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無情也動人(小說《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花名簽)

任是無情也動人(小說《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花名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任是無情也動人”是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中,薛寶釵所抽花名簽“牡丹”上的一句詩,出自唐代羅隱《牡丹花》,讚頌寶釵是書中“艷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寶釵是一位儀態端莊的女子,也就是說不風流,不輕浮,所以是“無情”,這裡“無情”是和“風流多情”相對立的,而不是通常大家所以為的“沒有感情沒有同情心”等等解釋。但是即便她如此自矜自重、“端肅恭嚴”,從不對男子假以辭色,但是寶玉仍情不自禁為之神魂顛倒,可見她的美對異性吸引力多么強大,就算她本人嚴守禮儀。絲毫不越軌,也無法阻止他人為之心動神搖。所以說她“任是無情也動人”。所謂“艷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突顯了寶釵於書中作為“群芳之冠”的王者地位,以及為拯救寶玉,甘願犧牲自己塵世幸福的“動人”至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是無情也動人
  • 出處:《牡丹花》
  • 作者:羅隱(唐)
  • 所評人物:薛寶釵
相關原文,詩詞出處,全詩譯文,花簽釋義,逐字評點,深度分析,牡丹意象,國色天香,錚錚傲骨,

相關原文

寶玉忙說:“林妹妹怕冷,過這邊靠板壁坐。”又拿個靠背墊著些。襲人等都端了椅子在炕沿下一陪。黛玉卻離桌遠遠的靠著靠背,因笑向寶釵、李紈、探春等道:“你們日日說人夜聚飲博,今兒我們自己也如此,往後怎么說人。”李紈笑道:“這有何妨。一年之中不過生日節間如此,並無夜夜如此,這倒也不怕。”說著,晴雯拿了一個竹雕的簽筒來,裡面裝著像牙花名簽子,搖了一搖,放在當中。又取過骰子來,盛在盒內,搖了一搖,揭開一看,裡面是五點,數至寶釵。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
任是無情也動人。
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眾人看了,都笑說:“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說著,大家共賀了一杯。寶釵吃過,便笑說:“芳官唱一支我們聽罷。”芳官道:“既這樣,大家吃門杯好聽的。”於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壽筵開處風光好。”眾人都道:“快打回去。這會子很不用你來上壽,揀好的唱來。”芳官只得細細的唱了一支《賞花時》:
翠鳳毛翎扎帚叉,閒為仙人掃落花。您看那風起玉塵沙。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您與俺眼向雲霞。洞賓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若遲呵,錯教人留恨碧桃花
才罷。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

詩詞出處

牡丹花
作者:羅隱(唐代)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全詩譯文

牡丹隨著東風一起開謝,當是別有原因吧,是不是因為它能贏得東君眷顧?就好比昔日楊貴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語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樣,只要有著傾國之美,即使無情,不也一樣動人么?美艷的芍藥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罷了,芙蓉也為了避開你的芳塵而擠入了池中去。可憐啊,沒有想到,如此美艷的牡丹,也有被韓弘這種人砍掉的時候,當韓令做成了事之後,牡丹的穠華也便被辜負了。

花簽釋義

逐字評點

關於“任是無情也動人”,過去那些擁林派學者的慣用手法無非是斷章取義地摳出“無情”二字,再進一步演繹成什麼“冷酷無情”,然後扣到寶釵頭上,說她如何如何“冷之入骨”云云。更有甚者,乾脆以此斷言寶釵在脂評本最後一回的“情榜”上的評語就是“無情”二字。比如張愛玲的說法就是:“籤詩是‘任是無情也動人’,情榜上寶釵的評語內一定有‘無情’二字。”此外,朱淡文也認為:“薛寶釵的《情榜》考語也可以基本確定為‘無情’,……作為點睛之句的‘任是無情也動人’實際上是薛寶釵性格的判詞,則作為其性格本質特徵概括的《情榜》考語,應即此句中的‘無情’二字。”一時間,說的煞是好看。但這些擁林派紅學家顯然有意漏掉了前面的“任是”二字。因為這兩個字其實恰恰對她們所宣稱的什麼寶釵“無情”論構成了有力的否定!何也?因為古詩文中“任是”二字,乃是“即使是”、“縱然是”的意思。這兩個字用在句子的前面,再配合一個“也”字,形成“任是……也……”的句型結構,不過是讓步假設複句最常見的一種用法而已。緊跟在“任是”二字後面的不過是虛擬出來的退一步說的情形,跟在“也”字後面的文字,才是整個句子所要真正強調的內容。唐代杜荀鶴《時世行·山中寡婦》:“任是深山最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這裡的“深山最深處”就是作詩人虛擬出來的一種情形,“無計避征徭”才是他真正想說的東西。前面用了“任是深山最深處”,就更足以說明哪怕是最極端的一種情形——你逃避到深山老林裡面,也逃避不了官府簽發的苦役。
同樣地,“任是無情也動人”一句,這句話的重點也應當是“動人”二字才對,如何能單獨扯到什麼“無情”上去?在“無情”前面加了“任是”二字,這已經表明所謂的“無情”不過是作詩人假設出來的一種最極端的情形:哪怕她是“無情”,她的魅力也足以“動人”!言下之意,更何況,寶釵還並不是一個“無情”的草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美人,是一朵有情有感的“解語花”呢!此外,“任是無情也動人”這句話出自羅隱的《牡丹花詩》:“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全詩表達的是對大唐國花——牡丹的讚美,以及對軍閥兼貪官的“韓令”辣手摧花行徑的譴責之情。“任是無情也動人”一句在其頷聯,連同該聯的上半句,合起來便是:“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意思是說,牡丹花如果能理解人的語言,她就會具有傾國傾城的美,可縱然是含情不露,也依然擁有打動人心的魅力。分明是對牡丹的高度讚揚!這就更扯不到什麼“冷酷無情”上去了。因此,如果要根據這句“任是無情也動人”推測寶釵在“情榜”上的評語的話,寶釵的評語最起碼也應該是“任是無情也動人”這完整的七個字才對!如何能把作詩人虛擬出來的讓步假設單獨拿出來說是什麼“薛寶釵性格的判詞”呢?只抓住一個“無情”二字,就連“任是”二字也不看了,“動人”二字也不顧了。這樣的作派,不是見識短淺又是什麼?當然了,以張愛玲、朱淡文等諸位女學者的才識,也未必真的連讓步假設複句這點基礎性的語文常識也不懂。只不過仇恨和偏見早已蒙蔽了她們的雙眼,阻塞了她們的心竅,由此才會鬼使神差地發出如此幼稚可笑的論述吧!

