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輝

傅林輝

傅林輝,原名繁榮。1957年被打成右派、反革命,1979年平反。坐過牢、流過浪、靠建築活過命,借歷史抒情懷,傾心於王安石臨川文化研究,撰有《王安石全傳》《王安石世系傳論》《文昌橋史話》等十本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林輝
  • 別名:傅繁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臨川上頓渡
  • 出生日期:1939年8月18日
  • 逝世日期:2008年6月27日
  • 職業:宋史學家、古文學家、建築工程師
  • 畢業院校:江西省立臨川師範
  • 主要成就:撫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優秀論著獎
生平簡介,傳記介紹,作品介紹,文化影響,相關紀念,

生平簡介

傅林輝(1939-2008),原名繁榮,文化學者、古文學家、宋史學家、王安石研究專家、臨川文化研究專家、藏書家。1939年8月18日生於江西省臨川上頓渡,1957年畢業於江西省立臨川師範,同年被劃為右派,受獄5年;傅林輝被打成“右派”時,年齡未達到18周歲,被“聰明人”改為1937年出生,被增大兩歲,可謂全國最年輕的“右派”分子。
傅林輝傅林輝
1962年出獄後,求工求教不成,顛沛流離17年。為求生計,自學水利、橋樑、土木工程,流浪中主持了數十座渡槽、閘門、跌水、橋涵的設計與施工,曾參加過大型水電站建設,擔負施工責任。先後完成了廠房、辦公大樓、電影院、各類大型商場、醫院、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廣播樓等百餘座建築的設計施工任務;
1967年成家,妻子萬鮮梅,撫州城外橫街人氏,生有三女一男,分別為文琴、文婷、文臣、文星。1979年蒙冤昭雪,右派錯案平反,先後就任於撫州市第二建築公司經理、第一建築公司經理,主持、參與了修繕聖若瑟大教堂、文昌橋,興建湯顯祖陵園、玉茗園等多項撫州市著名建築,獲”建築工程師”職稱。
1985年調入撫州市委後轉向臨川文化研究,任編史辦副主任、《撫州市志》總撰、社聯副主席、《撫州學刊》主編、江西《幸福導報》記者、撫州市社科院顧問、研究員等職,陸續在省內外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並撰有《王安石世系傳論》、《王安石》、《王安石全傳》、《曾布日記校注》、《鄉情鄉音集》、《世界怪聞錄》、《文昌橋史話》七部專著,與文友王冰泉合作出版了《豪雄詩》、與文友吳鳳雛合作出版了《宋代筆記概論》兩部著作,另有兩部七十年代文革期間撰寫的紀實遊記遺作《蜀道日記》、《兩廣之旅》待出版。作品多次獲撫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論著獎,是撫州社科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認為臨川文化研究專家。
2008年6月27日凌晨,因患腦溢血搶救無效,病逝於撫州市人民醫院,享年69歲。
傅公畢生追求真理,剛正不阿,凜視邪惡;雖身無長物,卻藏書萬卷,求浩瀚之學問,納百川之胸襟,窮其生之淡泊。生前摯友《湯顯祖傳》作者吳鳳雛以“為真理敢真言,一生坦蕩,堪為人中真君子;建大堂著大傳,數度輝煌,可謂業界大丈夫。”概述其一生!
傅林輝曾用筆名:甘居平、文昌浪、文昌子、余愛蓮、余不染、寧香遠、黎益清等,臨川籍書法家,金石家邱左賢曾為其刻制四枚印譜,分別為:甘自居平、文昌浪子、愛蓮不染、香遠益清,其筆名即是本人的人生觀,也表示了處世自持的態度。

