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句

借代句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而借代句,就是指運用了借代手法的句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借代句
  • 主題詞:借代
  • 核心釋義:用一人或物替代另一人或物
  • 關聯體:借體和本體
  • 作用:使句子形象具體
例句,借代,部分代整體,特徵代本體,工具代本體,專名代泛稱,

例句

(1) 你要是愛細腰粉腿,就有跳舞場。 茅盾《現代化的話》
“細腰粉腿”就是借代修辭格,指舞女。
(2)如果首長一句話不講,扔下“有線”,全用“無線”去了,那我們才受不了吶。 徐懷中《西線軼事》
“有線”“無線”分別借代“有線班的戰士”、“無線班的戰士”。

借代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特徵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借代句
例如:③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徵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 ④ 是標誌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
例如: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裡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工具代本體

例如: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鬥的人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