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縣第一中學

九江縣第一中學

柴桑區第一中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廬山腳下,晉代詩人陶淵明故里--九江縣沙河街鎮。其前身系1926年創辦的具有反帝光榮歷史的九江私立光華中學。學校北枕京九線、東眺匡廬巔,蜿蜒曲折的沙河匯集廬山百澗之水,宛如一條銀練從校門前飄逸而過。校園內道路交錯有致,綠草如茵、四季有花、樹影婆娑,環境悠靜,莘莘學子盡享讀書校園內,悠然見南山之情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柴桑區第一中學
  • 校訓:為人誠實,知識紮實,身體結實,工作踏實,生活樸實
  • 創辦時間:1926年
  • 所屬地區:九江縣沙河街鎮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屬性:省屬重點中學
  • 現任校長:劉鴻聲
  • 占地面積:162.5畝
教學設施,校訓校風,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師資力量,所獲榮譽,辦學宗旨,辦學成果,發展前景,校史沿革,骨幹老師,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162.5畝,綠化面積398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3760平方米,現有11幢建築,其中教學樓3幢、實驗樓1幢、圖書館1幢、學生公寓3幢、學生食堂1幢;建有標準化四百米田徑場1個、標準化籃球場5個、標準化排球場2個、室內桌球場3個、室外桌球台11個;設有學生機房3間、語音室2間、多媒體教室4間、移動多媒體教室3間、電子視聽閱覽室1間以及網路教室、千兆校園網、閉路電視雙向控制系統、校園廣播系統、自動化辦公等配套完善的現代化設施;還有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器材室、舞蹈練功房等文體教學設施。目前,學校共設5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計3300餘人,擁有一支215人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中研究生學歷32人,本科學歷162人,省級特級教師1名,高級職稱占32%,中級教師占37%,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教學明星2人。
一中地圖

校訓校風

校訓

為人誠實,知識紮實,身體結實,工作踏實,生活樸實

校風

勤奮、嚴謹、和諧、進取

教風

敬業愛生,務實創新

學風

尊師、守紀、勤奮、成才

師資力量

學校共設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計3800餘人,擁有一隻210餘人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中研究生學歷2個,本科學歷143人,我校共有省特級教師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骨幹教師12人,市級教學明星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0人,高級職稱占31%,中級教師占47%。

所獲榮譽

198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由於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在獲得省級重點中學榮譽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德育示範學校”、“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先進學校”、“江西省首輪高中新教材教改試驗先進集體”、“江西省綠化先進單位”、“江西省優秀考點”、“江西省星級樓院”、“江西省文化經濟保衛先進單位”、“江西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單位”、“江西省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學校”等光榮稱號,同時我們還獲得了九江市十佳文明學校和高考質量優勝單位等稱號。
新校園風景新校園風景

辦學宗旨

學校以“實”為校訓,培養出大批“為人誠實、知識紮實、身體結實、工作踏實、生活樸實”的學生。形成了“勤奮嚴謹、和諧進取”的校風,“敬業愛生,務實創新”的教風和“尊師守紀,勤奮成才”的學風。恢復高考制度後,共向各級各類高校輸送合格新生達5600餘人。近年來學校在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積極推動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建立了學科課、選修課、活動課的課程體系,把選修課、活動課列入課表,納入老師的工作量。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成立了十四個興趣小組,既有學科類又有活動類,既有知識類又有人文類,致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每年一次的“一中之夏”藝術節、元旦匯演和學校田徑運動會更是成為展示一中師生精神風貌的舞台。
老一中校門老一中校門

辦學成果

管理是立校之基,質量是立校之本。近幾年來,學校在強化學校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0年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進入全市重點中學第四,2001、2002年連續二年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進入全市重點中學第三(其中2001年文科全市排名第一,理科排名第四,2002年專科以上上線率和本科以上上線率全市排名均為第一)2003年高考理科仍保持全市第三的好成績2004年高考(全市綜合排名暫未公布)本科上線人數達到606人(不含藝術、體育),其中重點線人數達到92人,文科有3名考生成績進入全市文科前10名之列。
鮮明的特色,輝煌的成果,真實地記載著九江縣一中前進的足跡,具有光榮歷史的一中在騰飛,富有進取精神的一中人永遠不會止步,勇於創新的一中人更會眾志成城,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再創新的輝煌,我們堅信贛北這顆璀璨的明珠將永放光芒。

