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指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被選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經過培養訓練,才能成為各種職業和崗位要求的專門人才。

簡介,培養形式,模式改革,

簡介

人才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教學基礎紮實,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的訓練,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較強的獲取知識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創新能力並具備優秀的科學品質。

培養形式

培養人才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的進修外,還可採取業餘教育,脫產或不脫產的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業餘教育、電化教育等條件,提倡並鼓勵自學成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各行各業都有所不同,但總的目標是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對於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是多層次的,包括了高級經營人才的培養;職能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等等。

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有兩種評價尺度。一種是學校內部的評價尺度,另一種是學校外部的評價尺度,即社會的評價尺度。社會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顯質量特徵即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作為評價依據,而對高等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太關注;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整體評價,主要是評價畢業生群體能否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內部質量特徵作為評價依據,即評價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整體上是否達到學校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提高人才培養與培養目標的符合程度。
人才培養質量,既要接受學校自身對高等教育內部質量特徵的評價,又要接受社會對高等教育外顯質量特徵的評價,因此,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須遵循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與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
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即是教育同社會的關係的規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加以引申,即可表述為,“教育必須受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所制約,並為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時,必須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即教育自身的規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社會主義教育必須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領域,則可以表述為,“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必須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最佳化,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個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國的教育方針,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的一般性要求。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時,則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主要的是對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途徑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途徑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協調,從而使人才培養更好地符合人才培養目標。
由此可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動因既有來自教育的外部,也有來自於教育的內部。對於高等學校而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關係規律,以社會需要為參照基準,調整學校的專業設定以及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內部關係規律,以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為參照基準,調整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途徑,使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諸要素更加協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符合程度。總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就是變不適應為適應,變不協調為協調,實質上是主動適應社會的過程。
為了說明教育的內外部關係規律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影響,我們給出如下圖所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示意圖。
社會
|↑反
↓|饋
———培養目標←—反饋——培養結果←——
|↑|反|
↓|↓饋|
培養規格教育思想培養途徑
|↑
||
———————→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結構示意圖
在上述結構示意圖中,可以清晰看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
根據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不同類型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客觀需求,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包括國家確定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的指導下,對學校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恰當的定位;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培養規格;根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選擇培養途徑並予以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人才培養的類型、規格、質量等),反饋到社會,接受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外顯特徵的評價,即學校向社會輸送的畢業生群體是否適應本地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發展的需要;反饋到學校自身,接受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即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群體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否符合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而且,人才培養結果還必須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予以評價。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或者滯後於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時,學校必須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培養途徑進行調整。
相關文獻萬方數據期刊論文校企共建課程平台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套用電子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國大學教學-2010(11)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文化立校戰略與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西安文理學院大學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6)
萬方數據期刊論文關於地質類院校人才培養改革與發展問題的探索-中國地質教育-2009(4)
附圖上傳圖片為本詞條添加視頻和組圖相關影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