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爭奪戰

中芯爭奪戰

在CEO王寧國落選董事會後,中芯國際主要管理層與大股東大唐電信已全面交惡。大唐電信力推公司COO楊士寧上位,控制權大戰正在從外部爭奪具體到內部管理層之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芯爭奪戰
  • 外文名:In battle
  • 地點:中芯國際
  • 人物:楊士寧
摘要,久病初愈再傷元氣,

摘要

中芯爭奪戰
中芯國際劇烈的人事動盪背後,是各大股東之間的控制權之爭。
中芯國際目前的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占據了19.14%的股權;中投持有中芯國際11.6%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上海實業和台積電則分別占股8.2%和6.543%。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大唐電信、中投和上海實業三家大股東,都是實力雄厚的國有公司,而台積電又是業界第一的大佬。幾大股東之間股權相差又不大,這種股權結構,為中芯國際目前的動盪埋下了伏筆。
西南財經大學企管系教授張禮成指出,中芯國際陷入目前的困境,股權結構不合理是病根所在。
對於大唐電信來說,其在電信設備領域,已經無法望華為、中興之項背,因此急需找到一個新的主業。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領域發展很快,目前的年營業額達15億美元,且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如果能夠掌控中芯國際,無疑就增加了自身的話語權。“一方面有利於找到一個新主業,另一方面在今後的央企整合中可以增加自身分量。”此外,大唐電信自身對晶片生產就有著較大的需求,擁有中芯國際可以拓展自身的產業鏈布局。因此,大唐電信對中芯國際的控制欲十分強。然而,目前中芯國際的主要客戶在海外,海外客戶又因為各方面的因素,不太願意與有著央企背景的企業開展業務。因此,中芯國際一直不想為大唐電信所掌控。江上舟此前也曾多次強調,中芯要堅持兩個“I”發展路線,即Independent(獨立的)、International(國際的),不希望被改造成一個國有色彩濃厚的企業。因此,江上舟此前引進中投這個實力雄厚的財務投資者,就很有可能是為了制衡大唐電信,以免一家獨大。
有了大唐電信和中投的制衡,加上台積電本身就是競爭對手,這幾大股東之間很容易形成掣肘。目前中芯國際高管的內訌,不過是大股東意志的體現。
此前有傳聞稱,為了平衡各方面利益,有關方面可能會請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重新出山掌管中芯國際。不過張汝京本人否認了這種說法,稱自己在半導體行業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自己更看好LED行業發展並在該領域創業。一位接近張汝京的人士告訴記者,張汝京對自己一手創立的中芯國際很有感情,之所以表示不願回去,也是因為考慮到目前中芯國際股權結構,不想去蹚這趟渾水。

久病初愈再傷元氣

眼前愈演愈烈的人事動盪,對中芯國際來說,無疑是傷不起。
半導體行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中芯國際自2000年成立以來,儘管發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晶片生產商(位居台積電、GlobalFounderies、聯電之後),年營業額也達到了15億美元。但是,由於一直都處於投入期,加上專利官司不斷,使得中芯國際年年虧損。以最近幾年為例,2007年,中芯國際虧損1950萬美元;2008年,中芯國際虧損4.4億美元;2009年中芯國際年虧損額在8億美元以上。
不過,201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復甦,晶片代工行業持續升溫,全行業出現產能短缺,只要有產能就能賺到錢。這也給長期面對虧損現實的中芯國際一個喘息的機會。中芯國際在連續5年虧損之後首次獲得盈利。財報顯示,2010年,中芯國際銷售收入為15.548億美元,增幅達45.3%,淨利潤1400萬美元,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此前江上舟還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發展計畫:未來五年投資120億美元,實現年銷售額達到50億美元的目標,國內fabless(無生產線的IC設計公司)達到50%的市場份額,繼續擴大12英寸產能及追趕先進工藝製程,如45納米及32納米等技術。為達此目的,中芯國際不惜稀釋股權,引進了中投這樣的投資者來補充血液。
然而,雄心勃勃的擴張計畫剛剛開始實施,公司業績剛有好轉,江上舟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並引爆嚴重內訌,導致管理層頻換、大批核心員工出走,從而對中芯國際的競爭力構成極大的損害。據中芯國際一內部人士透露,僅僅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出走的技術骨幹,已經接近百名。“王總一走,肯定還會帶走一大批技術骨幹。這些都是中芯國際這些年辛辛苦苦培育的人才。半導體行業培育一個核心技術人員很難,這些人出去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
由於中芯國際出現劇烈人事動盪,已經導致不少客戶開始觀望甚至流失。2010年,中芯國際最核心的客戶之一———博通曾將中芯列為全球4家代工夥伴的第一名,今年年初卻將中芯降為第四名,理由是技術承諾一延再延。而另一大客戶德儀中國區高層近日也透露,正密切關注中芯表現。
更讓中芯國際頭痛的是,由於歐美經濟復甦力度不如預期,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已經出現回落態勢。花旗集團6月份發布的分析報告就發出預警:受巨觀經濟低迷及PC、手機銷售情況不佳影響,全球晶片行業正在陷入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