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

為了安定人心,活躍市場,擴大軍隊,粵省軍政府遂採取了4項應急措施,新政府發行了"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
  • 目的:安定人心,活躍市場
  • 時間:1911年
  • 地點:廣東省
基本信息,收藏價值,銀票樣式,

基本信息

1911年武昌起義後,長江以南各省黨人積極活動,準備起義。11月9日廣東省亦回響正式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廣東宣告獨立後,即成立「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各界復推舉胡漢民為大都督,護軍使陳炯明為副都督。龍濟光為副使。不久,孫中山所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胡漢民應孫中山先生之請前往南京擔任國民政府秘書長,廣東都督一職便由陳炯明代理。軍政府成立之初,不少前清官員紛紛捲款逃往香港,把省庫所有現銀分光和搶光,為軍政府財政造成極大困難。

收藏價值

該銀券正面上端橫書「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和「通用銀票」4字,右端為陳炯明像,左端由軍旗、步槍、指揮刀的圖案組成。該銀票是我國機器鑄造銀元最早的"度支部廣州造幣廠"改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廣東造幣廠"後印造的第一種銀票共有伍毫、壹元、貳元、伍元四種。有趣的是,該銀票的"伍毫"、"貳元"券是由胡漢民都督和財政司長廖仲愷親自簽名發行的,而"壹元"、"伍元"兩種則是由陳炯明副都督和財政司副司長李煜堂親筆簽名發行的。同時、同地發行的同名鈔票分由兩位正、副都督簽發,這在當時的票券發行中實屬罕見。

銀票樣式

正面圖案除花邊的花型及顏色稍有區別外,其他完全相同。在銀票的上方都印有交叉的青白旗及紅白旗,這是同盟會勢力在廣東省占有優勢的標誌。銀票右方印有護軍使陳炯明像,左方為軍號、指揮刀、步槍等組成的圖案。票券反面的框線均為桔黃色,內有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大都督通布:一、此票與現銀無異, 凡納錢糧餉項等一律照紙面所列額數通用不準留難;二、此票發行兩年後由軍政府財政部貯備現銀任由隨時攜票換回;三、如有偽造假票同謀行使者均應重罰不貸。中華民國元年月日。"貳元"券邊有胡漢民的簽名,左邊有廖仲愷的簽名;"伍元"券的右邊是陳炯明的簽名,左邊是李煜堂的簽名。據史料記載:民國二年,袁世凱背叛民國之跡漸露,暗殺國民黨委員宋教仁於上海隨後,廣東都督胡漢民簽發的銀票被停止使用和收回,因此,這類銀票中胡氏簽發的散落民間的數量相對較少,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一定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的錢幣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