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祭儀式

人祭儀式

人祭儀式是瑪雅人用來祭祀神靈的一種方式。為了感謝諸神對人類所做的貢獻,也為了填飽惡魔們貪婪的口腹以延緩世界末日的到來,瑪雅人在一系列特別的日子裡舉行盛典,祭祀各路神靈,而用來祭祀的最珍貴的供品就是人的鮮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祭儀式
  • 解釋:瑪雅人用來祭祀神靈的一種方式
概述,祭祀具體形式,阿茲特克的人祭儀式,結局,

概述

血腥的祭祀
瑪雅人不僅在祭壇上擺放俘虜的頭顱,國王,貴族也必須在自己的舌頭等敏感部位忍痛放血作為祭品,或者傷殘四肢,忍受酷刑,自我犧牲。

祭祀具體形式

人祭的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剖胸挖心。作為犧牲的人,先是被塗成藍色,頭上戴一尖頂的頭飾,然後在廟宇前的廣場或金字塔之巔受死。他被仰面放倒在地,身子下面壓著凸起的祭壇祭案,這樣使得他胸腹隆起而頭和四肢下垂,以便於開膛剖胸的“手術”。四個祭司分別抓住他的四肢,儘量把他拉直。
“劊子手”是祭儀主角,他準確地在犧牲者的左胸肋骨處下刀,從傷口伸進手去,抓出跳動的心臟並放在盤子裡,交給主持儀式的大祭司。
後者則以嫻熟的手法,把心臟上的鮮血塗在神靈偶像上。
割破的部位遍及全身,因人而異,有時是額頭、鼻子、嘴唇、耳朵,有時又是脖子、胸口、手臂、大腿、小腿,直到腳背,甚至還割破陰部取血。在亞克齊蘭遺址極其精緻的雕刻橫楣上,表現出一名女子正在拉動一根穿透她舌頭的帶刺繩索,血液滴在她身旁盤子裡的樹皮紙上,這張血跡斑斑的樹皮紙將要獻給神靈;現保存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一隻陶瓶上畫著一排蹲著的男子,每人手持一件精銳的銳器,正在刺穿自己的陰莖。
除了流血獻祭,瑪雅人也用別的途徑宣洩著他們對鮮血的渴望。例如:殘忍地屠殺戰俘。波南帕克壁畫就忠實記錄了這一血腥的場景。該壁畫全部作於一座較簡單的三廳神廟之內,三個廳堂的壁畫互相呼應:左廳表現盛典準備,以放鬆和期待的情調為主;中廳是征服敵人、屠戮戰俘的激烈場面,強調著生死巨變、悲歡離合的人生主題;右廳表現慶典大功告成,更在熱烈歡快氣氛之中顯出莊嚴隆重。
此廟也因而得名“畫廟”。其中中廳壁畫的描繪尤為觸目驚心。畫面的最下一列是舉著槍矛和各種族徽、圖騰等前來觀看、慶祝這場充滿血腥的審判的本邦人,中間一列是那些命在旦夕、正待處決的俘虜。
壁畫最上層的台階上,國王雍容華麗,盛氣凌人,右手持長矛、頭戴羽冠、身著虎皮甲冑,威嚴無比;在他對面,左邊一排站著四位貴族,他們頭戴標誌部落圖騰的各種奇形怪狀的獸頭盔,身披虎皮戰袍和繡有象形文字的衣衫,還有玉佩、玉飾、羽毛工藝品掛滿全身。
台階下正待處決的俘虜死囚,赤身***,跪在國王面前哭訴求饒,他們腳旁已有一個被砍下的頭顱,另一個俘虜已全身癱軟,昏倒台階上。死囚的痛苦絕望與王侯的趾高氣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型精確生動,感人至深,展現了瑪雅寫實藝術的極深功力。
一個現代讀者看了這些內容,難免要心驚肉跳並且感到不解:瑪雅人為什麼會做出這些兇殘惡劣的事呢?事實上,瑪雅人並不見得是特別兇殘,中國人的祖先也曾這樣做過,金髮碧眼的白種人也有過這樣的過去。我們盡可把問題放到人類的大背景上,看看血祭對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否必要。血,成了他們的文化激勵機制!並不是他們的神靈偶像需要鮮血來增強能力,而是他們自己需要經常地目睹和參與血淋淋的事件。
文化是一種隱喻象徵的機制,作為文化的獻祭儀式活動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殺人獻神活動,除了隱含教人服從、敬畏、認同等意義之外,主要是教人敢於戰鬥、敢於死亡,甚至還象徵性地讓人宣洩殺人的欲望,獲得替代的滿足。
這跟現代人從暴力影片中獲取感官刺激本質相同,正像現代人會模仿暴力片中的行為從而導致刑事案件增多那樣,瑪雅人從定期舉行的人祭活動場景中也會學到不少對他們有用的東西。我們今天所擔憂的影視兇殺鏡頭,倒正是古瑪雅人希望看到的。¨說到社會內部緊張壓力的宣洩,參與兇殺是一種辦法。社會尋找一個“替罪羊”讓群體一道“過一把癮”。
中國西南佤族就有讓全體男子放縱兇殺一條活牛的儀式,大家一哄而上,在幾分鐘內把條活牛生吞活剝吃個乾淨;西方人熟知的“酒神節”原型也是瘋狂的撕碎活牛,不過參與者換成是平日裡受壓抑的婦女。瑪雅人給他們的“替罪羊”、“宣洩物”——活人犧牲——戴上尖頂頭飾,這是多么明顯的暗示。瑪雅人的血腥人祭還有更說明問題的例子:他們把戴著尖頂頭飾的活人綁住雙手做靶子,姿勢與十字架上受難的形象恰巧相同。
眾人先圍著犧牲跳舞,這個程式看來很有必要。舞蹈動作能夠激發情緒,能夠使人亢奮起來,人祭活動也正是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先用弓箭射擊犧牲的陰部,假如懂得一點兒精神分析學派的人類學理論,那就對其潛意識一目了然了。然後他們逐一向犧牲的胸部射箭,讓每個人都經受一次血腥的訓練。
所謂鮮血能使神靈獲得強大生命力的說法,真是自欺欺人。究竟是誰想見一見鮮血,不是很清楚嗎?瑪雅人在其和平發展的古典時期黃金時代里,沒有外部威脅,也就並不需要尚勇尚武。10世紀以後頻繁的戰事,才促使他們感覺到“嗜血”的必要,才使他們非要用血與火的洗禮來保證民族生存發展的競爭活力不可。
受瑪雅文化影響很大的阿茲特克人,有一絕妙的事例。他們甚至與鄰近部族專門締約,定期重開戰端,不為別的,只為了捕獲俘虜用作人祭的犧牲。這真是形同兒戲!瑪雅人的“兒戲”更加形式化,他們建造了許多“籃球場”,用球賽的勝負決出人祭犧牲的對象。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民族生命力的強旺。於是,血,成了主題詞;紅,成為主色調。

