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武

何天武

華山萬丈懸崖間,有一名獨臂背夫。20多年前,妻子身患重病去世,給他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了掙錢養家,他到河南挖煤,但一場事故又奪去了他的左臂。在頻遭挫折之後,他北上華山成為一名背夫。10年來,他3000餘次登臨華山之巔,用血汗錢養活一家老小。這個獨臂漢子叫何天武,他的堅毅足以使每個人動容。 在空身攀登都需手腳並用的華山天險,獨臂的何天武,身背超過自己體重的貨物,一走就是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天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簡池鎮
  • 職業:山中背夫
  • 格言:寧願灑盡汗水,決不投降困難
  • 特點:獨臂殘疾人
格言,家庭背景,連遭災禍,命運多舛,體重118斤,負重120斤,熱愛生活,富有愛心,萌生退意,

格言

寧願灑盡汗水,決不投降困難
——何天武
何天武-格言何天武-格言

家庭背景

父母均年過七旬,父親還患有白內障;30歲的大兒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結婚兩年便離婚。“唯一比較放心的是小兒子,他在浙江開弔車,一月能掙個七八千。”不過何天武還不打算讓尚未成家的小兒子貼補家裡,“他還沒成家嘛,等他結婚以後再看。”

連遭災禍,命運多舛

幾度謀生失敗後,他北上華山開始背夫生涯
1989年,何天武的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撒手人寰。他一個人既要種田掙錢,又要照顧襁褓中的孩子。為了養家,這樣艱難地過了3年後,他把孩子託付給父母,從家鄉陝西漢中市鎮巴縣來到河南寶豐縣一家煤礦企業打工。
他挖了4個月的煤,雖然收入不高,但能按時給老家寄錢。然而,不幸卻又一次降臨——1992年7月30日,為了多賺點錢,已經下班的他又頂了一個班,就在這個班次上,一起絞車剎車失靈事故讓他永遠地失去了左臂。
何天武何天武
帶著礦上給的和同事們湊的4100元錢,他和一同打工的四弟踏上了回漢中的火車。但在火車上,四弟替他帶的2000元被偷了。“這是我的半條胳膊。四弟當時臉煞白,急得立刻要下車,回礦上再把錢給我賺回來。”他好說歹說,總算把四弟勸回家。 回到老家後的何天武,嘗試了各種方法謀生——開商店,因為顧客賒賬太多倒閉;種苞谷,因發洪水顆粒無收;背礦石,每天扣除管理費、生活費所剩無幾……幾年辛辛苦苦幹下來,反而欠了1萬多元錢的外債。
何天武何天武
他從一個老鄉的口中,第一次聽說背夫這個詞。雖然何天武從沒有去過華山,並且只有一條胳膊,但他沒有半點猶豫,因為他覺得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他選擇了北上華山,開始了背夫生涯。
華山人稱“五千仞山嶽一石成”,整個華山就是一塊堅硬的花崗岩。正是靠著與華山石一樣堅硬的性格,何天武終於戰勝了命運,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體重118斤,負重120斤

正是靠這份小心,10年了,我從未出過任何閃失!
48歲的何天武,體重118斤,每天背著120斤的貨物,步履穩健地走在華山北峰索道口到五雲峰這段1000米的路上。他和6個背夫共同承擔了這段路的運輸任務。7個人是好兄弟,有活一起乾,賺錢平均分。一開始,大家看他身有殘疾,勸他少背。倔強的老何拒絕了,堅持和同伴們背一樣多。 不過,10年前,他背60斤都吃力。2000年,何天武和朋友小吳一起來尋生計。倆人很自信,頭天晚上找了片小店,吃了頓好的,“儲備能量”。花30元買了個背簍,準備大幹一場。
何天武在工作何天武在工作
早上6點鐘,倆人早早來到山腳下接生意。第一單生意,60斤。小吳只接到20斤。兩人一身輕鬆啟程了。
上山一看路,哥倆傻眼了。“從來沒走過這么險的路,這么陡的坡。”好不容易挪到了天梯——“自古華山一條路”上的一個絕壁。小吳把貨扔給別人,打了退堂鼓。被背上的貨物壓得冒熱汗,被一邊的萬丈深淵嚇得冒冷汗,何天武還是咬著牙,把貨背上了山。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膝蓋疼得蹲不下。
何天武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他琢磨出了獨臂負重登山的經驗——兩個指頭掐著拐棍,三個指頭扣住鐵索扶手,側身而上。
上山路上,最難的一段是蒼龍嶺。這段唐朝時曾經讓韓愈為難得投書求救的路,何天武現在每天身背120斤的貨物,要走三到四個來回。最怕的是冬天,手指凍僵了,扣不住鐵鎖扶手,每挪動一步,都要萬分小心。“正是靠這份小心,10年了,我從未出過任何閃失。”

熱愛生活,富有愛心

見到別人需要幫助,能出手就一定要出手!
背夫這份看似辛苦又枯燥的工作,何天武幹起來自得其樂。背貨物上山的路上,他觀摩華山懸崖上的石刻,暗暗記在心裡,回家後臨摹。他最喜歡寫的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喜歡華山,我登上山峰的時候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心裡真的好舒暢,我願意在這裡呆下去,因為華山接納了我,我的付出有了回報!”何天武深愛著華山的一草一木,華山給了他生活的希望,他用華山石一般的堅毅作答。他說,“我不後悔過去,也不畏懼將來。” 華山背夫這個工作,他準備至少再乾10年。
長年的背夫工作,還給了何天武健康的身體和強大的心肺功能。“還有遊客以為我三十七八歲呢。”2004年,他看完雅典殘奧會,產生了參加長跑比賽的想法。“長跑考驗的是心肺功能。”2009年,他終於如願以償——代表家鄉漢中市參加了陝西省第六屆殘運會。47歲的他,從未參加過任何正式比賽,訓練一個月後倉促上場, 5000米跑出了23分41秒的好成績,摘得金牌。他一鼓作氣,又拿下了1500米長跑的銀牌。 每個月的收入,他都精打細算,用得清清楚楚。二弟腿摔斷了,沒有工作,家庭經濟很困難,他就承擔了供侄子上學的任務,支付學費、生活費。“見到別人需要幫助,能出手就一定要出手。”他經常這樣教育兩個兒子。
何天武在練書法何天武在練書法
(以上文字出自《人民日報》2010年7月9日 六版“身邊的感動”)

萌生退意

2008年至今,運費漲了兩毛五分錢,而何天武的體力卻已大不如從前。“以前每天能背兩趟,現在只能背一趟了。”兩公里的山路,何天武走了整整兩個小時,站著歇了40次,坐著歇了6次。而這個距離,他的老夥計們只需歇息三兩次,花費一小時。
52歲的何天武嘆息道,“以前我和他們也一樣,今年開始不行了,到底是老了啊。”因左臂截肢、左腳囊腫、左腹部疝氣,他先後動過三次手術。而如今,坐骨神經痛也時常折磨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