發展前景

學校將高舉素質教育大旗,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造就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繼續強化德育工作,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秉承散原遺風,弘揚紫花精粹;繼續遵循“嚴教、勤學、團結、奮進”的校訓,努力營造“務實態度與創新精神並重,優良傳統與現代理念共存,校風嚴謹又環境寬鬆、雍容大度又熱情奔放”的校園文化,向管理要質量,以質量求發展,以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效益,爭取建成省級示範中學。

校史沿革

1926年由陸德先生創建,定名為“私立九江光華中學”,校址為原九江市北司路;
1949年5月,九江解放,學校與“九江縣立初級中學”合併, 保留“私立九江光華中學”校名;
1951年經上級批准,學校更名為“九江初級中學”;
1958年秋經上級批准,學校更名為“九江縣第一中學”;
1959年6月市縣合併,學校更名為“九江市第一中學”;
1960年市縣分開,恢復原“九江縣第一中學”校名;
1967年改名為“九江縣東方紅中學”;
1968年12月,受“文革”衝擊“九江縣一中”與“省水產學校”和“九江縣二中”三校合 並,立址九江縣賽城湖,定名為“九江縣五·七中學”;
1970年經上級批准,學校遷至縣城(沙河街鎮),保留“九江縣五·七中學”校名。
1973年經上級批准,學校更名為“九江縣中學”;
1985年經上級批准,學校更名為“九江縣第一中學”,一直保留至今;
2001年根據江西省教育廳的要求,實現初高中剝離
2007年由汪家畈老校區搬遷至東泉路北側的現在校區

骨幹老師

省特級教師 歐陽華欽
歐陽華欽,1962年出生,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九江縣第一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九江縣第十三、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九江市第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九江市中學語文學會副理事長,江西省考試學會理事,江西省中學語文學會理事,江西省特級教師學會理事,第三——八屆“新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
他先後榮獲了:九江市優秀青年教師,九江市首屆教學明星,江西省優秀青年教師,江西省“教育救災復校工程”先進人個,江西省特級教師,江西省首屆中國小優秀校長,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榮譽稱號;並先後獲九江市校長賽課一、二、三等獎,九江市電教“三優”評比“CAI”課件一等獎,江西省電教“三優”評比“CAI”課件二等獎,九江市首屆校長論壇論文二等獎,江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理論論壇論文二等獎,江西省首屆校長論壇論文二等獎,泛珠三角區域校長論壇論文一等獎,中國名校文化博覽徵文一等獎等獎項。
九江市學科帶頭人 鄧曉緋
鄧曉緋,漢族,大學本科畢業,中學一級教師,信息技術教研組長,九江市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
她1989年畢業於南方冶金學院計算機及套用專業,在信息技術課尚未列入教學大綱時她從事過英語教學工作,在信息技術課列入教學大綱之後,她一直在從事本學科的教學教研工作,在教學中,她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素質教育的觀點,堅持創新教育的理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骨幹力量。
她在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研究工作,她不僅在輔導學生參賽方面取得了成績,而且教學之餘還撰寫了不少教研論文,其代表作有:《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探討》獲華中普通教育研究中心“創新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徵文二等獎,《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對素質教育的影響》獲九江市三優競賽二等獎,《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整合探討》獲九江市中國小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交流二等獎;同時還獲得了九江市首屆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競賽三等獎和多次學生作品競賽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江西省高中骨幹教師 熊書淼老師
熊書淼老師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在教育教學這塊園地辛勤耕耘,碩果纍纍,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
2004年榮獲“九江縣優秀骨幹教師”稱號,獲九江縣政府特殊津貼, 2005年,2006年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競賽,分獲“優秀輔導員”和“優秀教練員”稱號;2006年榮獲九江縣“師德師風標兵”稱號;2007年獲九江市第三屆“學科帶頭人”稱號;2009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中層幹部”、“省級優秀輔導員”;2010年被評為“江西省高中數學骨幹教師”、“江西省師德師風先進個人”、“九江市師德師風先進個人”;2010年被評為九江縣功勳教師。2011年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競賽成績優秀,獲國家級“優秀教練員”稱號。
熊書淼老師在教育教學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撰寫論文,論文多次獲國家級獎勵,並在國家級刊物發表,2011年所寫論文《創設情景, 激發學習數學興趣》,又在《中國學術研究》上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