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現代化與化現代

佛教現代化與化現代

《佛教現代化與化現代》內容簡介:從禪宗的現代轉型之路、佛教與現代倫理、佛教與現代生活、佛教制度與現代社會、中國佛教與“全球化”等方面總結過去,反思現在,期待未來,認為當代中國佛教的建設,必須回到佛陀本懷,創造性地繼承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

基本介紹

  • 書名:佛教現代化與化現代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16
  • 品牌:金城出版社
  • 作者:聖凱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51107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佛教現代化與化現代》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聖凱,知名學者,出版有《中國漢傳佛教禮儀》、《佛教情緒觀》、《四大淨土比較研究》、《中國佛教懺悔法研究》、《佛教懺悔觀》、《禪心無語》(散文集)、《攝論學派研究》等六部著作,發表數十篇論文。

圖書目錄

序中國佛教路在何方?/葉小文
緒論:佛教在21世紀的使命
第一章禪宗的現代轉型之路
第一節當今漢傳佛教界的禪法15
第二節安詳禪、現代禪與生活禪31
第三節禪宗現代轉型的原因與方向68
第二章佛教與現代倫理
第一節“心淨則佛土淨”與生態倫理79
第二節知足、布施與佛教經濟倫理96
第三節和合、安樂與佛教家庭倫理115
第三章佛教與現代生活
第一節承受生命:佛教的自殺觀125
第二節道德與智慧:佛教的幸福觀135
第三節和合與和諧:佛教與“和諧社會”145
第四章佛教制度與現代社會
第一節佛教戒律與神聖性建構151
第二節“以戒為師”的現代意義157
第三節寺院經濟的“商業化”與“化商業”166
第四節宗教慈善的本質、驅動力及其社會功能170
第五章中國佛教與“全球化”
第一節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佛教177
第二節世界佛教論壇與中國佛教“全球化”185
第三節佛教倫理與全球倫理192
結語:建設中國佛教的使命、宗旨與道路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後記
過去是一種宿命,因為無法改變、無法抹滅;但是,生命的自由在於,能夠在現在改變對過去的影響。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因為那個時候我無法自由地面對自己的生命;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成為一位獻身於佛教的讀書人,但這是我在1990年9月1日的選擇,這個選擇是自由的。接受過去的宿命,需要一種智慧和擔當,接受過去才能面對現在;宿命論是把所有現在之因推至過去,則是一種無奈與無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十年”或許才能稍微對人生有一點總結吧。三十歲那年(2002年),考上南京大學中國哲學博士研究生,開始真正的學術生涯,開啟了一生的追求;四十歲那年(2012年),轉到清華大學工作,走上一條似乎十分繁忙的人生道路。在校內,負責哲學系教學工作;在校外,負責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佛學研究》雜誌的編輯出版等工作。同時,還開設了自己的弘法平台——普隱學堂。那一年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許可以稱得上“不惑”。
佛曰:諸行無常。祖師大德示曰:安住在無常世界中。因為無常是不可逆轉的、生生不已之流,但是仍然要逐浪揚帆,奏出生命最美的韻律。選擇一種信仰,不僅是生命的自由,也是責任與義務。因此,在信仰的生命實踐中,不僅要反思自我生命,更要關注與反思信仰現象。對中國佛教的反思與探討,不僅是一位佛教學者的研究對象,更是一位信仰者的信仰責任與義務。尤其自2000年開始——那年我在廈門南普陀寺演講《佛教在21世紀的使命》——那是中國佛教協會主辦的演講比賽,我從未停止對中國佛教現實、未來的思考。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書,是這十多年思考的一點成果。
中國佛教的過去也是一種宿命,也是無法改變的,只能接受與面對;然後,在現在如何改變過去對現在的影響,即是中國佛教如何走向未來,這即是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與“化現代”。中國佛教的道路不是想出來的,而是無數人走出來的,但是必須有方向的覺醒與引導、內在的自覺與動力、外部的推力與助緣。中國佛教特質在於禪,當代中國漢傳佛教的主體即是禪宗,因此首先是禪宗的轉型;其次,解決佛教與現代倫理、生活、社會以及全球化的問題,這樣,從內在轉型到外部教化,從隱到顯,從小到大,至少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這些成果的形成,要感恩這25年以來所有給予我幫助的人。25年的讀書、弘法、做事,跟無數人結下善緣,我的人生步伐從太姥山平興寺到中國佛學院,從南京大學至清華大學;弘法足跡從國內到新加坡雙林寺,從美國洛杉磯法印寺到加拿大湛山精舍;學術交流從日本大谷大學到韓國金剛大學,從德國海德堡大學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做事的平台從世界佛教論壇到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佛學研究》雜誌等。
所有的成長,皆來源於別人的幫助;所有的成就,都是諸佛菩薩的加被;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所有的眾生。所做的一切事,皆是為了回報三寶所給予的力量,為了感恩這么多幫助我的人。這時,我突然想通了為什麼菩提達摩說梁武帝——“實無功德”,唉!有何功德可言!因為,我的名字背後站著幾百人甚至幾萬人,離開他們,“聖凱”將不復存在。
感恩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黨組書記葉小文先生,具有詩人的豪氣、音樂家的律動、政治家的智慧,待我如友,熱情應允為本書寫序。感恩金城出版社把本書列入本版書,感恩柯湘老師對此所做的一切努力!
聖凱
2014年9月1日

