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書省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大汗任用各族的文士為必闍赤,起草文書,並協助大汗和蒙古官員處理各地政務。管理中原事務的必闍赤耶律楚材等人,依照漢地的習慣,便以中書省官銜相稱。忽必烈建國,正式建立中書省總理政務,李璮亂後,殺王文統,以皇子真金真中書令。此後,中書令均由皇太子兼領,成為虛銜。

中書省長官中書令以下,設右、左丞相為實任的宰相。下設平章政事、右左丞、參知政事為副相。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工、刑、兵六部,設尚書、侍郎分理政務。

元朝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由於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地位較前代尤為重要。中書令通常由皇太子擔任。中書省除為決策機構外,還負責直接管轄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區。在腹里地區以外,在全國各地設定有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初為中書省派出機構,掌管所轄地區內的軍政事務,“行中書省”概念其後發展成為省級地方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