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藝術

【侗族文化藝術】侗族文學藝術豐富多采,有“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之稱。詩歌取韻自由,有腰韻、疊韻、腳韻,句子長短不一,且善於比喻。情歌優美,真摯熱情;敘事歌委婉曲折,含義深長,可連唱數夜;歌詞多以人類起源、民族遷徒和習慣法為題材,具有史料價值;故事情節曲折,引人人勝。以《珠郎娘姨》《莽歲》《三郎五妹》等流傳最廣。音樂曲調既多又美。一領眾和、多聲合唱的“大歌”聲音宏亮,氣勢磅礴,節奏自由。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侗語稱好12,俗稱牛罷腿)伴奏而得名,曲調歡快流暢,為侗族所特有。侗戲是由原有的敘事說唱發展起來的,始於19世紀初,相傳是黎平侗族吳文彩(約1798~1845)所創。台步簡單,動作純樸,曲調唱腔多樣。演唱時,用胡琴、“格以琴”伴奏,擊鑼鈸鼓鬧場,著侗裝,不畫臉譜,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哆耶”是民眾性的集體歌舞,或男或女,彼此手牽手,圍成圓圈,邊走邊唱。蘆笙舞則齊奏蘆笙,邊走邊舞。樂器除上述者外,還有侗笛、嗩吶等。手工業及工藝品有挑花、刺繡、藤編、竹編。銀飾有頸圈、項鍊、手鐲、耳環、戒指、銀簪、銀花。紡織品有侗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手塗蛋白的“蛋布”,顏色鮮亮,為侗族固有衣料。侗族擅長石木建築,鼓樓、橋樑是其建築藝術的結晶。鼓樓為木質結構,以榫頭穿合,不用鐵釘。有三、五層以至十五層,呈四面或六面八面倒水,高13~16米,飛閣重檐,形如寶塔,巍峨壯觀,是族姓或村寨標誌,也是公眾集中的議事場所。風雨橋是石墩木橋,長廊橋道,橋亭重瓴聯閣,雄偉壯麗,以三江縣的程陽橋最負盛名,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