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杭豬

修水杭豬

修水杭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修水杭豬原產於修水縣的杭口、西港、上杭、馬坳等鄉鎮,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江西省8大地方品種之一。該豬種產仔率高,生長快,肉質鮮美,具有良好的經濟開發價值。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修水杭豬”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水杭豬
  • 產地名稱: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 品質特點:體型中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修水杭豬系江西省優良地方豬種,因其體型中等、體質疏鬆,頭大小適中、前額中央有一撮白毛,全身毛色上黑下白,為“烏雲蓋雪”,尾尖有一根硬肉刺。肉色為深紅色,肌間脂肪含量豐富,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獨特性能,在江西省重點保護的地方豬種中名列第二,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主編的《中國豬品種志》也將修水杭豬列為全國48個地方豬種之一,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種畜禽品種標準及生產技術規範》也把修水杭豬擺在了重要位置。
1、體型外貌特徵:杭豬體型中等,體質疏鬆。頭大小適中,分“獅頭”和“狗頭”兩種,獅頭豬的前額凹陷,嘴筒粗短,顏麵皮皺紋多而深,民眾稱為“八卦臉”,頸短較粗厚,腰背較寬平,腰臀結合良好,大腿較豐滿,四肢粗大,被毛稀疏;狗頭豬的嘴筒長直,頸項較長,肩窄,胸狹淺,背腰部略下垂,臀略傾斜,大腿欠豐滿,四肢粗有力,鬃毛髮達,毛色為“烏雲蓋雪”,頭部和背臀部呈黑色,腹部和四肢下端為白色,嘴尖呈紅色,前額中央有一小撮白毛者叫“小花臉”,有一直條白毛者叫“大花臉”,耳中等大而下垂,乳頭“6—7”對,腹大,尾尖有一硬肉刺。
2、杭豬肉質特性:2006年12月經江西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對杭豬進行測定。杭豬的肉質指標為:肉色平分3.2,大理石紋:3.1,剪下力:1.56千克,熟肉率:61.33%,失水率8.81%。3、杭豬的基因特性(與其它豬種的區別):江西農業大學測定杭豬的生化遺傳標記Tf、Pa、Po、Am、Hpx和Cp的多態性,Tf位點只觀察到B、C兩個基因,以TfTfB為主(0.8400),未檢出TfA基因(這點區別於其它多數地方品種);Pa位點以PaA為主(0.9900);Am位點以AmB為主(0.9800);Hpx位點只有2個等位基因(區別於其它多數地方品種)。
修水杭豬修水杭豬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屬中低山丘陵地區,成土母質主要有泥質岩、酸性結晶岩、紅砂岩、石灰岩、紫色砂礫岩、石英岩和近代河流沖積物等,產地土壤的pH值在5.4—6.0之間。

水文情況

修水縣境內有修河穿境而過,水庫星羅棋布,農田得到自流灌溉,地下水蓄量充沛,水質為軟水,顏色清澈,含礦物質豐富,優質的水資源為修水杭豬的飲水及飼料原材料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候情況

修水杭豬產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9℃,最熱月平均氣溫28.0℃(7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6℃(1月),年積溫6196.6℃,全年無霜期26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65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600小時,相對濕度80.0%,常年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熱量條件豐富,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屬典型的山區氣候,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為修水杭豬的生產提供了優質的飼料原料,也特別適宜修水杭豬的生長發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無污染、無公害綠色山區,為修水杭豬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和物質條件。
修水杭豬修水杭豬

歷史淵源

《修水縣誌》記載,修水杭豬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由產區的自然條件和廣大農民經過長期精心培育而形成。北宋太宗年間,修水杭口、上杭、西港、馬坳一帶富豪人家僱人飼養一種體格中等、性情溫馴的花豬,這種花豬抗病能力強,環境適應性較強,肉質鮮美,深受當地官僚和富豪人家的青睞。此豬種先後被稱作“贛北花豬”、“修水花豬”、“杭口花豬”等,經過千年來的選育和培植,修水杭豬的生物特徵和品種特徵逐漸穩定。“兩耳蓋齊眼,顏面皺紋多,腰板如丘陵起伏,毛色似烏雲蓋雪”。這是當地百姓對修水杭豬的形象描繪。相傳黃庭堅最喜愛家鄉的杭豬肉,許多民間故事把黃庭堅、蘇軾跟飲食文化連在一起。至今,在修水百姓中還流傳著東坡肉與杭豬的故事。
北宋時,一代文豪蘇東坡曾與黃庭堅一同在京城任職,由於情趣相投,常常秉燭談論書法,對酒呤詩,成為摯友。後因黨派之爭,蘇東坡被貶杭州。黃庭堅忠正耿直,不滿朝延奸臣當道,不久也辭官回到故里(今江西修水杭口鎮),潛心於詩文書法藝術的研究。一次,蘇東坡從杭州來到修水看望黃庭堅。在黃庭堅的家鄉杭口,發現當地的豬肉很鮮嫩,於是他把紅燒肉的做法稍作改良:“取一小竹編籠格,一塊四方夾花(即五花肉)連內皮,底下墊一鮮荷葉,淨洗鍋,少著水,柴火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聞之清香,食之肥而不膩,口感甜鹹,酥爛適口”(見《東坡文集》第二卷)。蘇東坡貪戀杭口豬肉“肥而不膩,醇鮮利口”,在黃庭堅老家杭口一呆就是半個月。回到杭州時,這位美食家仍不忘帶了一些杭口的豬肉製成菜餚。他一邊品酒一邊呤喔:“無竹令人肥,無肉使人瘦,不肥不瘦,竹筍加杭豬”。因此這道菜不脛而走,成為杭州一道令人垂涎的名菜——“東坡肉”,而杭口豬也因這道菜而聞名,成為一直流傳至今地方知名豬種——杭豬。杭豬得益於“東坡肉”而走俏杭州城,而蘇東坡卻因“東坡肉”再度遭貶。處處與蘇東坡作對的御史趙挺之一次出巡杭州,當他獲知每家客棧都把“東坡肉”列為第一道名菜後,心中恕火油然而生,不過隨後暗自竊喜,急令部屬收集多家客棧的選單。一回到京城,趙挺之便向皇帝告狀說:“蘇學士在杭州無法無天,平時胡作非為,當地百姓對他恨之入骨髓,所以人人想吃東坡肉,以泄心中之怨。”皇帝翻開選單一看,果然每一份選單上的第一道菜都是東坡肉,於是不容分說,下旨將59歲的蘇東坡貶到更偏遠的廣東惠州。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修水杭豬的開發和保護工作,派專家到修水調查,編制了《開發修水杭豬的規劃》,1967年於修水縣三都鎮建立“杭豬繁殖場”,1991年經江西省畜牧局驗收,升格為“修水杭豬原種場”,修水杭豬得到有效地保護和發展。

