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廈門特別市

偽廈門特別市

日軍發動了對廈門的全面進攻,。日軍占領廈門後,實行“以華制華”的政策,派出號稱“中國通”的澤重信等特務到處搜羅、收買漢奸賣國賊,為建立偽政權作準備。並由日本海軍緒方大佐、日本駐廈門總領事內田五郎及台灣總督府小原事務官等10人組成“廈門復興委員會”,著手籌組漢奸傀儡政權“廈門治安維持會”,作為日本侵略者統治廈門的工具。偽'廈門治安維持會"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偽廈門特別市
  • 時間:1938年5月10日
  • 占領:廈門達7年零4個月之久
  • 成立:1938年6月20日
成立,日本的殘暴統治,

成立

1939年7月1日偽“廈門特別市”政府成立,下轄鼓浪嶼、金門、浯嶼3個特別公署,偽《廈門特別市政府組織規則》記載:“本市管轄區域為廈門島、鼓浪嶼、金門島、浯嶼(今屬龍海市轄)及各附屬島”。成立之初直屬台灣總督府,後改屬南京汪偽“國民政府”,但實際上由日本興亞院廈門聯絡部控制。它是日偽統治廈門的最高權力機關。大漢奸李思賢為“廈門特別市”市長兼“特別市”政府警察廳廳長,廈門經濟審議委員會會長、水產會會長、農業改進社社長、地方福利會理事長、運營委員會委員長、水電公司董事長、勸業銀行董事長以及“共榮會”廈門支部顧問等10多個偽職,一人包攬了廈門偽政權的政治、經濟、文化各部門的職權。
為了鎮壓廈門人民的反日愛國活動,日偽當局還設定了龐大的警察系統,警察廳管轄8個分局18個分駐所的警察機構,還有日本駐廈總領事館警察署和海軍司令部的警察本部。1938年8月6日,日偽全面恢復保甲制度,至1943年全市(不含金門、浯嶼)共設有159個保、19個聯保、一個保甲聯合會。同時,頒發所謂“良民證”,對來往鼓浪嶼乘船的行人進行檢查。1944年,又設立廈門特別市政府保衛團,下轄15個分團。
在日本興亞院廈門聯絡部的操縱下,廈門日偽政權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對廈門人民實施殘酷野蠻的法西斯統治。凡是被認為有反日嫌疑的,即被施以種種慘無人道的酷刑。搜繳民間銅、鐵器,除菜刀、劈柴刀外,所有利器均須繳出,如有藏匿,一經查出,軍法處置。

日本的殘暴統治

為了實現“以戰養戰”的侵略策略,日本侵略者對廈門進行了敲骨吸髓的掠奪,使廈門的經濟殖民地化,變成日本經濟體系的附庸之一。當時,廈門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實行配給供應,尤其是糧食的管制極其嚴格。
抗戰後期,偽政權更積極地配合日方,加緊搜刮廈門人民的資產,在各區增設稽徵處,強征苛捐雜稅;並開展所謂“獻機”運動,強迫市民“獻機”七架。
在金融方面,日偽當局設立“勸業銀行”和“台灣銀行廈門支行”,先後發行偽幣109億元,致使廈門通貨膨脹墮入惡性循環,特別是糧食、鹽、食油、柴火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價,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地上漲。更為卑鄙的是,日本侵略者還授意台籍浪人在廈門大量製造假幣,從中漁利。
廈門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即將廈門三大民營的電話、自來水、電燈公司沒收落入日本“福大公司”,還指使日籍浪人以開辦“農田試驗地”、“海軍農場”、“嘉禾果植公司”的名義,強行霸占梧村、塘邊、烏石埔、小東山等處土地1200多畝,同時壟斷了糧食、蔬菜、水果、食鹽的專賣權。
偽廈門特別市 流通券偽廈門特別市 流通券
除此之外,日本侵略者還不遺餘力地推行毒化政策。早在廈門淪陷之初的1938年6月,廈門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即指派日籍浪人林濟川設立“公賣局”,實行鴉片和食鹽的公賣。“公賣局”成立後,為了更多地推銷鴉片,又先後組織了福裕、福和、福慶3家鴉片公司。這3家鴉片公司狼狽為奸,在城鄉各地開設了大量的煙館、賭場和妓院,日本侵略者利用這些低級娛樂設施和毒品,肆意盤剝和毒化廈門人民,在1938年6月到1945年8月的7年多時間裡,剝削廈門人民的資財就達200餘萬美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