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結構

廣義的儲蓄結構是指各種不同儲蓄形式的構成方式及相互關係。

狹義的儲蓄結構是指各種不同性質、不同期限、不同形式的儲蓄存款的構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儲蓄結構
  • 外文名:Savings structure
  • 繁體:儲蓄結構
  • 不同標準劃分:形式結構、所有權結構和期限結構
分類,影響,變化及對策,變化,對策,

分類

儲蓄結構按照不同標準劃分的儲蓄構成。一般可分為形式結構、所有權結構和期限結構。
(1)儲蓄的形式結構:可歸納為實物儲蓄、現金儲蓄、存款儲蓄和股票、債券等資本性儲蓄;
(2)所有權結構(或居民持有者結構):可分為城市居民儲蓄、鄉村居民儲蓄、個體經營者儲蓄等;
(3)期限結構:可分為約定期限儲蓄和不約定期限儲蓄,前者如各項定期存款、各種定期債券,後者如活期存款、浮動期限債券。

影響

1.儲蓄的主要形式有:①存款儲蓄;②證券儲蓄;③購買儲蓄;④持幣儲蓄。各種不同儲蓄形式之間常常相互轉化。由於不同儲蓄形式在風險,收益、流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差別,人們要根據不同儲蓄形式的特點和自己的偏好選擇儲蓄形式,並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變儲蓄形式。合理的儲蓄結構對於穩定貨幣流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我國儲蓄存款就其組織系統來劃分有銀行儲蓄存款和郵政儲蓄存款兩個體系。銀行儲蓄存款主要由下列形式和種類構成:①活期儲蓄存款;②定期儲蓄存款;③華僑(人民幣)定期儲蓄;④其他種類的儲蓄。如定活兩便儲蓄、住房儲蓄等。對儲戶來說選擇何種形式的儲蓄主要取決於存款的目的和存款收益的大小。因此儲蓄存款構成受利率結構的調節,利率結構是影響儲蓄結構的主要因素。

變化及對策

變化

(一)從單—傳統的銀行儲蓄觀念,向多元化的金融資產轉變
傳統的積累式儲蓄和單一的銀行“存款生息”的信用形式,已不能滿足人們使資金最大限度增殖的需要。可供居民選擇的金融資產已從現金、儲蓄、郵政儲蓄、保險儲蓄等間接融資,轉向國庫券、企業債券、股票、企業集資、地方經濟債券、各種金融債券和人壽保險等直接融資形式。
(二)儲蓄存款期限向短期化傾斜
受市場疲軟影響,雖然部分耐用消費品價格下跌,但並沒有完全消除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恐懼心理。居民選擇短期儲蓄,一方面等待有利的消費時機,另—方面等待利率較高的證券發行,形成了儲蓄存款趨向短期化。
(三)儲蓄種類選擇向多樣化發展
居民儲蓄的目的大體分三類:一類是為了實現未來消費,即積累型;另一類是為了預防意外或以備生活不測所需,即安全型;再一類是為了獲得高額利息,即盈利型。

對策

(一)完善儲蓄政策,增強居民儲蓄存款意識
儲蓄宣傳應以在動員居民儲蓄上多下功夫,針對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居民對儲蓄與消費的各種心態,宣傳國家穩定市場方針的長期性。通過有針對性的輿論引導,進一步強化居民的儲蓄意識。同時,中央銀行需要進一步強化對儲蓄的巨觀調控和監督職能。
(二)在業務開拓上,儲蓄種類要與儲戶動機多元化相適應
發展儲蓄業務要克服因循守舊的觀念。傳統的業務要發展.但更要開拓發展新業務。在繼續辦好現有儲種的基礎上,要根據形勢變化和儲戶需求,適時推出新儲種,促進儲蓄向多品種、綜台性方面發展。
(三)適當提高活期利率,穩定整體儲蓄存款利率水平
適當提高活期存款利率,提高活期存款在整個儲蓄存款中的比重,是在降低儲蓄成本的基礎上,保證儲蓄存款穩定增長的客觀要求。
(四)加強對證券等金融知識的宣傳
目前居民金融投資熱情高,大部分是以增殖、求利為目的。其投資盲目性偏大,對企業、部門發行債券、股票及風險性缺乏了解。因此在提供更多金融工具的同時,加強對證券等金融知識的宣傳,以便使居民找到最合適的金融投資工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