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溪鎮(浙江樂清市仙溪鎮)

仙溪鎮(浙江樂清市仙溪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溪鎮地處樂清市北部,東臨大荊鎮,南靠雁盪山,北鄰黃岩市,西與永嘉縣鶴盛鎮接壤,縣際公路水下線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72.5平方公里,總人口26854人。境內山多田少,耕地面積7000畝,山場面積97000畝,水果種植面積8000餘畝。1999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2726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588元。

新仙溪鎮是2011年5月份由原福溪、龍西二鄉併入而成,系樂清市區劃調整後唯一的純山老區鎮和經濟欠發達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新仙溪鎮區域面積140.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7077人,其中非農人口1243人,下轄57行政村,1個居民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溪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
  • 政府駐地:下北閣村鎮府路266號
  • 電話區號:0577
  • 郵政區碼:325616
  • 面積:140.1平方公里
  • 人口:47077
  • 方言:大荊話
  • 著名景點:仙人洞、仙人橋、仙姑洞、顯勝門、南閣牌坊群
  • 車牌代碼:浙C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概況,沿革,地理,經濟發展,花卉苗木盆景產業,旅遊產業,域外農業產業,

概況

仙溪鎮地處樂清市北部,東臨大荊鎮,南靠雁盪山,北鄰黃岩市,西與永嘉縣鶴盛鎮接壤,縣際公路水下線穿境而過。2011年5月份由原福溪、龍西二鄉併入而成,系樂清市區劃調整後唯一的純山老區鎮和經濟欠發達鎮。總體情況可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面積較大,耕地稀少。全鎮地域面積達142.3平方公里,在全市位居第三,但耕地面積僅有12073畝,僅為總面積的5.6%,人均僅0.26畝;二是人口較少,收入最低。全鎮轄57個行政村1個居民組,總人口4.7萬,17359戶,在全市九鎮當中位列倒二,常住人口僅有2.16萬;2012年人均年純收入僅6857元,為全市最低。三是鎮無街道,集無市場。由於地廣人稀,集鎮集聚功能不強,未能形成一定規模的集鎮街道和集市。四是一產為主,二產偏弱。全鎮無論從產值的絕對值,還是從業人數及農民的收入來源來看,農業仍是我們的主導產業,企業規模、產值都較微。201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6.8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4.05億元,工業總產值為2.75億元。五是植被豐厚,生態良好。仙溪山場面積將近20萬畝,植被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優美。區劃調整前的原福溪鄉為全國生態環境優美鄉鎮,原龍西鄉為浙江省級生態環境優美鄉鎮,原仙溪鎮為溫州市級生態環境優美鄉鎮,區劃調整後已申報創建浙江省級生態環境優美鄉鎮。六是產業特色鮮明,發展前景廣闊。農業產業方面仙溪的花卉苗木、域外農業極具區域特色,石斛組培、大鯢養殖、藍莓種植髮展勢頭強勁;旅遊資源方面,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自然景觀風光秀麗,休閒旅遊蓬勃發展。鎮域內擁有雁盪山八大景區中的兩大景區——“顯勝門風景區”和“仙橋景區”,同時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閣明代牌樓群”和“北閣古民居”等人文景觀。

