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山摩崖石刻

伏龍山摩崖石刻位於伏龍山北側半山腰。從仙人橋西行數十米,崖壁間“漸入”二字首先映入眼帘,望文思義,已漸入懸崖險境,或意曰“佛門勝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伏龍山摩崖石刻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是
  • 景點位置:伏龍山北側半山腰
  • 美稱:佛門勝境
簡介,石刻的由來,石刻的發現,地圖信息,

簡介

石刻位於伏龍山北側半山腰。從仙人橋西行數十米,崖壁間“漸入”二字首先映入眼帘,望文思義,已漸入懸崖險境,或意曰“佛門勝境”。第二則凌空絕壁之處橫刻的“莫退”二字,好像是在告誡觀摩者,要克服艱險,不要退縮,此語頗具佛教哲理。第三則位於懸崖之上,高達8米,直刻“無量壽佛”四字,刻壁面東,更顯露初陽浴佛、佛壽無疆的氣勢。第四則橫刻“涌旵”,“旵”是古字,按字義理解,意為波濤飛涌、日光普照的美妙自然現象,又可引申為佛學中的一種境界。第五則直刻“玉蓮岩”,刻壁巨石壘疊,形如風卷波濤湧起朵朵白蓮,恰似無量壽佛趺坐的蓮台。伏龍山摩崖石刻意韻貫通,氣勢磅礴,堪稱佛學理念和人文山水巧妙結合的精品力作。
伏龍山在杭州灣南緣,慈谿市龍山鎮境內。據民國《鎮海縣誌》記載:“伏龍山一名箬山,其山跨東海西海之門,宛若龍頭龍尾之形,又若龍赴海之狀,因名伏龍山,內有刺史門、石壇、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滿倉、玉蓮岩。其麓即龍山鎮,上有伏龍禪院。”早在唐宋之際,伏龍山已是東南形勝,備受青睞,王安石、蘇東坡、黃震、戚繼光、李叔同等大批歷代達官顯貴、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賦題詠,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谿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石刻的由來

伏龍山摩崖石刻何人所書、何時所刻,調查時未見落款,地方志書亦無記載。據清代諸生范觀濂《山北鄉土集》近述:“岩旁有一小徑,膽壯者循徑而下至半徑,壁有‘勇入’二字,下至近潮水處,有‘波濤’二字,大七八尺,相傳為坡翁筆也。”並作詩曰:“雄視東坡百代豪,當年曾此狎波濤。渾涵一氣文如海,千丈光芒起筆毫。”

石刻的發現

千丈岩險峻奇崛,幾乎很少有人敢攀越。1988年龍山村民為挖掘樹樁盆景,涉足千丈岩,在巨石嵯峨的岩壁上發現了摩崖石刻,塵封數百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又重新得以展現。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數次文物調查均沒有發現清代諸生范觀濂描述的“勇入”和坡翁手筆“波濤”二字,而今人見到的“無量壽佛”等五則石刻,在范觀濂的記述中卻沒有提及,神奇的伏龍山給人留下了許多謎。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毛里線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