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項國

党項國是宋朝時期西北政權,初臣服於中原政權,公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稱“兀卒”(青天子),立國號為“大夏”。後被蒙古所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党項國
  • 外文名:The tangut countries
  • 李繼遷:982年—1004年
  • 李元昊 :1032年—1038年
首領世系,王國簡介,興起,

首領世系

拓跋寧叢 585年—?年
拓跋赤辭 634年—?年
拓跋思太
拓跋守寂(為西平王)
拓跋朝光
拓跋戎德
拓跋乞梅
拓跋乾暉 ?年—881年
(稱夏國公,大唐定難節度使)
李思恭 881年—895年
李思諫 895年—908年
李仁祐 908年
李彝昌 908年—909年
李仁福 909年—933年
李彝超(朔方王) 933年—935年
李彝殷 935年—967年
李光睿(為西平王) 967年—978年
李繼筠 978年—980年
李繼捧(趙保忠) 980年—982年
李繼遷(趙保吉) 982年—1004年
李德明 1004年—1032年
李元昊 1032年—1038年(1032年繼承父親李德明爵位,仍稱藩於宋,1038年才脫宋自立為皇帝)

王國簡介

在唐朝貞觀初年,拓跋赤辭歸降於唐朝,唐太宗賜其姓李,設定靜邊等州以處之。之後析居夏州的以平夏部為號。唐朝末年,党項是唐朝下屬的內部臣民,拓跋思恭鎮守夏州,管理銀、夏、綏、宥、靜五州地,因為討伐黃巢有功,再次被賜姓李。
歷經五代,党項始終與中央王朝維持著臣屬的關係。宋太宗時期,李繼捧攜家屬赴東京,向宋朝獻出銀、夏、綏、宥、靜等州。
西夏國是以陝、甘、寧、青一帶的党項羌族為主體,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內組建的國家。党項羌族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部,以拓跋部最強,起群首領導作用。後因受吐蕃不斷的侵犯和騷擾,遂向唐朝政府申請內遷於陝西、寧夏一帶。
宋仁宗趙禎天聖九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太平十一年,公元1031年),夏國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繼位,號夏景宗。公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稱“兀卒”(青天子),立國號為“大夏”。因在宋朝之西,宋人稱其為“西夏國”。初立的大夏國紀年為夏景宗顯道元年。

興起

從宋太平興國七年開始,党項在首領李繼遷的領導下經過了20餘年的開拓征戰,占據靈州之後,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後來又經過了李德明(繼遷之子)與宋、遼30年的和平相處,休養生息,以及德明與吐蕃回鶻的征戰,向西擴張,遂奠定了李元昊建立西夏國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