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市工業區

偃師市工業區成立於2006年3月,是經市委、市政府直屬黨政事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偃師市工業區
  • 成立於:2006年3月
  • 總面積:11.56平方公里
  • 總人口:14048人
基本簡介,發展概況,

基本簡介

市工業區位於偃師市區西北部,北依邙山,南臨洛河,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隴海發展帶和河南省“三點一線”旅遊熱線上,是鄭洛城市群帶的中心區段。東距鄭州90公里,西距洛陽30公里,周邊有龍門石窟、白馬寺、“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等著名風景名勝區,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穿境而過,310和207國道交匯貫通,管轄石硤、杏園、前杜樓、後杜樓、嚇田寨五個村的黨政事務,總面積11.56平方公里,總人口14048人。

發展概況

幾年來,工業區凝人心,聚志氣,堅定信心,強力推進,創新觀念繪藍圖,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幹部民眾齊心協力,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2013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1793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681萬元,完成年度任務5520萬元的103%,招商引資達到83456萬元,完成年度任務8億元的10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630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前杜樓村被評為“河南省康居示範村”,杏元村被評為“洛陽市示範村”。
(二)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
經過幾年的建設,區內發展環境完善,“五通一平”水平進一步提高,山地工業園輪廓基本呈現。一是面對工業用地十分緊缺的困境,積極實施土地平整工程,向溝壑要地,向荒山要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為入駐企業提供淨地。相繼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總計平整土地5000餘畝。二是為了加快土地利用,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著力完善園區道路框架,組織建設緯二路、緯三路、經一路、經二路、經三路、經四路,並配合完成高速引線擴寬改造和北環路擴寬改造工程,形成園區內部五縱三橫道路框架,建設總里程15公里,總投資達2億元。
(三)招商引資效果突出,規模企業迅猛增加
2013年,工業區續建、新上、投產和正在洽談超億元項目15個,計畫總投資118.43億元。其中續建超億元項目3個,計畫總投資73億元:偃師萬吉年產1000MW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由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獨資建設,計畫總投資66億元;河南辰閏年產10萬噸金屬複合材料項目由連雲港地浦化工有限公司獨資建設,計畫總投資3.5億元;洛陽建龍年產15.5萬噸吸附材料項目由廣州一公司同建龍公司聯合投資建設,計畫總投資3.5億元;新上超億元項目3個,計畫總投資15.58億元:洛陽恆華年產500萬平方米導電纖維材料項目由新疆順水來工貿有限公司獨資建設,計畫總投資5.2億元;洛陽銳仕澤年產150噸碳纖維金屬基和非金屬基複合材料項目由四川樂山澤爾匯科技有限公司獨資建設,計畫總投資5.1億元;洛陽亨基年產5000萬粒高精度滾子項目由香港亨基數控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固高公司、洛陽立博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和洛陽宗崎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投資建設,計畫總投資5.28億元。
如今,建設工地上機聲隆隆高歌猛進,工業區領導運籌帷幄信心百倍。
(四)農業產業鏈條拉長,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
按照中央關於“發展高效農業,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推動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總體部署,通過合理引導和積極扶持,我區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農業效益明顯提高,農民收入穩步增加。主要表現在:一是農產品種植集中連片開發,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目前,我區已形成“四大千畝種植基地”,即前杜樓千畝林果種植基地、石硤千畝櫻桃種植基地、杏元千畝凱特杏種植基地、前杜樓千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二是生態林建設工作完成487畝,種養業發展成效良好。三是村級財富積累快,農村福利事業全市領先。
工業區開發建設所走過的歷程,是我國推進改革開放和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成功縮影。工業區發展所取得的成果,是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實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生動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