傳記介紹

(以下內容摘自傅林輝後人的回憶文章)
父親一生少有留下照片,偶有幾張都是幾十年前的黑白照片,清晰度無法轉載網路。2013年6月27日是父親去世五周年祭日,我翻遍父親的照片,僅僅找到幾張曾經我無意拍攝父親的幾個剪影,聊以紀念!
傅林輝在書房“補讀齋”與孫兒傅澤宇合影圖傅林輝在書房“補讀齋”與孫兒傅澤宇合影圖
2008年4月28日,是傅澤宇一周歲生日,爺孫倆留下唯一兩張合影照。2008年6月27日,時過兩個月,父親就與世長辭,成為我一生的悲痛。鏡頭間已成永恆。該照片是父親傅林輝先生在書房“補讀齋”懷抱孫子時我拍下的照片。——拍攝:傅公後人文星
傅林輝在西湖新居與孫兒傅澤宇嘻戲圖傅林輝在西湖新居與孫兒傅澤宇嘻戲圖
西湖新居是我2004年成家時給父親買的,初定房時僅有124平米,後來父親說房子太小,放不了他那數萬卷書,才改定155平米的一樓宅院。宅院門前還有不到20平米的小院子,可供父親栽花,父親一看就喜歡。之前父親一直在撫州市二建宿舍樓居住。父親離開二建調到市委後,一直按月向二建繳納租金。直到2005年西湖新居裝修後,父親才進去入住。搬入新居後,友人撫州籍書法家邱左賢先生來訪,見新居裝修滿是書牆,屋外綠竹環繞,即贈送墨寶“竹邊書廬”給父親,該書法被父親木刻成門牌。該照片是父親傅林輝先生在新居客廳與孫子嘻戲時我拍下的照片。——拍攝:傅公後人文星
已故書法家吳光國贈送給傅林輝的書法已故書法家吳光國贈送給傅林輝的書法
上圖為已故著名書法家吳光國先生贈送給父親的書法,“不卑不亢、我行我素”是父親一生性格的寫照。該書法被父親搬進西湖新居後刻成木雕,懸掛於書房“補讀齋”左側。
傅林輝故居——西湖新居門前小徑傅林輝故居——西湖新居門前小徑
上圖為父親故居竹邊書廬門前小徑,父親在新居度過了人生最後的近5年的時光。
傅林輝故居——西湖“竹邊書廬”傅林輝故居——西湖“竹邊書廬”
上圖為父親最後居住的西湖故居“竹邊書廬”。書法由著名書法家邱左賢題書:竹引清風開史筆、廬藏浩籍養天真。橫批為:竹邊書廬。該書法取意父親新居以書牆為飾,以綠竹環抱,再現了文人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寓意,更將父親的追求和個性表述得一覽無遺。父親將該幅書法刻成門牌,顯然是非常喜歡該幅書法,不僅是書法本身,還有書法表現的意境。
書房一角——拍攝:四子文星書房一角——拍攝:四子文星
上圖為父親書房案台一角,大多為父親已經發表的著作。
傅林輝在“補讀齋”書房創作傅林輝在“補讀齋”書房創作

