。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2名。
邏輯學:2000年獲準建立;下設形式邏輯及其套用研究、中國邏輯史蒙古族因明學研究、邏輯方法研究和邏輯思維研究方向,指導教師3名,其中教授3名,學位點主任為圖.烏力吉。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25名,在讀研究生14名。
倫理學:2005年獲準建立;下設倫理學理論研究、中西倫理學史研究、套用倫理學研究和中國少數民族倫理研究方向,指導教師2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薩.巴特爾。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9名,在讀研究生8名。
宗教學:2005年獲準建立;下設蒙古宗教文化和蒙古宗教文獻研究方向,指導教師1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巴.孟和。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30名,在讀研究生10名。
科學技術哲學:2005年獲準建立;下設自然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和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方向,生導師1名,其中教授1名,學科點主任馬桂英,2005年以來培養研究生16名,在讀書研究生5名。
2.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一級學科授予權點:
在我院擁有的在6個二級學科中除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掛靠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招生外,其餘學科均掛靠在我院招生。2005年以來,這些二級學科共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12名。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06年獲準建立;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建設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研究方向,指導教師6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哈斯塔娜。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36名,在讀研究生22名。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2006年獲準建立;下設列寧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和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研究方向,指導教師1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賀瑞。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9名,在讀研究生9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2006年獲準建立;下設馬克思主義與”五四”以來中國政治思想史、馬克思主義與黨建理論研究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指導教師6名,其中教授2名,學位點主任為阿明布和。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11名,在讀研究生13名。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獲準建立;下設國外馬克思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及實踐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與蘇東問題研究和國外馬克思主義流派研究方向,指導教師2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劉淑梅。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4名,在讀研究生6名。
思想政治教育:1994年獲準建立;下設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研究方向,指導教師9名,其中教授6名,學位點主任陳江。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50名,在讀研究生39名。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2009年獲準建立;下設內蒙古近現代人物思想研究、內蒙古近現代社會問題研究和近現代中外關係研究方向,指導教師2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若華。2010年開始招生,目前在讀研究生13名。
3.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碩士二級學科授予權點:這是在政治學下設二級學科之一,是我院目前為止在該一級學科領域獲得的唯一個碩士授予權點。2005年以來,該專業共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16名。2006年獲準建立;下設列寧晚年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資本主義研究和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民族地區研究方向,指導教師2名,其中教授1名,學位點主任為吳海山。2005年以來培養碩士生7名,在讀研究生13名。
4.此外,學院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領域獲得了教育碩士授予權,學科教學(思政)就是學院在該領域所獲得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授予權點。2005.年以來,學院共招收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156名。
(三) 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研究
1.教學研究立項。2005年以來,學院獲準的國家教育部教學研究項目有:特木爾寶力道的“'蒙古-衛拉特法典'研究”(2006年);董軍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深化的若干理論問題研究”( 2010年);吳海山的“20世紀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反危機理論與政策研究”( 2010年);李春暉的“內蒙古自治區'三少'民族教育特色研究”( 2011年);雲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民族地區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 2011年);李春暉的“內蒙古自治區三少民族教育特色創新與文化傳承研究”( 2011年)。
2.教學研究成果。2006年,阿明布和等人的教學研究成果“毛澤東思想概論”,獲得了自治區精品課程;2010年,陳江等人撰寫的《新形勢下蒙古語授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書,獲自治區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一等獎。
(四)教材建設
根據學院蒙語授課班的教學實際需要,2005以來加大了本科教學配套教材建設工作力度,先後編譯、編寫出版了用於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學專業蒙語授課班的教材:圖·烏力吉的《邏輯學導論》、烏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薩·巴特爾的《倫理學》、包勇的《西方哲學史》、賈春雨的《政治學》、吉木彥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特木爾寶力道的《法學概論》、包斯琴的《刑事訴訟法學》等,其中,有2部教材獲自治區民族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
(五)資料室建設
2005年以來,學院逐年增加投入力度用於資料室建設,年均支出3萬多元購置圖書、報刊、資料;至2011年12月,資料室藏書達12000冊,年均訂閱報刊93種。

