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一種與發育異常和遺傳有關的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先心病的介入治療是經皮穿刺外周血管,在X線透視引導和超聲心動圖的輔助下,將導管推送至心臟病變的相應部位進行治療的方法。根據病變的治療類型分類,包括球囊擴張術(適用於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狹窄、肺動脈瓣狹窄等)和經導管封堵術(適用於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 適應症:狹窄性先心病、先天性心瓣膜病等
  • 禁忌症:解剖結構不適合做介入治療者等
麻醉方式和術前準備,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方法,術後併發症,

麻醉方式和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手術前準備
(1)術前應完善血、尿常規,血型、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肝、腎功能及心電圖、X線胸片、超聲心動圖檢查、CT等檢查。
(2)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治療的目的及必要性,並解釋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消除患者顧慮,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3)術前禁食4小時。
(4)建立靜脈通道,以便於搶救用藥。
(5)手術穿刺部位備皮,並做碘過敏試驗。

適應證

1.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
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卵圓孔未閉、冠狀動脈瘺、肺動靜脈瘺等。
2.狹窄性先心病
如主動脈狹窄、肺動脈分支發育不良或狹窄。
3.外科手術後遺留的病理畸形
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外科修補術後的殘餘分流等。
4.先天性心瓣膜病
如主動脈瓣膜狹窄、二尖瓣關閉不全、三尖瓣閉鎖及肺動脈瓣膜狹窄和反流等。
5.其他
需介入和外科治療相結合的複雜心臟病理畸形。

禁忌證

1.解剖結構不適合做介入治療者。
2.有心內膜炎及出血性疾病者。
3.嚴重的肺動脈高壓致右向左分流。
4.機體處於高凝狀態者。
5.合併明顯的肝腎功能異常者。
6.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

操作方法

1.球囊擴張術
主要套用於先天性心臟瓣膜或血管狹窄的先天性心臟的治療。
(1)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一般經股靜脈為手術入路,將心導管送入至狹窄的心臟瓣膜或血管處。行心腔或血管造影,明確先天性心臟瓣膜或血管狹窄的形態和位置。
(2)將交換導絲送入,移除心導管及鞘管,並將球囊擴張導管送入。
(3)手動增加球囊擴張的壓力,微調球囊位置擴張3~4次,以保證狹窄部位的充分擴張,擴張時間應儘可能的短。
(4)擴張結束後,球囊排氣撤出。
(5)更換為心導管行心腔或血管造影,判斷球囊擴張的效果。必要時,可重複造影。
2.經導管封堵術
(1)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一般經股靜脈為手術入路,將心導管送入至先心病畸形(如缺損或未閉)部位。
(2)將交換導絲送入,移除心導管及鞘管。
(3)100U/kg肝素進行全身肝素化。
(4)經交換導絲建立輸送系統,將合適的封堵器沿交換導絲送至心臟病畸形的部位,撤除導管和交換導絲,釋放封堵器,撤除輸送鞘管。
(5)重複造影或超聲心動檢查,查看封堵器的位置、形態及夾閉各邊緣的情況,檢查有無殘餘分流及瓣膜有無啟閉異常。確認無誤後旋轉輸送鋼絲,完成封堵器的最終釋放。

術後併發症

包括血栓栓塞、穿刺部位的血腫、股動靜脈瘺、心臟壓塞、心律失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