沿革

1949年為仙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5年改鎮。1992年原卓南鄉、甸嶺鄉併入,仍稱仙溪鎮。1996年,面積72.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石碧岩、小坑、塘岸、福新、雞冠壟、花坦、雙溪、白岩山、大公山、下北閤、上北閤、高塘、甸嶺下、大嶺頭、蔡家嶺、後林、東遼、雙南、大岩、馬鳴瑞、南閤下街、景木場、卓嶼、下嶼坦、潭頭盧、打鐵巷、前岙孔、橫坦、橫官路、地上王、南閤上街31個行政村和仙溪居委會。
2008年末,面積72.52平方千米,人口2.70萬人,轄仙溪1個居民區和南閣上街、果木場、南閣下街、橫官路、地上王、潭頭盧、橫坦、打鐵巷、前岙孔、卓嶼、下嶼坦、雞冠壟、雙溪、福新、花坦、塘岸、下北閣、上北閣、白岩山、高塘、石碧岩、小坑、大公山、蔡家嶺、甸嶺下、大岩、雙南、馬鳴瑞、東遼、後林、大嶺頭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府前路。
2011年5月,撤銷福溪鄉、龍西鄉,併入仙溪鎮。調整後,仙溪鎮轄1個居民區、57個行政村,面積140.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7077人,常住人口21587人(2010年末數據)。同年設立5個農村新社區。
【郵編】325616【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382102:~001 123仙溪居委會 ~200 122南閣上街村 ~201 122果木場村 ~202 122南閣下街村 ~203 220橫官路村 ~204 220地上王村 ~205 220潭頭盧村 ~206 220橫坦村 ~207 220打鐵巷村 ~208 220前岙孔村 ~209 220卓嶼村 ~210 220下嶼坦村 ~211 220雞冠壟村 ~212 220雙溪村 ~213 122福新村 ~214 122花坦村 ~215 122塘岸村 ~216 121下北閣村 ~217 122上北閣村 ~218 220白岩山村 ~219 220高塘村 ~220 220石碧岩村 ~221 220小坑村 ~222 220大公山村 ~223 220蔡家嶺村 ~224 220甸嶺下村 ~225 220大岩村 ~226 220雙南村 ~227 220馬鳴瑞村 ~228 220東遼村 ~229 220後林村 ~230 220大嶺頭村 ~231 121湖岙村 ~232 220嶺里村 ~233 220四角丘村 ~234 220西莊村 ~235 220四畝壟村 ~236 220御營村 ~237 220高余村 ~238 220梅川村 ~239 220岩塔頭村 ~240 220甸嶺岡腳村 ~241 220鳳溪村 ~242 220福溪村 ~243 220北垟村 ~244 220東加岙村 ~245 121仙人坦村 ~246 220嶼頭村 ~247 220顯勝門村 ~248 220上山村 ~249 220貴坑村 ~250 220砩頭村 ~251 220莊屋村 ~252 220李家山村 ~253 220葉山村 ~254 220蘭田村 ~255 220菖蒲塘村 ~256 220山岙頭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382102:~001 123仙溪居委會 ~200 122南閣上街村 ~201 122果木場村 ~202 122南閣下街村 ~203 220橫官路村 ~204 220地上王村 ~205 220潭頭盧村 ~206 220橫坦村 ~207 220打鐵巷村 ~208 220前岙孔村 ~209 220卓嶼村 ~210 220下嶼坦村 ~211 220雞冠壟村 ~212 220雙溪村 ~213 122福新村 ~214 122花坦村 ~215 122塘岸村 ~216 121下北閣村 ~217 122上北閣村 ~218 220白岩山村 ~219 220高塘村 ~220 220石碧岩村 ~221 220小坑村 ~222 220大公山村 ~223 220蔡家嶺村 ~224 220甸嶺下村 ~225 220大岩村 ~226 220雙南村 ~227 220馬鳴瑞村 ~228 220東遼村 ~229 220後林村 ~230 220大嶺頭村

地理

仙溪鎮位於樂清市北部,全鎮總面積72.5平方公里,總人口26854人。境內山多田少,耕地面積7000畝,山場面積97000畝,水果種植面積8000餘畝。1999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2726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588元。
仙溪鎮是聞名的“水果花木之鄉”,1997年被列為“浙江省水果花木專業鄉鎮”。鎮內有10個計1000餘畝的名特優水果基地,一年四季,有各種新鮮時令水果陸續上市,春有櫻桃枇杷、李,夏有楊梅、葡萄、梨,秋有柑桔、紅柿,冬有文旦、中華獼猴桃。各種水果年總產量在10000噸以上。全鎮共有各類花圃203畝,種有茶花、菊花、紫薇、杜鵑、月季、雀梅等各種高、中、低檔花木,年花木銷售達1000多萬株,盆景2000-3000盆,各類苗木3000萬株。此外,鎮內還有7個計1500餘畝的銀杏、板栗、食用筍、盤菜、烏龍茶等經濟作物基地,其中高山盤菜聞名於省內外,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仙溪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其中甸嶺的“仙橋景區”是雁盪八大景區之一。南閣村是市級文物保護村,是明朝禮部尚書章綸的故里,村內建有章綸紀念館,明朝牌坊樓群和尚書第台等名勝古蹟。
仙溪鎮位於樂清市境東北部,雁盪山北麓。全鎮花卉、苗木、盆景種植面積2300畝,年產量6000萬元以上,農民年人均收入達4813元。1998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水果苗木專業鄉鎮”、2007年被認定為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花卉苗木)、2008年被命名為“溫州市農業特色鄉鎮”。
仙溪鎮(浙江樂清市仙溪鎮)