科研工作

(一)科研機構
2009年,學院獲準建設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即內蒙古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現任基地主任為陳江教授。
1.蒙古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研究所。該所成立於1981年。首任所長為格·孟和教授,次任所長為圖·烏力吉教授,現任所長為烏峰教授。該研究所的重點研究領域和主攻方向為蒙古族生態哲學、早起思維、政治法律思想。研究所成員有圖·烏力吉、包勇、特木爾寶力道、扎拉嘎、鋼特木爾、包桂芹、王哲。2005年以來主持各級科研項目3項,獲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1項。
2.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該所成立於2007年。首任所長為阿明布和教授,現任所長為董軍民副教授。該研究所的重點研究領域和主攻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相互關係、當代多樣化社會思潮與民族地區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和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研究。研究所成員有阿明布和、陳江、賀瑞、李英芬、劉淑梅、吳海山、李春輝、李貴忠、黃岩、雲莉、阿榮、劉愛華、吉木彥、吳圖雅、齊玉梅、朝格圖等。2005年以來主持各級科研項目8項,或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2項、三等獎6項。
3.倫理學與少數民族倫理研究所。該所成立於2011年。現任所長為斯仁教授。該研究所的重點研究領域和主攻方向為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倫理,尤其是蒙古族傳統倫理文化及其理解、解釋和套用問題。研究所成員有薩·巴特爾、張金蘭、烏曉曄。2005年以來主持各級科研項目5項,或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二)科研項目與成果
2005年以來,學院教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有:烏峰教授的“內蒙古草原生態恢復與重建的實踐理念研究”(2005年);陳江教授的“新形勢下內蒙古蒙古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年);特木爾寶力道副教授的“蒙古習慣法文化與牧區經濟市場化、法制化問題研究”(2007年);薩·巴特爾教授的“蒙古族‘神話’及其生命哲學的教化精神研究”(2011年)。學院教師主持的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有:圖·烏力吉教授的“蒙古族遊牧文化與生態觀研究”(2006年);賀瑞教授的“當代內蒙古地區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2006年);吳海山副教授的“烏蘭夫牧區工作思想研究”(2010年);薩·巴特爾教授的“《蒙古秘史》的德性與教化思想研究”(2010年);董軍明副教授的“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深化的若干理論問題研究”( 2010年)。學院教師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科學基金項目有:特木爾寶力道副教授的“《蒙古——衛拉特法典》研究”(2007年);吳海山副教授的“20世紀以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反危機理論與政策研究”(2010年);董軍明副教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需要深化的若干理論問題研究”( 2010年);李春暉副教授的“內蒙古自治區‘三少’民族教育特色研究”和“內蒙古自治區三少民族教育特色創新與文化傳承研究”(2011年);雲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民族地區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2011年)。2005年以來,學院公開出版的學術專著有14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有8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約有31篇。此外,包和平教授專著《工程的社會研究——三門峽工程的爭論與解決》獲自治區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一等獎。
在對外交流方面,陳江、圖·烏力吉、劉淑梅、特木爾寶力道等教師在美國、瑞典、加拿大、蒙古國、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進行過廣泛的學術交流。此外,圖·烏力吉教授還參與了日本東京大學“馬的氣質遺傳子的研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蒙古遊牧文化哲學研究”等課題的部分研究工作。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46個人,其中專職教師41人,行政或教輔職工5人。在編專職教師4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講師13人。在專職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為13人,約占學院專職教師總數的30.17%。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人數為23人,約占學院專職教師總數的56.09%。學院50-59歲的專職教師有6人,40-49歲的專職教師有13人,30-39歲的專職教師有14人,20-29歲的專職教師有8人,另外還有6名行政人員。女教師有27名。少數民族教師有25人,其中蒙古族教教師有25人,能使用蒙、漢兩種語言授課的教師有17人。
學院現有教工黨員32名,學生黨員264名。2011年,學院對黨支部進行了改組,除了組建3個教工支部外,還成立了法學系、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3個學生支部。改組後的各支部工作分工更加明確,各支部的檔案管理得到了明顯加強。學院黨校組織培訓入黨積極分子484人。2008年,中共內蒙古師範大學委員會授予學院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黨政建設

學院團總支、學生工作辦公室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在服務和服從學院和學校總體工作的前提下,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時代發展變化及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創造性地展開了一系列培養大學生能力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學生二、三課堂為主戰場,以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內容為核心,在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凝聚人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2005年以來,學院學生工作先後獲得了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年度學生工作先進集體(2006-2007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學位點等榮譽(2010年)等多項榮譽和獎勵,並且多名學生在國家、自治區以及校級各類表彰中獲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