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春不老”

保定“春不老”

春不老是一種木本植物。雙子葉,互生,葉緣為全緣,葉上表面深綠色,光 滑,下表面淺綠色。網狀葉脈。花期為3月至5月。

作為一種庭院植栽及綠籬,不僅僅具有食用價值,成為人人喜愛的美食,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對於消炎消腫,痢疾皮膚炎有顯著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春不老
  • 拉丁學名:Ardisia squamulosa Presl.
  • 別稱:山豬肉、蘭嶼紫金牛、東方紫金牛
  • :植物界
  • :紫金牛 科
  • :木本
  • 分布區域:綠島、蘭嶼、海南島、斯里蘭卡
主要用途,地區分布,主要分類,江西篇,保定篇,歷史典故,

主要用途

1 作為庭園植栽及綠籬
保定“春不老”
2、具有食用價值
3、具有藥用價值:其根及莖有行血袪風、消炎消腫;果實有收斂作用,葉治痢疾、皮膚炎

地區分布

摺疊分布於綠島、蘭嶼、海南島、斯里蘭卡、

主要分類

江西篇

春不老為江西省鄱陽縣名菜,僅產於鄱陽縣鄱陽鎮東湖四岸,上士湖的西門高門一帶,也就是在鄱陽鎮舊城周邊生長,出城數里則變之為芥。"春不老"雖為芥菜的一種,但生是鄱陽鎮卻與芥菜有了很大差異。其色如墨色,葉片較芥為小,且肉質緊密,有茸毛,葉莖肥大如菘(白菜),為羽狀或不整齊羽狀分裂。葉片辛香濃烈;八、九月下種,初春收割, 製成,本地稱之為"春不老 菜";有蒸曬為霉乾菜,稱之為"春不老鹽菜"。或漚肉、或煮黃頰魚、或作羹、或獨炒,香脆爽口,健脾開胃,回味綿長。
保定“春不老”

保定篇

"春不老"是芥菜的一種,在保定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保定屬華北氣候,積雪非到春暖不化,芥菜較長時間被冰雪覆蓋著,不見陽光。所以和蒜黃韭黃一樣在生長中能保持青嫩,直到冰雪消融,它才肯露出嬌容。保定的"春不老"獨到之處在於它根小,直徑只有一寸大小,但其葉卻長一尺五寸左右,葉柄長而圓,是保定的特產蔬菜。 "春不老"有一點辛辣的味道,在保定有兩種吃法,一種是醃菜,用鹽短時間醃一下,便帶水分上市了,雖然醃過了,但還帶有鮮菜的嬌嫩清新口味。無論存放多久仍保持綠、嫩、脆的本色,別有風味,既不生筋長柴,又無苦澀味道,為冬春季節不可多得的美味小菜;另一種是新鮮菜生拌,摘下菜心,在鍋里簡單地燜一下或炒一下,在半生半熟時出鍋,淋上醬油和小磨麻油涼拌,吃起來帶有一點芥辣的氣味,常常能刺激出噴嚏,下飯非常提味,讓人胃口大開,食慾大增。
保定“春不老”

歷史典故

關於"春不老"還有兩個傳說。一是相傳清乾隆年間,有一位大臣南下,途經保定所轄的清苑縣。這個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點清淡的飯菜,於是給他端上一盤醃製的"春不老"。嫩綠的"春不老",猶如剛從地里拔出的一般新鮮。這個大臣放在口中一嘗,脆嫩清香,連連稱好。臨走時,他特地讓人給他準備了"春不老",一部分攜帶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宮廷。從此,保定的"春不老"名聲遠揚。另一種傳說,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挾光緒拜謁西陵時,途經保定,當地官員以"春不老"獻禮,慈禧吃後讚不絕口,賜名"備瓮菜",意為百姓家必不可少的常備菜。因此,清代譚吉璁在《鴛湖棹歌》中寫道:"瓮菜但攜春不老,匏尊莫問夜何其。"正像現在保定人經常掛在嘴上的那句順口溜:"百年歷史春不老,慈禧吃了都說好!"
保定“春不老”
"春不老"不但吃起來別具風味,令人讚不絕口,名字也起得情意纏綿,不要說吃,就是聽一下,也夠回味一陣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