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劇(電視劇劇種)

偶像劇(電視劇劇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偶像劇是指為迎合人們內心需求,運用緊湊、浪漫的故事情節;帥氣美麗的男女主角為主體進行藝術表演的一種形式。偶像劇從屬於電視劇的範疇,主要客群為青少年,和心理年齡較小的觀眾。

在編劇上,偶像劇主要講述男女主人公從不相識,經過巧遇的橋段讓兩人不同的生活產生交集,並在不斷的碰撞中產生愛情。劇情大多會伴隨著蓄意拆散兩人的女二或是男二號,從中搞破壞,來增加觀眾內心的緊張感和對主人公的同情,從而刺激觀眾繼續追劇。

形式上,偶像劇大量採用面貌俊美的演員、符合社會流行的造型服飾、一般為當紅的偶像藝人、以細膩青春愛情戲為主劇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偶像劇
  • 外文名:Trendy Drama
  • 又稱青春偶像劇
  • 類別:展現形式
  • 起源:日本
  • 要素:愛情、年輕、時尚
  • 集數:30集左右
  • 出名偶像劇:台灣偶像劇、韓國偶像劇
  • 內容:多樣化,多伴隨愛情
  • 角色特色:多樣
  • 是否喜歡:是
  • 偶像劇要素:戀情、成長
偶像劇要素,偶像劇起源,影視發展,影視劇情,影片分類,日本偶像劇,韓國偶像劇,內地偶像劇,歐美偶像劇,迷戀原因,偶像劇熒幕情侶,台灣偶像劇,內地偶像劇,日劇,泰劇,美劇,影響,影響智商,誤解,

偶像劇要素

1.內容有愛情而且是多角的,角包括了暗戀單相思虐戀
2.以愛情或友情或師生情貫穿始終,但並不一定以他們為主線。
3.主角是俊男美女或青春時尚。
4.以現當代為時代背景。帶有偶像元素的武俠劇(《射鵰英雄傳》胡歌版)、仙俠劇(《仙劍3》)、古裝劇(《步步驚心》)、穿越劇(《神話》)、紅色劇(《我的青春在延安》)、民國劇(《來不及說我愛你》)皆屬於偶像劇。

偶像劇起源

一般來說,偶像劇起源於日本的1990年代的諸如《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以偶像明星主演的12集日劇。不過也有人認為,偶像劇應該是來自美國的電視系列劇《飛越比佛利》(BEVERLY HILLS 90210)。另外也有人認為,偶像劇其實在菲律賓、印度的電視劇早就有類似的劇種。

影視發展

迄今,偶像劇仍為電視劇中頗受歡迎的戲種,尤其是在亞洲。其劇本內容,除了普遍的愛情或青春劇之外,也發展成囊括戰慄、驚悚、詼諧。除了菲律賓與印度高產量,無法明確真正歸類於偶像劇的電視劇之外,日本(1991年《東京愛情故事》)、韓國(1993年)、中國內地(1998年《將愛情進行到底》)、中國台灣(2000年《麻辣鮮師》)為主要偶像劇出產國(地區)。較著名的偶像劇如《惡作劇之吻》(中國台灣)、《流星花園》(中國台灣)、《》(韓國),不但造成亞洲各國收視熱潮,甚至帶動這些地區的媒體產業。
宮
而隨著最近幾年,偶像劇數量越來越多,觀眾口味不斷提高,收視壓力越來越大。偶像劇不再像以前那樣只局限於一段純純的愛情,兩個盡善盡美的偶像,一座夢幻的校園,而是開始在情節、人物、製作、包裝等各個方面,不斷密謀著升級。

