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輪狀病毒感染

兔輪狀病毒感染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以嚴重腹瀉為特徵的仔兔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玻 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消化道。臨床症狀主要出現於2~6周齡仔兔,尤以4~6周齡仔兔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兔常呈隱性感染而帶毒。新發病群往往呈爆發,被感染群將很難根除。本病毒往往在兔群中長期存在,當氣候劇變,飼養管理不當,幼兔群抵抗力降低時發玻

基本介紹

  • 別稱:兔輪狀病毒感染
  • 多發群體:仔兔
  • 常見症狀:體溫升高,精神不振
  • 潛伏期:18~96小時
症狀,病變,診斷,防治,

症狀

潛伏期18~96小時,病兔體溫升高,精神不振,主要症狀是嚴重腹瀉,排半流質或水樣稀便,呈棕色、灰白色或淺綠色,並含黏液或血液;肛門周圍及後肢被毛被糞便污染;病兔迅速脫水、消瘦,多於下痢後2~4天死亡,死亡率可達40%。

病變

主要在腸道,可見小腸充血,膨脹,腸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結腸淤血,盲腸擴張,內含大量液體等非特徵性病變,其他臟器無明顯病變。

診斷

依據症狀與病變以及流行特點只能做出腸道傳染病的判斷,無法與其他腸道傳染病相區分。確診需分離鑑定病毒。

防治

本病尚無有效疫苗可用,亦無好的治療方法。主要應加強斷奶前後仔兔的飼養管理,用含高效價的輪狀病毒抗體的初乳或高免血清飼餵幼兔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建立嚴格的獸醫衛生制度,做好平時的消毒工作,巴氏滅菌法、75%酒精、3.7%甲醛、16.4%有效氯等均可殺滅本病毒。碘酊、煤酚皂、0.5%游離氯消毒效果不好。一旦發病,及時隔離病兔,並試用口服補液鹽和治療下痢的中草藥方劑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