作品介紹

1、《豪雄詩》,傅林輝著。全書十一萬一千字,1993年5月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發行。
全書收錄中國有史以來至清末數千年來的古詩一百一十一首,並附有蕭鳳鳴先生的插圖數十幅,書中簡介了一百零九位詩人的生平。選注的原則是詩歌內容充滿英雄豪邁的氣魄,詩人本人也具有英雄豪邁的性格,且每人僅選一首,使此書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詩的作者有的是順應時勢安邦定國的帝王將相,有的是不畏艱險勇赴國難的忠臣義俠,有的是叱吒風雲掃蕩腐惡的鬥爭領袖,有的是憂國憂民以筆代劍的仁人志士。適合青年學人閱讀,使他們能從中了解中國幾千年來詩壇豪雄詩人的脈絡,陶冶年輕人的情操,激發青年人的愛國熱情,使之奮發向上。
2、《鄉情鄉音集》,傅林輝著。全書三十四萬千字,1998年11月由天馬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此書是作者歷年來發表在省內外各種報刊的散文、隨筆、特寫、札記、史論、雜文等多種文體的集結。
其中《人傑紀事》和《地靈漫筆》是千字文,是為一家報紙專欄寫的,記的是上千年來撫州先賢為中國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以及對撫州地理的變遷和對古建築物的追蹤,可以作為中國小的地方補充教材,也可以為地方旅遊建設的參考資料。
《讀書札記》編目中的《贛東民間傳說論藪》是論述撫州各縣的民間文學的淵源及其價值,全文一萬二千字,原載香港中華文化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民俗民藝論集》,曾獲江西省第二屆文學理論研討會論文二等獎。
《史論筆談》中的《正確理解革命導師列寧對王安石的論述》的觀點,曾被遼寧出版社出版的20集電視連續劇《布衣宰相王安石》的作者計紅緒先生認同(見該書第434頁)。
3、《宋代筆記概論》,傅林輝、吳鳳雛合著。此書是《宋代文化研究叢書》之一,全書十六萬六千九百字,1999年12月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此書在全國首次將“筆記”提高到文學理論角度進行論述,也是首次將筆記劃分為“政史”、“科技”、“文藝”、“小說”、“雜錄”等五類,並分章舉例論述,並著重闡述了“筆記的產生和發展”、“宋代社會與宋人筆記”、“宋人筆記的審美意義及其影響”。此書可作為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文學史的補充教材。此書曾獲撫州市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並被人民出版社在2004年6月出版的《王安石變法研究史》列為《參考文獻》(見535頁)。
4、《王安石世系傳論》,傅林輝著。此書屬學術著作。全書四十一萬四千字,2000年5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此書主要是根據地方史料和部分宋人筆記敘述王安石父系和母系的家族和親族一百多人的簡歷,書後附有《王安石五論》,論述了王安石的哲學思想、政治經濟思想、人才思想、變法改革並論述了王安石的才能。
該書是傅林輝1986年為在撫州召開的全國性紀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大會而準備的禮物。這部專著的出版經歷了十多年,傅林輝說與他一樣經歷坎坷。在等待出版的漫長過程中,他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專著,並三易書名,不斷考證。
為完成這本專著,傅林輝幾乎是沿著王安石及其父親的足跡走的,獲得了很多第一手資料。此書出版後在中國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
首都師大教授、博導、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著名王安石研究專家漆俠先生的高足李華瑞博士在他的專著《王安石變法研究史》第十八章中是這樣評價先生的《王安石世系傳論》的:“傅林輝先生1986年開始撰寫王安石述略約33萬字,直到1999年經多次修改完成《王安石世系傳論》40餘萬字,該書最大的特點是利用《江西臨川縣展坪竹溪王氏十一修族譜》、《臨川縣高坪鄉大板三公王氏族譜》、《金谿縣陳坊月塘王氏四修宗譜》、《撫州市孝橋鄉璜溪王氏三修宗譜》、《撫州市長嶺九井王氏宗譜》、《金谿縣陳坊城湖吳氏宗譜》等地方史料,勾勒了王安石世系家族和親族100多位人物源流脈系,對於解讀王安石的詩文和搞清王安石的社會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李先生文中還簡介了作者傅林輝的生平(見該書498頁)。
2001年12月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了王天晴先生編著的《臨川文化名人研究指要》,全書30萬字,《王安石世系傳論》被列為重要研究工作書目(見該書第10頁)。
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的計紅緒先生著的20集電視連續劇《布衣宰相王安石》的第十六集《遠征西夏》中,《王安石世系傳論》被作為“資料來源”,並註明“有字幕,無旁白”。(見該書第324頁)。
新華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了南昌大學哲學系鄭曉江教授年著《八千里路雲和月》中,《王安石世系傳論》被列為“主要參考文獻”(見該書第313頁)。
《王安石世系傳論》曾獲撫州市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5、《王安石全傳》,傅林輝著。全書四十五萬字,2001年10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
此書是在研究《王安石世系傳論》的基礎上,對王安石一生有了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而著述的姊妹篇。王安石逝世後的九百多年來,中外研究王安石的專家、學者、教授有數百上千,但多是為圍繞王安石的變法或其詩文進行研究,有的寫成單篇論文;有的寫其《評傳》;有的考訂其《年譜》,看不到王安石的人生軌跡及其變法改革思想成形的原因及成長過程。這次著述的《王安石全傳》是以史實為依據,輔以地方史料寫出王安石完整的人生。