影視劇情

偶像劇進化第一步 主題升級——夢幻愛情 VS 殘酷現實
愛情是偶像劇永恆的主題,而早期的偶像劇一直嚴格遵守著這個真、善、美的主題。《東京愛情故事》里莉香和完治的愛情歷程被奉為90年代的戀愛教科書,宋慧喬和宋承憲的《藍色生死戀》賺盡了無數少女的眼淚;李亞鵬在《將愛情進行到底》里浪漫的表白方式,則被當時無數年輕人效仿。這些早期的純愛偶像劇,雖然也有不切實際的成分,但卻可以最大程度滿足觀眾對生活中難以實現的真、善、美的訴求。
愛情主題在偶像劇中儘管也占據著主流位置,但單純美好的意境卻被許多附加元素打破。愛恨情仇的糾葛,家族商戰的介入,複雜離奇的身世;男主角無一例外的家財萬貫,女主角各個身患絕症,上一輩之間還必然有一段匪夷所思的感情糾葛。而類似心理疾病、家庭暴力、黑道背景、倫理關係等主題的引入,更讓偶像劇上了現實殘酷的陰影。
偶像劇進化第二步 人物升級——完整美 VS 缺憾美
偶像是偶像劇的立足之本,塑造幾個完美無缺的角色,捧出幾位顛倒眾生的偶像是偶像劇和其他類型電視劇的最大區別。而在傳統的偶像劇中,能讓萬人頂禮膜拜的偶像,當然是完美得無可挑剔。《愛上女主播》中張東健飾演的尹理事,《妙手情天》里安在旭演繹的帥氣醫生,《東京愛情故事》里鈴木保奈美的一笑傾城。 但是隨著觀眾對偶像定義的更新,偶像劇中的人物也不僅僅停留在高、大、全、帥,偶像劇中一大批有著各種各樣缺點的角色出現,讓偶像們身上也呈現出一種“缺憾美”。韓國人氣女王宋慧喬從《藍色生死戀》里溫柔可人的恩熙,蛻變成《浪漫滿屋》里有幾份狡猾,帶幾份野蠻女友味道的知恩;仔仔周渝民則從之前花澤類式的憂鬱王子一躍成為《戰神》里放蕩不羈的花花公子;而台灣播出的《惡魔在身邊》、《惡男宅急電》、《惡作劇之吻》等“惡”系列偶像劇,更是捧紅了一系列滿身惡習的“壞小子”。 而07的《放羊的星星》更是別出一格。
偶像劇進化第三步 反偶像劇——傳統偶像劇 VS 反偶像劇
在台灣偶像劇及日韓偶像劇多重夾擊下,中國內地偶像劇的生存相當艱難,被迫走出一條與傳統的夢幻唯美的偶像劇截然相反的道路—反偶像劇。不再是美好夢幻的世界,把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愛情不在是浪漫唯美,充滿現實與婚姻上的困難,人與人之間利益交織。就像偶像劇《奮鬥》和《夏家三千金》《蝸居》《裸婚時代》,而也有一種這是以單純的戀愛和婚姻的責任,沒有壞人,社會充滿和諧、包容。以純愛和博愛的高度展現,例如手語勵志偶像劇《大愛無聲》一樣。內地偶像劇“把更真實的一面給觀眾看。主人公就算哭眼淚轉三圈也要收住,因為要堅強,要奮鬥。”
勵志偶像劇《大愛無聲》勵志偶像劇《大愛無聲》
偶像劇進化第四步 與其他劇種互相借鑑——偶像劇 VS 借鑑劇
隨著偶像劇大受歡迎,開始主宰螢屏,其他劇種也開始借鑑偶像劇的選角方式,雖然其它劇種以前也時常選用面貌俊美的演員,但是不像偶像劇那樣刻意大量的選用,把“面貌俊美的演員”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然後培養大量冬粉群。同時偶像劇也會繼續吸收其它受到青少年喜愛的文化,比如像“牛郎織女”,“白蛇傳”等一些中國傳統故事中的“至死不渝”、“白頭偕老”等愛情觀就對偶像劇產生了極大影響。像胡歌林依晨版的《射鵰英雄傳》雖然採用的是偶像劇的選角標準,不過,這些劇並非偶像劇。
內容
雖說偶像劇內容包羅萬象,不過整體觀察,該收視族群喜愛的偶像劇類型,以“浪漫愛情”和“溫馨友情”為劇情主軸的偶像劇較受青睞。其中情感訴求確實較容易打動觀眾,而典型的羅曼史劇情特別能抓住女性觀眾的心,從數據分析發現年輕女性觀眾之中有82.8%特別喜愛描述浪漫愛情發展的偶像劇,原因可能是收視觀眾對羅曼史的嚮往,甚至投射於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則以“貼近生活”為主軸。
偶像劇(電視劇劇種)
很多偶像劇都是自編的(《王子變青蛙》《下一站,幸福》),還有許多更激情的偶像劇慢慢襲來(《惡作劇2吻》《命中注定我愛你》)。

