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位於江西省萬年縣大源鎮附近的小荷山腳和吊桶環山頂, 坐落於小而濕潤的大源盆地內,相距約800米,是中國南方地區典型的洞穴遺址。

1993~1995年,北京大學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國安德沃考古基金會聯合組成中美農業考古隊,開展了對萬年仙人洞取樣、發掘和對萬年吊桶環遺址的發掘,並對兩遺址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遺物,獲取了大量自然、人文信息。1999年夏繼續進行了發掘。

時代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兩遺址在石製品加工和陶器製作方面有明顯差異。陶片為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原始的陶製品之一。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清晰的地層關係證據,並找到新石器早期的水稻遺存。遺址的地層堆積,涵蓋了由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完整地層序列,它對於研究人類如何由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文化演進過程。尤其是對有關農業起源、陶器的發現、動物的馴化等重大學術課題的解決提供了相關的考古學證據,揭示出目前我國從舊石器時期向新石器時期過渡的最清晰的地層關係證據。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 地理位置萬年縣大源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萬年縣
  • :60米
  • 保護批次:第五批
  • 保護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文物時代:新石器時代
  • 批准文號:國發〔2001〕25號
  • 批准編號:54
兩處遺址的文化堆積豐富,出土遺物包括各種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夾砂的褐色陶器、人骨和大量動物骨骼。此外,遺址附近還發現有種植水稻的遺蹟。
仙人洞、吊桶環遺址
仙人洞遺址的洞口朝向東南,前面有一條小河。遺址出土遺物豐富,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陶片和人頭骨、下頜骨、牙齒等,還有數以萬計的動物骨骼碎片。其中最特別的是年代超過萬年的夾粗砂條紋陶、繩紋陶,這不僅是東亞地區,也是世界上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陶器標本之一。此外,還發現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矽石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矽石,這是現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之一。遺址發現有華南地區洞穴罕見的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的清晰地層堆積,為探討人類如何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這一世界性大課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