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後村

井後村位於福建省沙縣鳳崗街道鳳崗南端,南臨沙溪河,西至三明市陳大鎮班竹嶺峽,北至三姑木西花(桂花)峽,東北至水尾鵝壠峽;土地總面積(尚未勘界發證確權)約6.56平方公里,無自然村落,村部海拔300米。全村劃分3個村民小組,人口106戶411人、勞力128;擁有山林8533畝,其中生態林2975畝、毛竹林3944畝、經濟林564畝,森林覆蓋率82.8%;耕地412畝、水田占93.45%,果園381畝,菜地20畝,小山塘10畝,水井10口,小水電站兩個、總裝機容量800千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井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福建省沙縣鳳崗街道鳳崗南端
  • 海拔:300米
簡介,發展經濟,生活環境,

簡介

井後村毛竹生產、加工歷史悠久,現有餘氏村民之先祖於明朝十三年為逃避官府抄家之難,從永安俞京山到井後村紮寨謀生,就是以生產毛竹、加工毛邊紙、茶葉等為主業,兼有加工香菇等。紙廠、茶廠在井後村還曾興旺發達了好長一段時期,現有陳氏之先祖就是該時期陸續從永安貢川前來余氏家族打工、攀親、定居的,建國前夕,因戰亂等故而陸續虧損倒閉。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了甘霖雨露滋潤了這片風水熱土,一改歷被稱為“貧農村”的面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以來,先後有十幾戶村民一躍而為全縣有名的百萬富翁或千萬富翁,他們搶抓機遇經營土石方工程、房地產開發、鋁合金加工、根雕工藝加工、竹製品加工、交通運輸業和商飲業等。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村民姓氏共有31種,人口數位列前三名的姓氏有:陳191、餘63、鄭33等,三種姓氏人口合計數為287人、占全村人口的75%。

發展經濟

井後村抓機遇發展經濟,調減糧食播種面積,種植以兩優係為主的優質稻;鼓勵農戶蔬稻輪作,積極引導村民種植無公害蔬菜,全年種植90畝;發展桂花樹綠化苗木產業,已種植100畝;加大推廣水果種植,引進種植高、優、特、新品種60畝,改造老果園100畝,並鼓勵村民開墾種植茶葉新品種;投資10萬元,擴大養豬場養殖規模;對北坑100畝土地重新規劃;抓好林業生產工作,推廣毛竹豐產新技術面積500畝,並且做好生態林的保護工作。

生活環境

井後村辦實事為民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做好井後至三姑路段路面的整修工作;完善有線電視聯網工作,使全村每戶都聯網;投入0.5萬元改造井後小水庫,解除安全隱患;投入3萬元開設毛竹山便道8公里;繼續做好飲水工程工作,使村民都能用上清潔的飲用水;抓好水利建設工作,對村排水灌溉工程進行整修,全長約400米,投入2.5萬元;投入0.5萬元修建沙井路防撞牆,確保村民出行安全;做好村松木線蟲病的防治工作,防止疫情向鄰村蔓延;完成井後村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