影片分類

按場景分:校園偶像劇(《櫻野3加1》)、都市偶像劇(《情定大飯店》)
按地區分:日本偶像劇(《14歲小媽媽》)、韓國偶像劇(《浪漫滿屋》)、內地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台灣偶像劇(《終極一班》)、歐美偶像劇(《新飛越比佛利》)、合拍偶像劇(《心星的淚光》(內地、台灣、日本)、《就想愛著你》(內地、台灣)《我的燦爛人生》(內地,台灣)等
按進程分:連載偶像劇(《Code Blue救護直升機醫生》)和完整偶像劇(《讓愛化作珍珠雨》)
按劇本來源分:自製偶像劇(《王子變青蛙》)、漫畫偶像劇(《惡作劇之吻》)、小說偶
像劇(《泡沫之夏》)
按題材分:愛情偶像劇(《水晶之戀》)、科幻偶像劇(《萌學園》)、懸疑偶像劇(《霹靂mit》)、偵探偶像劇(《一代刑事》)等
按載體分:網路偶像劇(《歡迎愛光臨》)和電視偶像劇(《敗犬女王》)
按表現形式分:音樂偶像劇(《我用音樂說愛你》)和故事偶像劇(《幸福一定強》)
按內容分:愛情偶像劇(《101次求婚》)、勵志偶像劇(《桌球》)、熱血偶像劇(《終極三國》)等
按容量大小分:長劇(《首席女主播》)、中劇(《微笑在我心》)、短劇(《黑糖來了》)
按戲劇衝突:喜劇(《海派甜心》)、悲劇(《天國的階梯》)、正劇(《愛上女主播》)
按形式分:連續劇(《玻璃鞋》)和系列劇(《霹靂MIT》)
按主角年齡分:青春偶像劇(14-23歲)(《一起來看流星雨》)和偶像劇(24-34歲)(《犀利人妻》)(35-40 《逆轉女王》)

日本偶像劇

1991年1月7日富士電視台播出的《東京愛情故事》為日本第一部偶像劇(也有人認為80年代出現的時髦 劇已經是偶像劇),也是全世界第一部偶像劇(也有人認為,偶像劇應該是來自美國的電視系列劇《飛越比佛利》。另外也有人認為,偶像劇其實在菲律賓、印度的電視劇早就有類似的劇種)。日本偶像劇是邊拍邊播,每天同一時段有不同的電視劇播出,而且每周播出一集,以一季(三個月)為一個周期,故大部分的日劇的集數比較少,在11或12集左右。
偶像劇(電視劇劇種)
自從1991年《東京愛情故事》、1994年《一個屋檐下》等日本偶像劇陸續在日本、香港、台灣等地播出後,不但在日本國內引發迴響,在其他得以收看日本偶像劇的地區也開始產生顯著的影響力。隨著日本流行文化的逐漸盛行,之後數年播出的一些日本偶像劇,亦曾在各地獲得相當高的收視率,並成為哈日族的主要話題,與日語學習者的主要參考對象,許多情節也被其他電影或電視劇仿效。不過2001年之後,由於韓國偶像劇隨著韓國流行文化向海外擴張而興起,劇集採購成本亦較為便宜,因此許多香港、台灣與大陸的電視台轉而採購韓劇,並在黃金時段播出,使得原本長期居於重要地位的日本偶像劇備受威脅。儘管如此,仍有不少日本偶像劇依舊受到相當程度的注目如《白色巨塔》。
在台灣,播放日本偶像劇的電視台主要為緯來日本台國興衛視、JET TV;在香港,播放日本偶像劇的電視台主要為無線電視亞洲電視;在馬來西亞,播放日本偶像劇的電視台主要為 8TV 八度空間、Astro。
日本偶像劇是日本電視劇最主要的劇種,每年播放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偶像劇。從這點上來說,日劇指的就是日本偶像劇。隨著日本偶像劇的成熟,逐漸成為一種產業鏈,出現了許多周邊產品。