此書於2001年10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此書發行後在中國學術界有一定影響,被多位文藝小說家作為創作王安石長篇小說的基礎參考資料。
被2001年12月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天晴先生編著《臨川文化名人研究指要》編入重要書目(見該書第10頁)。
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河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華瑞教授著的《王安石變法研究史》一書中寫道:“2001年是王安石誕辰980年,傅林輝又撰著了此書(指《王安石世系傳論》)的姊妹篇:45萬字的《王安石全傳》,全傳分四部分:王安石家世及其幼少時代:仕途歷練,感受滄桑人世;熙寧輝煌,十年風雲宦海;淡泊元豐,晚年喜憂參半。全面、系統、詳盡地描述了王安石的一生軌跡和思想成長過程。對其政治才智、變法革新給以極高的評價,稱其為天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甚至可以稱他為經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畫家,是世界上知名的偉人……”(見該書第498頁)。
《王安石全傳》曾獲撫州市第二次社會科學一等獎。
6、《世界怪聞錄》,傅林輝編。此書是剪報輯撰,二十九萬字。原由江西通俗文學雜誌《娟花》連載,三十二萬字,後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發行。
書中所記的都是發生在大千世界的真實事物,它不僅可以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而且適應面廣,這增強可讀性,本書採取了筆記體的寫法,方便閱讀,使讀者能從此收穫得樂趣,開闊視野,產生不同的探奇心理,也將給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啟迪。發生和發現在書中的現象和事物都是真實的,但又是非常的,其發生的原因很值得探索,若能找到圓滿的答案,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將會是十分有益的。該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印量7000冊。
7、《王安石》,傅林輝著。《臨川文化名人叢書》之一,全書11萬字,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於2004年12月出版發行。
此書是《臨川文化名人叢書》之一,是一本通俗讀物,適合普通讀者閱讀,全書11萬字,分六章平鋪直敘:王安石的家世;王安石的成長及其在仕途中的歷練;無事不統,壯心可酬,改革浪潮滾滾;解決內憂,也是排除外患,王安石未忘強兵;兵強馬壯,主動出擊,收復失地,王安石部署對外戰爭;自知之明,兩度辭相,恬退金陵,晚年盡力而為。
此書用白描手法介紹了王安石的一生,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於2004年12月出版發行。
8、《<曾公遺錄三卷>標點校注》,此書另名為《曾布日記》校注,傅林輝注。全書二十二萬六千字。由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發行。
曾布,南豐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之弟,王安石變法時得力的助手,在北宋時徽宗朝任正宰相。此書是曾布任樞密使(主管全國軍事的執政大臣,相當於副宰相)時所寫的日記,所記的都是朝中的政事,日日作記,史實比《宋史》更為可靠,原書存北京“京師圖書館”,豎排木刻本,無標點,不分段,一般讀者閱讀艱難,因為是孤本,至今無標點鉛印本,但史料價值極大。
9、《文昌橋史話》,傅林輝著。全書總計十六萬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發行。
此書初寫於1982年,是地方文化史料,全書總計16萬字,是傅林輝逝世後,由原撫州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周信昌聯繫其家屬為其出版的。該書敘述了文昌橋八百多年的變遷,詳述了撫河源流及文昌橋名的緣由。傅林輝擔任過撫州市志總撰,並於1984年、2001年兩度參與維修文昌古橋,並聘為技術顧問。對文昌橋無論從史料和工程技術都甚了解。
該書保留了南宋時理學大師呂祖謙寫的《撫州新作浮橋記》,書中還詳述了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兩次參加和親自指揮文昌橋的修復工作。
一座文昌橋蘊含著臨川的千年文化,它可以向人們述說臨川上千年來的人傑地靈。一座文昌橋保持了八百多年的文字記錄,這是中國橋樑史中所罕見的。趙州橋有千年的歷史,但只留下了半塊橋碑,這還是考古學家的發現。在漫長的修橋、建橋過程中撫州人民創造了“水修法”、“乾修法”、“偷修法”,為現代的長江大橋的“沉井法”施工提供了借鑑,書中附有古代文昌橋的施工圖和竣工圖,可以看到文昌橋的原貌。該數十幅插圖,由原撫州市群藝館李叢手繪插圖。
10、《蜀道日記》,傅林輝著。這是一本日記體的紀實文學,全書12萬字,並附有作者在長江三峽沿途風景速寫畫十九幅,因建三峽水電站,這些風景點已被淹沒。待出版。
七十年代初,作者在一座水電站擔任技術總施工,電站派四名工程技術人員前往四川彭縣紅衛電站學習,來回旅程數千里,沿途目睹文化革命中的中國,滿目瘡痍,處處物資貧乏,經濟蕭條,社會動亂,百姓迷茫。旅途中,在車上要背誦《語錄》,在輪船上所有旅客要在艙內辦"學習班",不能觀賞長江兩岸風光。所經大小城市,可以看到大字報鋪天蓋地,各地領導幹部遭難,人人驚心,個個自危,"階級鬥爭"的狂熱席捲大地,武鬥比比皆是,"四人幫"的魔影無處不在,使人觸目驚心,作者將沿途的所見所聞真實地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歷史的借鑑,了解"文革"的災難,才能知道改革開放的可貴。