序言

中國佛教路在何方?
葉小文
中國佛教路在何方?我想,這不僅是佛教界自身的最大疑問,也是社會各界所關心的問題,更是政府宗教工作部門所思考的問題,甚至是中央領導所憂心的事情。
中國佛教路在何方?當聖凱法師將《佛教現代化與化現代》厚厚的一疊書稿放在我的書桌上時,豁然開朗,答案就是中國佛教的“現代化”與“化現代”。佛陀化現在人間,在人間成佛,教化眾生於人間,《增一阿含經》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陀的法音從恆河兩岸,越過雪山和大漠,終於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中國亦成為佛教的第二故鄉。佛教在中國的最偉大創造,就是禪宗的出現,我曾經總結禪宗代表了佛教開拓創新的精神、紮根人民的功夫、有和而不同的海量。可是,當時輪轉至21世紀,當代佛教界又如何繼承禪宗的精神、功夫與海量?我想:聖凱法師的思考在當今佛教界具有典範作用。
一、當今佛教要有開拓創新的現代精神
佛教從佛陀創教以來,一直充滿著平實活潑、開啟智慧、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的宗教。禪宗的創新是把印度佛教這種異質文化與中國的固有文化相結合。創新的過程,就是這種相結合、相適應、應時契機的過程。應隨民眾渴望解脫之“時”,契合中國文化喜求簡易之“機”,創造出契合於中國人根機和心性的新的宗教文化。可以說,沒有創新精神,就不會有禪宗,也就不會有中國化的佛教。可是,21世紀禪宗將如何發展?或者說將如何創新?聖凱法師在《禪宗的現代轉型之路》一章中,仔細分析了當今漢傳佛教所流傳的禪法,探討了安詳禪、現代禪與生活禪的特質,剖析了禪宗現代轉型的原因,並且指明了方向。
開拓創新實際上是佛陀創教理想的實踐,也是中國佛教優良傳統的繼承。如《法華經》云:“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摩訶僧祇律》記載佛陀制戒的最後利益則是“正法得久住,為諸天人開甘露施門故”。因此,佛陀創教理想是為了實現“正法久住,廣度眾生”。佛教可以憑依佛陀乃至歷代高僧祖師的智慧,以開拓創新的精神,自覺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這種開拓創新過程即是“佛教現代化”,依聖凱法師的總結,佛教現代化的宗旨就是“以戒為師,以法為依”兩大宗旨。本立則道生,佛教界加強自身建設與弘法利生皆離不開“以戒為師,以法為依”。
二、當今佛教要有化導現代的功夫
禪宗把宗教的修行同人民大眾的日常生活緊緊結合起來,所謂“行住坐臥、擔水砍柴、無非妙道”,“平常心即是道”。但是,21世紀是商品經濟的時代、全球化盛行的世界,佛教如何走入平常人的生活?如何化導現代人?歷史經驗證明,凡是源於人民民眾,為了人民民眾的,就為人民所喜歡的,就有持久的生命力。
佛教“現代化”是前提,“化現代”則是目的。所以,聖凱法師探討了佛教與現代倫理,分析了“心淨則佛土淨”與生態倫理、知足布施與經濟倫理、和合安樂與家庭倫理的關係;剖析了自殺、幸福、和諧等現代生活問題和理念,提出寺院要“化商業”。尤其在探討宗教慈善時,他提出利他與信仰是宗教慈善的本質、因果與功德是其驅動力、慈善是宗教社會功能的最好呈現,其觀點對宗教界、法律界乃至政府宗教工作都富有啟發意義。
三、當今佛教要有全球視野
我與聖凱法師結緣於2006年正月初五,在北京去新加坡的飛機上初次相遇,瘦高的個子,手上永遠拿著書,淺淺的微笑,其印象令人深刻。我很驚嘆他在新加坡佛教界的活動組織力與影響力,當時正在籌備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急需一批具有現代視野、精通佛法、又善於協調種種關係的人才,聖凱法師的身上無疑具備了這些特質。於是,我和他又成為同事,在“世界佛教論壇”的這個大平台上朝夕相處,共同為佛法事業揮灑青春的智慧與熱情。
這么多年過去了,“世界佛教論壇”留下太多的回憶,也留下太多的思考。“全球化”為中國佛教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中國佛教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新世紀的中國佛教,與時俱進,值得全國佛教界關心與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求中國佛教界儘快培養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交流人才,能夠在國際大舞台中展現中國佛教的風采與智慧。否則的話,中國佛教則在許多場合的對話中,缺乏有力的話語權力,無法表現中國佛教的聲音。
聖凱法師的生活軌跡從南京大學到了清華大學,他的視野從中國到世界、從傳統到現代、從宗教到政治,都深深地體現了新一代僧青年的特點。我自己從事宗教工作近20年,提倡“白天走、乾、講,晚上讀、寫、想”,所言所行,無非就是兩件事:宗教問題怎么看?怎么辦?自己也留下一堆文字。讀聖凱法師的書稿,仿佛重溫了自己的過去。天道酬勤,業精於勤,我祝願他能夠在教書育人、弘法利生、著書立說等方面,必將有更大的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