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酈道元故居(保定酈道元故居)

涿州酈道元故居

保定酈道元故居一般指本詞條

涿州酈道元故居

涿州酈道元故居是為紀念北魏地理學家《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而建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酈道元故居
  • 外文名稱:li dao yuan gu ju
  • 地理位置:河北省涿州市道元村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493.12平方米
  • 開放時間:早9:00—晚18:00
  • 門票價格:1元
  • 著名景點:酈道元雕塑
故居簡介,人物生平,《水經注》,營業時間,景區地址,乘車線路,

故居簡介

酈道元故居,位於涿州市道元村。重建於1995年,占地3493.12平方米。南向,兩進院落。建築風格均為仿漢式,建築有大門三間,單檐懸山頂;二門樓一間,單檐懸山頂;正房五間單檐懸山頂;東、西配房各三間,皆為單檐懸山頂。正房內塑酈道元坐像,壁畫內容為酈氏歷代家族人物。東配房壁畫按《水經注·江水》篇內容繪長江圖,西配房壁畫按《水經注·河水》篇繪黃河圖。

人物生平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父親酈范年少有為,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來以他優秀的戰略眼光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遷到這裡)擔任過騎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史,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過冀州(今河北省冀縣)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務。 酈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時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之後,經過獻文,文成等諸多帝王的勵精圖治,至後來的北魏孝文帝的積極改革,北魏國力日漸強盛。酈道元也跟隨孝文帝等人致力於統一大願的實現。然而,在孝文帝死後,北魏從500年開始,國內矛盾又開始高漲起來,逐漸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鎮叛亂,四方叛亂揭竿而起。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時候,酈道元慷慨殉國。長空孤雁鳴,秦山鳥悲歌,在流星閃過之時,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酈道元在做官期間,“執法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豪強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奉命赴任關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蕭寶夤受汝南王元悅慫恿派人把酈道一行圍困在陰盤驛亭(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亭在岡上,沒有水吃,鑿井十幾丈,仍不得水,最後力盡,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兩個兒子一同被殺害。

《水經注》

水經注》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的著作。從書名來看,此書是為另一種稱為《水經》的書作《注》。事情確實如此,三國時期的一位已經不知姓名的作者寫了一本名叫《水經》的書,內容非常簡略,全書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條寫上此書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發源、簡單的流程、入海,或在何處匯入另一條大河。舉條大河的例子,就說中國歷史上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吧,從發源、流程到結束,《水經》只寫了一百九十多個字。再舉條小河的例子,黃河中游古代有一條叫清水的小支流,對於此河的發源,《水經》只說:“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但酈道元為這十二個字寫了約一千八百字的《注》文。全書《注》文超過《經》文二十多倍。《水經注》是一部三十多萬字的巨構,是一部獨立的古典名著。
《水經注》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專著,是中國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項中國之最。《水經注》全書三十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一千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歷史等。《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著作。

營業時間

營業時間:9:00—18:00

景區地址

景區地址河北省涿州市西道元村酈道元路

乘車線路

乘車線路涿州市可乘出租或步行至城南西道元村可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