經濟發展

花卉苗木盆景產業

仙溪具有發展花卉的資源優勢,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鎮人民為了擺脫貧困,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做文章,積極發展以花卉、苗木、盆景具有當地特色的效益農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鎮的花卉苗木盆景產業在市內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別是盆景曾在地(市)級以上參展獲獎20餘人次,目前花卉苗木盆景產業已成為我鎮農業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幾年來,我鎮通過外出參觀學習,對花卉苗木盆景生產作出了如下動作:一是創建了星火科技園區,花卉盆景生產走上了科技創新之路,共投入了170萬元加強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花南路、中北路,一縱一橫的園區交通網路已基本形成,把花坦的花卉盆景基地與卓南的大苗綠化基地連成一個整體。園區內有標準渠道1200米,分別設立盆景園、花圃、苗木場、展銷場,結構特色鮮明,錯落有致。今年又投資40多萬元最佳化“花坦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成園區中心大道200×5.5米;投資50萬元安裝園區供水管道1000米。舉辦技術培訓中心、科技畫廊,每年舉辦專業培訓,其中有50多人獲得了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二是基地規模擴大。我鎮以花坦、卓南等地為中心,劃出2300畝土地,擴大了種植規模。三是調整種植結構,使基地產品品種得到了最佳化。為了滿足市場需要,針對基地綠化美化,積極組織種植大戶到杭州、蕭山等地考察,引進了龜骨冬青、金葉女貞、紅楓、玉蘭、多頭柏、丹頂珠桂花等高檔綠化樹種,又從溫州引進70多個茶花品種、18種杜鵑品種;2005年建成5個特色農業基地,華美植物研究所引進紅豆杉扦插技術,已獲得成功;雁盪丹桂苗場改進扦插技術,100萬株優質丹桂扦插成活率在95%以上;農業綜合開發場引進優質枇杷“旱種6號”,建成207畝試種基地。通過以上努力,改善了基地花木產品結構,豐富了品種資源,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四是建立花卉盆景休閒觀光園,既增強了我鎮花卉苗木盆景的知名度,又促進了仙溪農業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旅遊產業

仙溪鎮境內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南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閣明代牌樓群”。北有雁盪山八大景區之一的“仙橋景區”,中有“北閣古名居”。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旅遊、度假、休閒的最佳去處。2008年,仙溪鎮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觀田園風光、品名俗風情、吃鄉村土菜”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仙溪漂流等新型特色旅遊。09年仙溪鎮計畫以“花坦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依託,積極申報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域外農業產業

仙溪鎮外出種植農業的歷史比較悠久。由於人地矛盾,仙溪鎮農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舉家外出發展種植農業。近年來,土地要素資源的制約進一步加劇,嚴重影響了種植農業的提升、發展和壯大。鎮黨委政府經過認真周密調研後發現,只有走出去,發展域外農業,才能實現“引進來”,克服資源要素制約;農業發展才有出路,山老區民眾實現脫貧才有希望。現在出去種植大棚西瓜比較多的有大嶺頭村、石碧岩村、高塘村、小坑村等,主要種植的地區有海南、廣東、四川、貴州、上海、湖南、紹興、蕭山、台州等地,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種植面積達6萬多畝,相當於本鎮耕地面積的10倍,按正常年份一畝投入4000元,一年可以種植3季,畝均淨收益為3000—5000元,已是仙溪鎮的一個支柱產業,也是拓寬受業門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為了從根本上克服仙溪鎮域外農業種植規模小而散、競爭力不強等缺點,促進域外農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鎮黨委和政府立足實際,加大了對域外農業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利用樂清市“五動富民”計畫小額貸款的優惠政策,多次向上級部門、金融機構爭取小額信貸,為農戶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去年,仙溪鎮爭取了500萬元小額優惠貸款。二是做好服務工作。鎮黨委政府多次派幹部到域外農業集中地進行調研,並現場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同時,積極加強與所在地政府聯繫,協調解決仙溪鎮域外農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農業生產信息等方面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三是堅持典型引路。為了發揮典型戶的示範效應,仙溪鎮加大了對典型戶事跡的宣傳力度,多次組織能仁志士開課講學,現身說法,傳授經驗,為農戶外出從事農業生產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培育域外農業品牌。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域外農業要壯大發展,必須要有一批在當地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知名品牌。這個方面工作正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在外地較為有名的品牌還很稀少,這方面工作還需加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