韓國偶像劇

1993年韓國開始投資拍攝偶像劇。1994年11月KBS首播的《愛的問候》貌似是韓國第一部偶像劇。2001年之後,韓國偶像劇隨著韓國流行文化向海外擴張而走出國門,由於劇集採購成本較為便宜,因此許多香港、台灣與大陸的電視台大量採購,並在黃金時段播出,一度稱霸整箇中國電視劇市場。韓國偶像劇出現瓶頸,千篇一律,越來越單調,故事情節不是王子與灰姑娘就是男主角與女主角相識---成為“冤家”---因為某種原因成了戀人---惡毒女主角出現----男女主角經歷惡毒女人的折磨---男女主角結婚。隨著台灣偶像劇成熟完善,已近取代韓國偶像劇,稱霸整個亞洲市場,並逐步推向歐美。
韓國偶像劇代表劇有,《太陽的後裔》、《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Healer》等。

內地偶像劇

關於內地偶像劇的簡介、人物介紹;播放列表、收視率等情況,詳見“內地偶像劇”詞條。

歐美偶像劇

熱播《吸血鬼日記》第一季至第六季、《蛇蠍女傭》、《殺手之王》、《花樣男子》美版、

迷戀原因

1.劇情有勾心鬥角卻不乏浪漫,有為愛情而大大地犧牲自己的愛情精神,有為了朋友而犧牲愛情的動人友情。年輕人喜歡一些幻想的東西,而青春偶像劇就他們心聲的一台播放器。
2.演員都是一些長得對得起觀眾眼睛的男女們,有的演技不是很好 ,或者說是一點都不好,但是觀眾這時看的是他們的臉和劇情了。
3.很多的青春偶像劇的背景是校園,這就更貼近年輕人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生活。劇中的許多內容都反映了年輕人的心理及關於美好愛情和真摯友情的希望。
4.人們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偶像劇正好可一宣洩他們的壓力,適當幻想。放鬆一下心情,使人聯想到戀愛的感覺。

偶像劇熒幕情侶

台灣偶像劇

陳德修曾沛慈《終極三國
汪東城曾沛慈終極一班2》《終極一班3》
陳庭妮明道《幸福一定強
賀軍翔王心淩《美樂加油》又名《愛上查美樂
胡宇崴吳映潔 《戀夏38℃》
崔始源陳意涵《華麗的挑戰

內地偶像劇

唐嫣羅晉 《克拉戀人
藍正龍張嘉倪《絲絲心動
韓劇

宋承憲宋慧喬《藍色生死戀之秋天的童話》
姜至奐尹恩惠《對我說謊試試
金素妍朴施厚檢察官公主
檢察官公主(朴施厚 金素妍)檢察官公主(朴施厚 金素妍)
尹恩惠 朴有天《想你
李瑤媛丁一宇《49日