文化影響

臨川文化是指由武夷山環繞的撫河水系,以臨川古邑為匯合中心,經受歷史時空的孕育,人們在自然和社會環境生存發展中精神行為的升華。其人文、風物、哲學、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醫理、學術、宗教、民俗、體育、服飾、建築、美食等,實行向性組合;輻射昭武、嶺南、廬陵、洪都和浙皖、甌閩部分領地,而形成獨具特色,自有特徵,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區域文化。它是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心力資源,建構贛文化的重要支柱,華夏文化的一朵奇葩
"才子文化"是臨川文化葉脈。王安石、曾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了兩家,王安石、陸九淵還分別為"荊公詩派","理學詩派"的首領及重要人物。晏殊和他的兒子晏幾道等人開一代詞風,樹"江西詞派"的大旗,兩宋時期867名詞人中,撫州籍即占44人。"臨川四才子“謝逸、謝、汪革和堯節,均系"江西詩派"前期的代表人物。大戲劇家湯顯祖以其藝術珍品《臨川四夢》,被人譽為"東方莎士比亞"。臨川二陳(陳郁、陳世崇);臨川二危(危稹、危和);宜黃二樂(樂史、樂黃目);金溪三陸(陸九韶、陸九齡、陸九淵);臨川四王(王安石、王安國、王安禮、王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臨川四才子(陳際泰、羅萬藻、章世純、艾南英)等數百位文化名人,均以其豐厚的著述豐富了我國文化藝術寶庫。
而作為地地道道臨川人的傅林輝,原名繁榮,文化學者、古文學家、宋史學家、王安石研究專家、臨川文化研究專家、藏書家。他的一生可謂是與臨川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種緊密聯繫主要體現在傅林輝的一系列著作中。
其主要著作有:《宋代筆記概論》、《王安石世系傳論》、《王安石全傳》、《王安石》、《曾布日記》、《文昌橋史話》等等。

相關紀念

2008年6月27日凌晨,傅林輝因患腦溢血搶救無效,病逝於撫州市人民醫院,享年69歲。傅林輝去世後社會各界為失去這樣一位博學多才,剛正不阿的先賢而婉惜,並以各種文體形式表示了深切哀悼。以下是一些紀念輓聯與詩賦的摘錄,茲以紀念傅林輝先生。
難別林輝 難忘林輝
作者:危仁川
你在坎坷中前行,
淒風苦雨磨礪出傲骨柔情;
你在逆境中奮起,
窮且益堅鍛造出才華橫溢;
你在荊棘中探索,
追求真理無怨無悔;
你在書海中遨遊,
學而不厭衣帶漸寬而後已。
雖說你出身寒門學歷偏低,
卻十年磨劍博古通今滿腹經綸;
雖說你身材瘦小貌不驚人,
卻一肩挑起臨川文化研究千鈞;
雖說你身無長物一生清貧,
卻倉鼠萬卷著作等身青史留名。
從天主堂到文昌橋,
為臨川名勝增光你匠心獨運,
從王安石到湯顯祖,
為名人立傳你殫精竭慮。
你的人生是一部感人的傳奇,
留給我們五金的遐思;
你的品德是一座永恆的豐碑,
激勵我們無畏的奮進。
我們為你驕傲,
我們為你自豪。
我們為你祈禱!
惜哉林輝,壯哉林輝,難別林輝,難忘林輝!
惜別傅林輝先生
作者:李叢
同研方誌烙心印,共創圖騰描丹青。
從來傲骨多磨難,誰諳縴夫逆流情。
補讀齋前筆風勁,抖落星光淚也掠。
著書十卷益臨汝,史話文昌橋更新。
輓聯(一)
作者:吳鳳雛
林摧巨木,
問蒼天何遽喪斯人,
長留孤鳳棲寂木;
輝折和光,
拭青淚無多哭摯友,
空使新篁泣餘光。
輓聯(二)
作者:吳鳳雛
為真理敢真言
敢以赤心對艱巨
為國為民
一生坦蕩淋漓
堪稱人中真君子;
建大堂著大傳
著就豐碑酬黎元
建文建武
數度錦繡輝煌
可謂業界大丈夫
橫批:林輝千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