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由成立於2006年4月的人文社科系升格更名而成,下設行政管理系和社會工作系,有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二個本科專業,設有行政管理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及鄉村治理中心等教學扼要科研機構。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除專業課教學工作外,還承擔著全校人文通識選修課的教學任務。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是一個融文學、藝術、管理學人才和資源於一體的綜合性文科院系,蘊含著豐厚文化底蘊,具有濃厚的人文育人氛圍,是學校開展人文通識教育的主要陣地。

基本介紹

  • 成立時間:2006年4月
  • 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和社會工作
  • 就讀校區:海珠校區
  • 主題:發展
師資力量,辦學理念,辦學成就,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學生情況,教學發展,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 3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8人,在讀博士6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級人選1人,擁有一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先後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部)、市課題20多項;在各級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了一批在學術界有影響的著作,公開出版專著、教材20多部,獲廣州市社科獎二等獎1項。

辦學理念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秉承“扶助農工、注重實驗”的教學理念,採用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機制,著力學生的人格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現有學生700餘人(包括成教生),學生就業率100%,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考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內知名大學攻讀研究生。從2008年起,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合格率連續居全校第一;多次在全國和省級各類比賽中獲獎,並在《南方農村》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辦學成就

近三年,人文社科系的教師榮獲校級以上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南粵教壇新秀等表彰獎勵20多人次,其中省級以上表彰獎勵10多人次。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2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級人選1人。 2006年,我系(部)工會被學校工會評為健康工會小家。
我系歷來重視人文藝術教育,2006年起,增設了10多門選修課,同時積極開展人文藝術教學研究。2005年和2008年,3篇論文獲廣東省大學生藝術教育優秀論文二、三等獎。其中,一篇論文獲全國大學生藝術教育優秀論文二等獎。2006年,本系教師創作的歌曲獲廣東省高校廉政文化三等獎。

學術研究

人文社科系主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校級重點學科以及行政管理和文學藝術三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農村社會發展研究、農村社會矛盾研究、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方向。
人文社科系十分重視學術研究工作,到2010年底,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廣東社科基金課題6項,廣東教育改革課題2項,主持廣州市和教育廳課題15項。在各類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論著共200多篇(部),出版專著5本,編輯出版教材6部。教師的科研成果榮獲校級以上獎勵20多項,其中獲省廳級以上獎勵14項。

人才培養

1.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政治信念,熱愛黨、忠於社會主義祖國,立志獻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立志服務農業、服務農民,掌握紮實的行政管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和紮實的文筆功底的基層行政管理套用型人才,畢業後主要到農村基層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農業行政、人事管理和文秘工作。
2.人才規格定位
以“夯實基礎、能力訓練、注重素質”為培養方針,強化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綜合素質教育,注重鄉村工作基本技能的培養,把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高、願意到農村和基層工作的高級套用型行政管理人才。
3. 對畢業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
要求學生愛黨愛國,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建設,願意服務農村基層,具有自信心、責任心、服務心,具有吃苦耐勞、務實創新精神。
4.對畢業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加強學科基礎課的學習,對本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和套用,重點掌握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公共政策學以及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受到農林行政管理的專業基本訓練,具備公共決策分析、社會調查與統計等方面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具有規劃、協調、組織以及決策的基本能力,並強調具備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運用技能,計算機操作、英語交流、公文寫作、人際溝通等方面能力突出。通過開展計算機辦公軟體套用能力的教學,強化學生電子政務能力、辦公軟體套用能力的培養。
5.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的構建包括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及基層(農村)行政管理、公共政策與行政法規(農業政策法規)專業方向的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四大類,加上實踐環節等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基本特點是:
課程設定上,突出專業性和套用性,注重設定為農業服務為農民服務的課程;在實踐技能的培養上,注重能說會寫會協調的農村基層行政能力的培養;在實習內容與地點的選擇上,主要以鄉鎮政府、街道社區和企業為實踐基地;在學術研究上重點圍繞農業政策與鄉村行政管理中的問題申報課題,撰寫論文;在畢業去向上,著眼於服務廣東地方經濟、服務農村基層、服務“三農”的定位,主要到縣以下基層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農業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工作。
6.實踐教學
本專業特別重視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與鄉鎮管理基本技能的訓練,突出對學生進行農村基層行政工作能力的培養,使專業教學直接與農村工作實踐接軌。如把能說會寫會協調作為該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要求,平時從“讀、寫、做”入手,安排了8種實踐環節31周32個學分來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
本專業多次組織學生到鄉鎮基層參加各種專業實踐活動和服務社區、服務鄉鎮的志願者活動,參加了農業普查、人口普查和城中村改造調研活動,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本專業還多次組織學生到井岡山、韶山、深圳、東莞等地參觀考察,增長了見識。

