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利事件

乙烯利事件

2011年,一波接一波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公眾神經緊繃。乙烯利事件是指,2011年6月,一則“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的不實報導,導致合理使用的化學催熟類藥品噴灑的海南香蕉大量滯銷。幾天之內,香蕉價格下跌50%以上,部分消費者也產生了恐慌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乙烯利事件
  • 時間:2011年6月
  • 事件乙烯利催熟香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 後果:香蕉價格下跌50%以上
事件概況,事件影響,專家意見,關於乙烯利,乙烯利介紹,危害,法規信息,

事件概況

受“乙烯利催熟事件”的影響,海南香蕉產地的收購價暴跌,每斤兩三毛錢的香蕉都爛在地里無人問津。進入6月後,海南香蕉收購價格快速下滑,從2月份地頭最高價3.8元/斤跌至目前的0.2—0.3元/斤,遠低於生產成本價。海南省農業部門認為,當前香蕉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為:一是受氣候影響,海南“春蕉”“冬蕉”疊加上市,市場壓力明顯增大;二是廣東廣西及進口香蕉同期上市,加之內地各類水果大量上市,對香蕉銷售帶來衝擊;三是受“乙烯利催熟事件”影響,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
香蕉是目前世界上消費量最大、貿易量最大的鮮果。在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背景下,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到底能不能吃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事件影響

儘管有關專家澄清乙烯利催熟香蕉對人體無害,但價格急劇下降也對對香蕉市場造成較大影響。
海南香蕉不是第一次被“誤傷”。媒體不實報導也有先例。2006年10月,媒體相繼報導、轉載有關“香蕉使用化學劑催熟有害人體健康”的說法,導致香蕉價格大跌,海南、廣西、雲南等地蕉農損失慘重;2007年3月,媒體報導的“香蕉患癌”事件導致海南香蕉“爛市”,原本每公斤3元的香蕉降至每公斤2角錢都無人收購;當年5月,香蕉含類似SARS病毒的謠言使香蕉產業再遭重創。
先關專家稱一些媒體的不實報導讓香蕉產業一再被“誤傷”,現在人們獲得各類信息的主要渠道靠媒體,媒體在報導農產品安全時應慎重、自律、規範,要注重報導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增強責任感,多為廣大農民著想,廣泛徵詢專家意見。否則,會給產業造成很大損害,給農民造成很大損失。
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風波中,一些收購商收到簡訊提醒,稱國產香蕉將要降價,進一步引發了市場恐慌。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流通環節借勢打壓香蕉價格的可能。
在數次被“誤傷”事件中,蕉農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實上,此次事件對田間地頭收購價影響大,對消費市場價格影響很小。海南省農業廳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7個城市的辦事處反饋的信息表明,銷售市場價格穩定,市場銷售正常。農業專家認為,海南香蕉主要市場在內地城市,產地距離消費者路途遙遠,只有獲得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農民才能制訂出合理的農產品價格,從而獲取較高的經濟收益。由於不了解消費市場信息,蕉農往往被各種傳言牽著鼻子走,在與運銷商的價格談判中完全喪失主動權。
一些香蕉研究專家認為,必須加快培養種植大戶和龍頭企業,增強他們的科技和經營實力,才能提升香蕉產業抗拒市場風浪的能力。

專家意見

專家指出香蕉、芒果、木瓜等熱帶水果在成熟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乙烯,有加速果實成熟的作用。使用乙烯利只是利用其溶水後散發的乙烯氣體催熟,並誘導香蕉本身的內源乙烯,使香蕉自身快速產生乙烯氣體,加速自熟。乙烯的催熟過程是一種複雜的植物生理生化反應過程,不是化學作用過程,不產生任何對人體有毒害的物質。用乙烯或乙烯利催熟是安全和科學的,在全世界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

關於乙烯利

用作農用植物生長刺激劑。 乙烯利(乙烯磷)是優質高效植物生長調節劑,一分子乙烯利可以釋放出一分子的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刺激傷流,調節性別轉化等效應。

乙烯利介紹

中文名稱: 乙烯利
英文名稱: ethrel
乙烯利分子式乙烯利分子式
中文名稱2: 乙烯磷
英文名稱2: ethephon
英文簡寫:ETH
產品名稱 :乙烯利
學名:2-氯乙基膦酸
危險品運輸編號: UN 2928
CAS No.: 16672-87-0
分子式: C2H6CIO3P
分子量: 144.50
EINECS號:240-718-3
InChI : InChI=1/C2H6ClO3P/c3-1-2-7(4,5)6/h1-2H2,(H2,4,5,6)

危害

健康危害: 對皮膚、眼睛有刺激作用,對黏膜有酸蝕作用。誤服出現燒灼感,以後出現噁心,嘔吐,嘔吐物呈棕黑色,膽鹼酯酶活性降低,3.5h左右患者呈昏迷狀態。
環境危害: 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 遇明火、高熱可燃。其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當達到一定濃度時, 遇火星會發生爆炸。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瀉。就醫。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 類毒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