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素食

佛家素食

《佛家素食》是200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大同。 該書通過對緇素四眾生活習慣的展示,使人們認識佛教藉助這些飲食風習所推崇的思想路徑。

基本介紹

  • 書名:佛家素食
  • 作者:丁大同
  • ISBN:7201048597
  • 頁數:164
  • 定價:23 元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9-1
  • 裝幀:平裝
  • 開本:小16開
  • 叢書名:識佛叢書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數:1260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圖書序言,

內容簡介

素口之道——佛家的素食主張、穿衣吃飯,儘是禪機——飲食戒律;法輪未轉,食輪先轉——飲食制度;飲啖法器——飲食用具、七寶五味——飲品、茶禪一味——茶、半月沉江——菜品、佛香羅漢齋——名寺菜齋、天人間煙火氣——而食與果品、佛家素食風行世界等內容
人類的飲食方式,作為人與自然界相交換的生理行為,不是一種單純的吃與喝,而是按特定方式進行的文化行為。“吃什麼”、“怎樣吃”,表現為在明確觀念指導下進行的社會行為。佛家奉行的素食主張,就是人類社會生活里存在的各種各樣飲食方式中的一種。佛家的素食主張,是與佛家教義、教規以及它所主張的宗教倫理觀念相連的。佛陀在世時就說過,食肉的人即使獲得開悟,但最終都會遭報應,沉淪到生死苦海中,不能再成為佛的弟子。

圖書目錄

引言 素口之道——佛家的素食主張
食素出於慈悲心
嘴巴里的因果輪迴
把平等吃出來
食素出健康
追求營養平衡
食素的滋味之道
增進健康的減食法
穿衣吃飯,儘是禪機——飲食戒律
食與藥
戒食肉
戒五辛
牛奶與雞蛋
法輪未轉,食輪先轉——飲食制度
乞食
過堂
典座
持齋
施食
百味供佛
飲啖法器——飲食用具
缽支
鐼子
淨瓶
漉水囊
齒木
七寶五味——飲品
不飲酒戒
乳糜
臘八節與臘八粥
拗九節與孝九粥
茶禪一味——茶
茶事與茶制
鬥茶與茶道
茶聖陸羽
陸羽《茶經》
茶僧佳話
佛門名茶
佛門名泉
佛門茶食
半月沉江——菜品
素菜與素宴
蔬食
菇筍
豆製品
醃菜
麵筋
佛香羅漢齋——名寺菜餚
北京功德林素菜飯莊
天津大悲禪院素齋
山西五台山素齋
湖北五祖寺素食
鎮江焦山定慧寺素菜
上海寺院素菜
福建南普陀寺素菜
成都寶光寺素菜
雲南雞足山佛寺素菜
無人間煙火氣——麵食與果品
結語 佛家素食風行世界

圖書序言

史載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當時,佛教是作為一種新興的外來文化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而此時的中國也是一個有著高度發達文化的國家,於是世界上兩種燦爛的文化在東亞相遇。佛教作為一種異質文化,當它進入中國以後,經過與儒、道四五百年的彼此衝突、相互融合,約在東晉時期,終於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形成了儒、佛、道鼎足而立的局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佛教也不例外。作為精神方面的佛教文化,是由博大精深的般若智慧、拯救人間的慈悲情懷、高僧大德的菩薩風範等內容組成;而作為物質方面的佛教文化,則有巍峨壯觀的寺院殿堂、美奐絕倫的雕塑繪畫、莊嚴肅穆的儀式修持以及飲食習慣等表現形式。
長期以來,人們對佛教有不少誤解,特別是在2 0世紀6 0年代中葉至7 0年代中葉發生的“十年動亂”中,佛教幾乎被視為封建迷信的同義語,成為打倒、砸爛的對象。1 9 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撥亂反正和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才又重新恢復了正常活動,並積極地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正確道路,從而步入了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