日劇

泰劇

美劇

吸血鬼日記》第一季至第六季
花樣男子》美版

影響

偶像劇的風行連帶的造成諸多社會上諸多影響,如過度美化現實生活,造成許多涉世未深亦或是未出學校的年輕學子建立錯誤、偏差的價值觀。

影響智商

“行為同化”:看什麼像什麼
奧地利林茲大學心理學家馬庫斯·艾派勒等人發現,看完一段電視或電影、甚至小說後,人的行為、思考方式等會不知不覺受到影響,與片中的情況趨於 一致。心理學家的話不是空穴來風,他們為此做了許多試驗。一項經典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僅僅是啟動人們頭腦中“老人”的概念,就會讓這些人在從實驗室到 電梯的途中走路速度變慢,這種現象被稱為“行為同化”。
行為同化不僅發生在簡單的軀體運動領域,也會擴展到智力行 為——另一項研究發現,與那些想像“超級模特”的被試相比,想像一位“教授”的典型行為、生活方式和性格特質能讓人在常識測驗中得分更高。發表在《媒體心 理學》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也指出,在閱讀完一段以“愚笨的小流氓”為主角的簡短劇本後,人們在常識測驗中的成績會比那些閱讀中性材料的參與者要差。
實驗的參與者們也完全沒有意識到閱讀一個“笨人故事”和“自己變笨”之間竟然存在著聯繫。不過,悟性高的讀者到這裡也許就會想了——既然讀一小 段“笨人故事”都會產生“讓人變笨”的效果,那么看完一部長達數十集乃至上百集、有著一個傻乎乎還帶著一股衝勁兒的女主角的偶像劇後果真是有點不堪構想。 因此,偶像劇中相對簡單化的社會背景,甚至有些“腦殘”的對白,自然影響現實生活中的我們。
“行為對比”:想到偉人,就覺得自己是個笨蛋
社會心理學家們不僅發現了“行為同化”現象,也發現了“行為對比效應”。與想像“超級模特”的人相比,想像“一般教授”的人常識測驗得分更高,然而,如果想像的是“超級教授”愛因斯坦,那么得分反而較低。
研究者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具體的範例(如愛因斯坦)不僅會啟動人們腦海中關於“教授”的固有印象——聰明、睿智,也同樣會促 使人們拿自己和愛因斯坦相比較,然後得出“我其實也不怎么聰明”甚至是“相比與愛因斯坦,我真是太笨啦”這樣的結論。但在考慮一般的教授形象時,則更容易 去考慮自己和他們的共同點——比如都上過大學。
劇傻:看偶像劇影響正常思維
針對有韓劇迷為看新劇通宵不睡覺,導致工作丟三落四。專家指出:“韓劇其實就是靠著環環相扣的劇情牽著人繼續看下去,看韓劇太投入,或感情上和劇情引起強烈共鳴時,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會影響人正常的思維能力,混淆虛構的劇情和現實。”
心理學家指出,常看韓劇可能導致思維能力下降,並且沉迷任何偶像劇都可能“中毒”。專家提出過度看韓劇將導致兩大惡果:一是讓男人變得女氣;二 是讓小孩變“傻”。“看冗長的韓劇包括國內一些情感劇,觀眾通常不需要動腦思考,沿著緩慢的節奏向前進展,人的思維方式也會沿襲電視劇的劇情發展,可能養 成遇事情不喜歡動腦的習慣。”
當然,專家也指出到底會不會變“傻”,與個人有關。如果關注其中的積極面,比如劇中人物的奮鬥過程等,也會激勵自己。
變不變“劇傻”,由你決定
發表在《媒體心理學》上那項研究則證實了這一猜測。研究者要求一部分參與者在閱讀之後對“笨人故事”做簡單的總結,而要求另一部分參與者在 閱讀後特意找出自己和主角的不同之處。結果發現,那些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與“笨主角”的不同之處上的參與者在常識測驗中的表現至少和閱讀中性材料的控制組 一樣好。
這樣看來,問題也許並不在於我們看什麼,而在於我們如何去看。比如我們可以一邊“咬定偶像劇不放鬆”,一邊在嘴裡嘮叨“這什麼破編劇啊!怎么會 有這么傻的人呢!完全沒有邏輯嘛!”也許, 更有不少人從電視劇里找到了自信——“連這么笨得女主角都能遇到白馬王子,我至少比她聰明一點吧!”
溫馨提示:值得慶幸的是,偶像劇里並不是只有笨笨的女主角,更多的是關於友誼、夢想、勇氣和愛。我們都曾經和偶像劇中的主角們一起傷心一起快樂一起成長, 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電視上的那些面龐太稚嫩,故事太老套,才明白自己也許已經過了偶像劇的年紀。但在偶像劇落幕的那一刻,我們至少回想起自己同偶像們一 起成長的歲月。

誤解

許多人,認為偶像劇空洞、無內涵、幼稚。其實偶像劇和其他劇種一樣,有好有壞。許多偶像劇都有內涵,有的激勵人們不怕困難奮勇向前。像《寶島少女成功記》林柏英克服重重困難,用堅韌毅力努力向上爬到事業巔峰。有的探討現實問題,《萌學園》很特別的魔法偶像劇,專門講述一個魔法學園的正邪對抗,傳遞正能量;《敗犬女王》《大女當嫁》探討剩女的問題。有的探討家庭問題,《愛殺17》,父親的背叛欺騙、母親的漠視、逃避、隱瞞,姐姐的任性最終造就了妹妹徐宜靜的惡魔天使。有的探討教育問題,《麻辣教師》師者不止是授業,還要傳道解惑也。有的探討社會問題。心理疾病、家庭暴力、黑道背景、倫理關係也成為偶像劇面對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