深度分析

賈寶玉“情不情”的另外一層含義是說,他“情”又“不情”,雖愛心廣博,卻終達不到“憐愍眾生”的“如來之大悲”!而脂評本原著中,惟一能達到如此境界的女子,則非寶釵莫屬。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寶釵在“警幻情榜”上的斷語又是什麼呢?現存的脂硯齋批語雖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個答案,但有一條脂批卻為我們間接地提供了相關的重要線索:
有得寶卿奚落,但就謂寶卿無情,只是較阿顰施之特正耳。(庚辰本第17、18合回雙行夾批)
從以上批語中可知,在“末回情榜”中,寶釵所獲得的評語中必定含有“無情”二字,但整句評語的意思又絕非說寶釵如何如何“無情”,相反,恰恰是強調了寶釵對寶玉的至情至愛是“施之特正”,更符合天道和正義原則的。而我們知道,寶釵在第63回的群芳花名簽上所獲得的一句評語恰恰是:
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既含有“無情”二字,整句話的意思又恰好是在突顯寶釵對於寶玉的至愛感天動地。因此,筆者以為,寶釵在“情榜”上的斷語,既不是有些人斷章取義摳出來的“無情”二字,也不是另外一些人所猜測的什麼“情時”或者“冷情”,而恰恰就是“任是無情也動人”這句唐詩!很顯然,按一般世俗的觀點,寶釵這個做妻子的,居然主動地勸丈夫出家當和尚,這應該是非常“不情”之舉了。可寶玉深知,寶釵的這種看似“不情”之舉,卻恰恰是出於對他的至愛,一種感天動地的至愛!寶玉自己亦深深地為之感動。故而,當寶玉一聽到《賞花時》這支曲子的唱辭,口內便不由自主地反覆念叨起“任是無情也動人”幾個字來了。而我們在本書前面的章節里,亦多次提及,寶玉及釵、黛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象徵了作者自己。林黛玉代表了曹雪芹過去的一個“我”,賈寶玉代表了他此時的一個“我”,薛寶釵則代表了他理想中“高山仰止”的一個趨於完滿的“我”。而毫無疑問,這三個“我”由低到高地連線起來,這正是一個先痴迷於“我執”,再破除“我執”而逐步走入“法執”,再到“法、我二執”皆破的過程。故曰:“情情”、“情不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牡丹意象

牡丹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盛開的時候雍容渾厚,又稱“花王”。把寶釵比作牡丹,是對寶釵極高的讚美。艷冠群芳則是曹雪芹對於大觀園中女兒寶釵最高的評價,容貌、品格、思想方面,她都勝過了大觀園裡其他的女兒。

國色天香

寶釵“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也就是臉部飽滿白皙,大眼睛,不化妝而唇紅、眉翠。大觀園中,幾乎只有寶釵天天是素顏,自雲“我最怕薰香,好好的衣裳,熏的煙燎火氣的”,他評“寶姑娘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對於寶釵的樸素,脂硯齋忍不住贊道“真真罵死脂粉妖怪”。而寶玉評價寶釵容貌說“寶姐姐是絕色的人物”,可見寶釵顏值之高,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錚錚傲骨

牡丹是我國自古以來有名的“氣節花”。
武后詔游後苑,百花俱開,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故洛陽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姿艷質足壓群葩,而勁骨剛心尤高出萬卉,安得以富貴一語概之?(海外逸士《名花譜》)
李漁《閒情偶寄》中也贊牡丹曰:
“牡丹得王於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絕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后冬日游後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 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韓詩“夕貶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動以時,苟非其時,雖十堯不能冬生 一穗。後系人主,可強雞使晝嗚乎?如其有識,當盡貶諸卉而獨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於此日,惜其所見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誠哉!其為武后也。予自秦之鞏昌,載牡丹十數本而歸,同人嘲予以詩,有“群芳應怪人情熱,千里趨迎富貴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貶,予載之歸,是趨冷非趨熱也。”茲得此 論,更發明矣。藝植之法,載於名人譜帙者,纖發無遺,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後矣。但有吃緊一著,花譜偶載而未之悉者,請暢言之。
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側面。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髒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 屈之,誰能屈之?予嘗執此語同人,有迂其說者。予曰:“匪止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詰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 本。吾家太白詩云:‘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倚欄桿者向北,則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無定論?
寶釵不屑世俗名利、堅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品格,與牡丹不媚權貴、堅持自我的氣節多么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