阿茲特克的人祭儀式

阿茲特克人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動最能體現阿茲特克人的文化特色。阿茲特克人對時間存在一種特殊的看法,他們認為混沌未開時,諸神在火前聚集,其中一神捨身向火撲去,變成了太陽,由此開始了人類的紀元。在這個紀元前先後存在過4個太陽,也就是4個紀元,世界也曾毀滅過4次。為了保證太陽天天從東方升起,阿茲特克人每天都要進行獻祭……向神顯出人體中最寶貴的東西——血和人的心臟,阿茲特克語稱其為“雄鷹仙人掌”。這就是阿茲特克人人祭的由來。
作為祭祀的犧牲有兩個來源,一是戰俘,二是阿茲特克本邦人,多位男性。在阿茲特克文化中,戰死和作為祭品的死都是高貴的死,都可以升入天堂,所以一旦有誰被選為犧牲,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榮耀。祭司們根據占星術,確定哪一天哪個時辰出生的孩子適合祭祀,所以作為祭品的犧牲者,從一出生就被決定了命運。孩子被選中後,就要離開父母,被送到另一家撫養,直到祭獻的那一天。對於這樣的男孩來說,它生存的真正和全部的意義就是死在神殿里。
男孩長到青春期就應該準備祭獻了。在祭獻前幾個月,這個男孩會有4個年輕漂亮的新娘,還會有人教他吹奏阿茲特克樂曲。祭祀的日子到來之時,他將穿上色彩艷麗的袍子,腳踝周圍繫著鈴鐺,脖子上戴滿鮮花。當他走向祭祀的金字塔時,人們會聚集於廣場上向他歡呼,從攀登金字塔的第一個台階開始,他就會吹起美妙的音樂,一邊吹奏一邊攀登,在離塔頂很近的台階上停下來,把泥制的樂器砸碎。在他到達頂部之後,有人會獻上一杯名叫多蘿阿奇的飲品,這是阿茲特克人特製的一種飲料,可以用來止痛和鎮靜。這時祭司們聚集起來,準備祭祀儀式的開始。
據史料記載,祭司們用盛大的儀式將犧牲者引上金字塔之後,把他放在祭祀石上。祭祀石的表面微微凸起,青年仰面躺在祭祀石上,有4個人抓住他的胳膊和腿使其完全伸展開來,喝下的飲料能夠幫助這個年輕人鬆弛下來使他順應祭祀石的彎曲形狀,將自己的胸膛裸露在祭司們面前,擺出一個最容易進刀的姿勢。
然後祭司執刀上場通常祭祀用的是燧石刀(或者是黑曜岩刀)。這些祭司很熟悉人體的內部結構,能夠準確地找到心臟的位置,執刀人以熟練的手法將刀插入左側乳頭下方的肋骨間,橫斷切開,然後把手伸進去,迅速掏出一顆還跳動著的心臟來。雙手將他舉向天空,獻給太陽神維茲拉波奇特利。鮮血——阿茲特克人叫“聖水”——從屍體中流出來。接著,心臟被放在一個鷹形的盤子裡,點火焚燒。阿茲特克人相信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一隻鷹的精靈會從天空中飛下來,用爪子抓住那顆心臟的靈魂,然後把他從地球上帶回到天空,送給太陽吃。他們相信,祭品的靈魂會永遠跟太陽神在一起。

結局

犧牲者的屍體被扔下金字塔肢解,頭顱則被穿在尖樁上,置於擺放頭骨的架子上。屍體的其它部分被分割成幾塊,作為儀式里的人肉餐分給貴族們,貴族們把犧牲者的屍體當成是象徵性的柯約莎克的肉,分食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