學生情況

學生素質與能力表現
2010年,我校行政管理專業有畢業生60人,07級為本專業第二屆畢業生,共有畢業生88人。
經過四年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首屆畢業生中,除1人因英語成績不合格而未獲得學位外,59人獲得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授予的管理學學士學位,基本達到了預定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的要求。
思想政治素質方面,首屆60位畢業生中,有25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占該年級學生人數的40.2%。四年中該年級有45名學生獲得學校以上各種獎勵達55人次,其中,獲得省級表彰的有10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的有謝偉傑等2人,獲得其他獎學金的有10人,黃鳳明同學評為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團支書,王篤興同學評為2008年廣東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2011屆畢業生中,有35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占該年級學生人數的39.77%;有64名學生獲得學校以上各種獎勵,獲獎率為84%。其中,獲得省級表彰的有16人,獲獎率為18.2%,包括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高等教育組網路課程獲得者沈欽練,全國高等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莫世洪(二等獎),胡小榕(二等獎)以及第十屆廣東省高校“挑戰杯”科技競賽三等獎獲得者和2007-2008年廣東省“推進科技入戶,促進增產增收”先進個人及2008——2009年寒假期間“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個人等。
2011屆畢業生中獲得國家獎學金的有馬文妹,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的有孔莉萍、黃明根、楊燕等7人,獲得國家助學金的有吳鵬鵬、曾雪雲、鄧延婷等9人。
從2008年起,本專業學生在國家四級英語考試中連續2屆以80%的通過率奪得全校第一名。其中,06級學生的英語通過率達83%,07級達到84%,08級在2010年以61.07%的一次性通過率居全校前列。
本專業還注意結合課題研究帶領學生參加服務農村基層的管理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參與課題調研。其中,指導學生承擔學校設立的與“三農”問題有關的大學生創新基金課題9項,有6項已經順利結題。本專業有15位同學在山西農大學報和青年探索等雜誌公開發表論文16篇,其中,1位同學在核心刊物《南方農村》發表2篇論文,還有1篇論文獲得2009年廣東省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成果比賽三等獎,有10篇論文收入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城中村青年現狀與發展》一書中。有13篇論文獲得學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一、二等獎。此外,還有 4人20人次的同學在學校校報、網路上發表通訊類作品。2010年有3篇畢業論文評為學校優秀畢業論文。
學生就業情況
到2010年12月底止,首屆60名畢業生全部順利就業,簽約率達到35%,就業率達100%,超過學校平均水平。這些畢業生大部分是在鄉鎮和企業事業單位從事鄉鎮管理、社區管理、農林企業事業單位的文員工作。根據對2010屆畢業生的部分調查,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畢業生反映較好,認為工作踏實,基本功比較紮實。
考研與考公務員方面,06級學生有4位同學報考研究生,30名同學報考了公務員。其中,有3位同學的考研總分達到310分以上,最高分達370多分。最終有2位同學考取華南師大等院校的研究生,3位同學考取汕頭、揭陽、茂名的鄉鎮公務員。
09級13屆畢業生情況為:就業率100%,是全校唯一一個就業率達到100%的院系。50名畢業生中,有5人考上國內研究生,3人考上國外研究生,4人考上公務員,6人在事業單位就業,3人在銀行就業。

教學發展

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
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人文社科系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轉變教師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的新方法、新路子。
我系教學改革與研究主要圍繞以下選題進行:農林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行政管理專業加強實踐教學的研究、行政管理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等。其中,曾學龍教授主持省教改課題《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新模式,促進農科大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研究》(BKJGY2008066)(2008年),學校教改課題有賀佃奎副主任“農林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的嵌入研究”(2008年),孫林講師主持的“農林院校行政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07年),許志國講師主持的“行政管理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2008年),曾學龍教授主持的” 農林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產學研育人研究”(2010年),孫林講師主持的“農林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特色研究”(201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