生產情況

2010年,修水縣有杭豬養殖專業大戶100戶,中小型養殖戶500戶,帶動周邊2千餘戶從事杭豬生產。生產規模5萬頭,年產量5000噸。

產品榮譽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修水杭豬”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修水杭豬修水杭豬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修水杭豬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西港鎮、上杭鄉、馬坳鎮、杭口鎮等4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7′41″—114°55′48″,北緯28°42′09″—29°21′36″。

質量技術要求

1、豬場選址
1.1豬場距離幹線公路、鐵路、城鎮、居民區和公共場所1.5千米以上,豬場周圍設有圍牆或防疫溝,並建立綠化帶。豬場周圍3千米內無大型化工廠、礦廠、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場或其它畜牧場污染源。
1.2豬場生產區布置在管理區的上風或側風向處,污水糞便處理設施和病死豬處理區應在生產區的下風或側風向處。
1.3豬舍應建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易於組織防疫的地方,場址用地符合當地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
2、選種
2.1嚴格按照杭豬品種標準進行選種,對品種特徵不明顯的一律不得作為種用和生產杭豬產品。
2.2各生產場引進杭種豬一律只能從修水縣杭豬原種場引進,並按照要求進行防疫、檢疫。
3、杭豬飼養
3.1飼料:杭豬生產必須嚴格控制飼料,除微量元素、胺基酸、漁粉等少量原料來自外地,主要的玉米、豆粕必須產自修水當地。確保無污染和霉變。種公豬和種母豬每天必須供應5千克以上當地無公害優質青飼料,肥育豬青飼料的供應比例為精料的1.2倍。飼料中不準添加重金屬鹽和促生長素等有害物質。
3.2飼餵方式:全部採取乾濕料飼喂,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5點定時飼喂,仔豬中午12點增加飼餵一次。
4、管理
4.1種公豬的管理
①加強運動。每天堅持讓種公豬運動,除在運動場自由運動外,每天驅趕運動,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行程不少於2公里。
②經常刷試豬體和修蹄。
③經常檢查精液品質,嚴防用死精、弱精公豬配種。
④使用適度。利用強度控制在1歲-2歲青年豬每周配種2次-3次;2歲以上公豬每天配種1次-2次,如果連續使用4天-6天,應休息5天。
⑤適當控制飼料用量,確保生產公豬8成的膘情,不宜過肥或過瘦。
4.2空懷母豬的管理
①斷奶後對過瘦的母豬可適當增加精飼料,促進發情排卵。
②掌握最佳配種時機,認真觀察母豬的發情狀況,杭豬一般在發情的第2—3天為適宜配種時間。
4.3妊娠母豬的管理
①配種後要精心管理,應單欄飼養,防止打架和摔跤。
②妊娠期不要飼餵過度,一般妊娠前期(前21天)餵量要多(2.0千克/日);妊娠中期(22天-80天)餵量要少(1.8千克/日);妊娠後期(81天到產前3天)餵量要多(2.2千克/日左右)。
4.4分娩母豬的管理
①控制採食量。產前1周開始逐日減料,產前1天為平常量的一半,產後當日不餵料。分娩2天-3天餵量逐漸增大,一般第二天是正常量的一半。最好餵溫熱稀食,4天-5天改為濕拌料,自由採食。
②在進豬的頭一天對產房和豬體進行消毒。
③正確接產,做好假死豬的急救。
④仔豬出生後,立即進行打耳號和稱重並做好記錄。
4.5哺乳仔豬的管理
①固定乳頭,早食初乳;加強保溫,防凍防曬,預防下痢。
②仔豬在3日齡開始注射補鐵劑。
③5日-7日齡開始補料,18日-20日齡適應食用飼料。
④18日齡對公豬進行去勢。
⑤20日齡接種豬瘟、豬丹毒二聯苗。⑥杭豬一般在25日齡左右進行斷奶。
4.6斷奶仔豬的管理
①斷奶後繼續使用乳豬料,直至體重達15千克左右過渡到仔豬料。
②重視調教管理,建立固定的吃、睡、泄位置。
③保持20℃以上室溫,防止仔豬受凍。
4.7育肥豬管理
①保持合理的密度,一般每頭占地面積不少於1.5平方米。
②及時接種各種疫苗。
③育肥全程不宜使用抗生素,豬只一旦發病一般用中草藥治療,對久治不愈的立即淘汰。
④飼料中能量和蛋白質的含量不宜過高。
⑤肥育豬一般飼養到75千克左右出欄,不宜過大或過小。
⑥宰前一周停止飼餵豆粕和其它飼料添加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